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极坐标的概念

2024-06-07 来源:独旅网
(一)极坐标概念

确定平面内的点的位置有各种方法,用一对实数确定平面内的点位置的方法称为直角坐标方法,因其方法简捷且应用广泛(如地球的经纬线和剧场中座位号)而成为解析几何中最主要的内容;用方向(角)和距离来确定平面内的点的位置是极坐标的基本思想。极坐标在工程中和军事上也有广泛应用。 1.1极坐标系定义

在平面上选一定点O,由O出发的一条射线OX,规定一个长度单位和角的正方向(通常以反时针旋转为正方向)合称一个极坐标系。其中O为极点,射线OX为极轴,由极径和极角两个量构成点的极坐标,一般记作(ρ,θ)。 1.2平面内的点与极坐标系的关系

平面内有一点P,|OP|用ρ表示,ρ称为P点的极径;OX到OP的角θ叫极角,P(ρ,θ)为极坐标。

(1)有一组极坐标(ρ,θ)能在极坐标系中找唯一的点与其对应; (2)在极坐标系中有一个点P,则有无数组极坐标与其对应。

①P点固定后,极角不固定。(ρ,θ)与(ρ,2kπ+θ)(k∈z)表示同一点坐标;

②P点固定后,ρ的值可正、可负。ρ>0时,极角的始边为OX轴,终边为

线;ρ<0,极轴始边为OX轴,终边为

的反向延长线;规

定:ρ=0时,极角为任意角,如(ρ,θ)与(ρ,2kπ+θ)及(-ρ,2kπ+π+θ)(k∈z)表示同一点。

∴极坐标与极坐标平面内的点不一一对应。

例1.在极坐标系中,点P(ρ,θ)与Q(-ρ,2π-θ)的位置是( ) A.关于极轴所在直线对称 B.关于极点对称 C.重合 D.关于直线

(ρ∈R)对称

分析:Q(-ρ,2π-θ)与(ρ,π-θ)表示同一点,它与点P(ρ,θ)关于直线

(ρ∈R)(过极点而垂直于极轴的直线)对称。 故选D。

例2.在极坐标系中,如果等边三角形的两个顶点是

,那么C的坐标可能是( )

A. C.

B.

D.(3,π)

分析:∵,极径相同,极角相差π,A、B以极点对称,又

,或

,C对应极角为 故选B 。

.

|AB|=4,△ABC为等边△, ∴

例3.A、B两点的极坐标分别为A(ρ1,θ1),B(ρ2,θ2),则 |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用余弦定理可得公式。

此结论可作为

1.3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

取极点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极轴为x轴正半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极坐标系中P(ρ,θ),设在直角坐标系中P(x,y)

则ρ2=x2+y2、、(注意角所在象限)

此三组式子,即为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公式。 例1.将下列各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 (1)

(2)

(3) 解:(1)

(4)ρ2=2cos2θ 得y=-x;

(2)ρsinθ=2cosθ+2,ρsinθ=2ρcosθ+2ρ,

,(y2-2x)2=4(x2+y2)得y2=4(x+1);

(3)4ρ2+5ρ2cos2θ=36,4(x2+y2)+5x2=36,得x2+4y2=36; (4)ρ4=2ρ2(cos2θ-sin2θ),(x2+y2)=2x2-2y2 例2.椭圆的方程为( ) A.

B.

C.

在以原点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

222

D.

分析:,得 故选C 。

(二)极坐标方程的确定

2.1几种直线的极坐标方程

(1)从极点O发出的一条射线(如图1),其极坐标方程为:θ=θ1(ρ>0);

(2)过极点O的一条直线(),其极坐标方程为θ=θ1(ρ∈R); (3)如图3 过点(a,o)且垂直于极轴的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ρcosθ=a;

(4)如图4 过点(a,π)且垂直于极轴的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ρcosθ= -a;

如图1

如图4

如图2

如图3

(5)如图5 平行于极轴在极轴上方a个单位的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ρsinθ=a;

(6)如图6 平行于极轴且在极轴下方a个单位的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ρsinθ=-a;

(7)如图7 过点M(a,θ1),且与极径OM垂直的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ρcos(θ-θ1)=a.

如图5 如图6

如图7

例1.过点 A.

且与极轴平行的直线的极坐标方程是( ) B.ρ=1 C.

D.

分析:极点到直线距离d=1.根据直线极坐标方程(5)得ρsinθ=1,故选C。

例2.已知点P的坐标为(1,π),那么通过P点且垂直于极轴的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 )(上海 94年高考题)

A.ρ=1 B.ρ=cosθ C.ρcosθ= -1 D.ρcosθ=1

分析:根据直线极坐标方程(4)得ρcosθ=-1 故选C。

例3.已知直线ι1的参数方程为:的极坐标方程为

ι1与ι2的夹角是( ) A.

B.

C.

(t为参数),直线ι2

(极点与原点重合,极轴与x轴正半轴重合)。则

D.

分析:直线

化为普通方程

化为普通方程为x-2y+3=0,其斜率

,即

;直线

,其斜率k2=1,两直

线夹角若为α,则

,,故选C 。

2.2几种圆的极坐标方程

(1)圆心为极点,半径为r的圆的极坐标方程为:ρ=r(θ∈R); (2)圆心O′(r,0),半径为r的圆的极坐标方程为:ρ=2rcosθ; (3)圆心O′(r,π),半径为r的圆的极坐标方程为:ρ=-2rcosθ;

(4)圆心O′,半径为r的圆的极坐标方程为:

(5)圆心O′,半径为r的圆的极坐标方程为:

(6)一般圆的极坐标方程:圆心O′(ρ0,θ0),半径为r的极坐标方程。设动点(ρ,θ),依据余弦定理得ρ2+ρ20 -2ρρ0 cos(θ-θ0)=r2 即ρ2-[2ρ0 cos(θ-θ0)]ρ+ρ02-r2=0.

以上方程的推导方程有两种:一是基本方法,也就是轨迹法。轨迹法就是设曲线动点为(ρ,θ),然后找出可解三角形,在可解三角形中建立等量关系;二是直极转化法,也就是写出直角坐标方法,然后再化为极坐标方程。 例1. 极坐标方程

所表示的曲线是( )

A.双曲线 B.椭圆 C.抛物线 D.圆 分析:

故选D。

例2.极坐标方程ρ2-(1+2cosθ)ρ+2cosθ=0所表示的曲线是( ) A.抛物线 B.一直线和一个圆 C.两条直线 D.两相交圆 分析:

是两相交

的圆 故选D。

例3.极坐标方程分别是ρ= -cosθ和ρ= -sinθ的两个圆的圆心距是( )

A.2 B.

C.1 D.

解法一:圆ρ=-cosθ 圆心

根据两个点间距离

;圆ρ=-sinθ,圆心

,应选D;

解法二:两个圆的圆心分别在极轴反向延长线和过极点垂直于极轴直线上,且两圆都过极点,半径都为根据两个点间距离

,应选D;

解法三:两个圆的圆心分别在极轴反向延长线和过极点垂直于极轴直线上,且两圆都过极点,半径都为,根据勾股定理, 解法四:

.圆心距

.

返回主题

2.3焦点为极点的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标准统一的极坐标方程: (1)圆锥曲线统一定义:在同一平面内到一定点和一定直线的距离之比为常数e的动点轨迹,就叫圆锥曲线。其中定点叫圆锥曲线的焦点,定直线叫准线。 (2)圆锥曲线的标准统一极坐标方程:如果以定点O为极点,以过定点所作定直线L的垂线的反向延长线为极轴正方向建立极坐标系为标准坐标系。那么在此标准极坐标系下圆锥曲线的标准统一方程

,其中p是焦点到相

应准线的距离。在椭圆和双曲线中p就是相应直角坐标系中的,.

(3)将化为直角坐标方程(1-e2)x2+y2-2e2px-e2p2=0,其中0<

e<1时两方程表示椭圆(极点和原点是椭圆的左焦点);e>1时两方程表示双

曲线(极点和原点是双曲线的右焦点);e=1时两方程表示抛物线(极点和原点是抛物线焦点)。

例1.设椭圆 (0<e<1).求:a、b、c及另一个

焦点的极坐标,两条准线的极坐标方程。

解:令θ=0得A点极径 ①

θ=π得A′点极径 ②

由①+②得 ①-②得

F1为极点

左准线 ρcosθ=-p,右准线 例2.求双曲线 解:令θ=0 θ=π

.

(e>1)的a、b、c,焦点的坐标和准线的方程。

(e>1) ① ②

由①、②得

焦点F2(0,θ)为极点,F1 (2c,π)即

右准线 ρcosθ=-p 左准线

例3.求圆锥曲线过焦点的弦AB之长

解:

当e=1时,抛物线过焦点弦长

解评:圆锥曲线极坐标方程只有一个,比较容易记忆,注意圆锥曲线统一标准极坐标方程的极点是其一个焦点。也正因为此,遇到圆锥曲线有关焦点弦问题,用极坐标方程来解题,运算要简捷。

返回主题

(三)极坐标方程的应用

3.1由极坐标方程讨论曲线及性质 例1.椭圆

的焦距是( )

A. B.2 C. D.1 分析:极坐标方程化为标准式

应选B.

例2. 若圆锥曲线

的一条准线方程是ρcosθ=1,则另一条

准线的极坐标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化标准式

∴另一条准线为

例3.双曲线

分析:化标准线

,两条准线间距离

的渐近线方程是_____________.

设双曲线渐近线上一动点M(ρ,θ)。 令

夹角。在△MO′F中 (如图)根据正弦定理

此时ρ不存在,θ1为渐近线与极轴

∴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的方程

为:和 .

解评:用圆锥曲线统一标准极坐标方程讨论曲线性质。主要记住椭圆和双曲线

,

及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例3求双曲线渐近线的极坐标方程

高考大纲不作要求,有同学愿用极坐标求动点轨迹研究可作参考。

返回主题

3.2圆锥曲线过焦点弦问题在极坐标中应用

因为圆锥曲线的统一标准极坐标方程的极点是其一个焦点,且过极点弦

长可直接得ρ1+ρ2之值。因此遇到有关过焦点弦问题用极坐标方程解决,可简化做题过程。 例1.过椭圆

的左焦点作一条倾角为

的直线ι,则它被曲

线截得的弦长是______________。 解:设直线ι与曲线交点为

它被曲线截得

的弦长

例2.已知椭圆长轴AA′=6,焦距,过椭圆焦点F1

作直线交椭圆于M、N两点,若∠F2F1M=α,(0≤α<π).当α取什么值时,|MN|等于椭圆短轴的长。

解:(此题MN是过焦点弦问题,用极坐标解题较好)以F1为极点,F1F2所在射线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a=3,,,,

椭圆的极坐标方程为

令:

例3.过抛物线y2=2px的焦点F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ι1和ι2,分别与抛物线交于A、B点和C、D点 (1)求证:最小值。

解:(1)以焦点F为极点,x轴正方向为极轴正向建立极坐标系,则y2=2px

为定值;(2)求|AB|+|CD|的

的极坐标方程为

,

设A(ρ1,θ)则B(ρ2,θ+π),

∴(为定值)

(2)

当sin22θ=1

时,等号成立,∴最小值为8p

解评:抛物线直角坐标方程中p与极坐标方程中p相同,因此抛物线直角坐标方程(原点为抛物线顶点)与极坐标方程(极点为抛物线焦点)互换极为容易,过焦点弦问题用极坐标方程解决较好。

返回主题

[同步检测]

1.曲线的极坐标方程ρ=4sinθ化为直角坐标方程为( )(98年全国高考题) A.x2+(y+2)2=4 B.x2+(y-2)2=4 C.(x-2)2+y2=4 D.(x+2)2+y2=4

2.已知点P的坐标为(1,π),那么过点P且垂直于极轴的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 )(94年上海高考题)

A.ρ=1 B.ρ=cosθ C.ρcosθ= -1 D.ρcosθ=1 3. A.

的半径和圆心的极坐标分别为( )

B.

C.4.双曲线

D.的顶点坐标是( )

A.(8,0),(2,π) B.(-8,0),(2,π) C.(-8,0),(-2,π) D.(8,0),(-2,π) 5.椭圆

的长轴长_____________,短轴长____________,短轴上顶点

的坐标_______,焦点坐标_____________,准线方程_________________。

返回主题

[强化练习]

1.设椭圆(a>b>0),A、B为椭圆上任意两点,且(其

中O为坐标轴原点),求证:为定值。

2.设有一彗星,围绕地球沿一抛物线轨迹运行,地球恰好位于这轨迹的焦点处。当此彗星离地球为d万公里时,经过地球和彗星的直线与抛物线的轴的夹角为,求这彗星运行中与地球的最短距离。

3.F是定点,ι是定直线,点F到直线ι的距离为p(p>0),点M在直线ι上滑动,动点N在MF的延长

线上,且满足。(1)求动点N的轨迹。(2)

求|MN|的最小值。(1989年上海高考题)

返回主题

同步检测答案:

1.B 2.C 3.C 4.B 提示:

1.ρ2=4ρcosθ x2+y2-4x=0 x2+(y-2)2=4 故选B; 2.把ρ=1,θ=π代入方程,只有C成立; 3.化为直角坐标方程

,.故选C 。

半径r=1,圆心

化为极坐标

4. a=3,b=4,c=5顶点A(c-a,π) A′(-(a+c),0)

5. ∴2a=10,

,焦点(0,θ),(4,0),

短轴上顶点坐标为准线

返回主题

强化练习解答: 1.解

化为极坐标方程x=ρcosθ,y=ρsinθ,得

b2ρ2cos2θ+a2ρ2sin2θ=a2b2,即

2.解:以地球所在位置为极点,抛物线对称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设抛物线方程为

∵在抛物线上,故;

又∵也可能在抛物线上 故

∵抛物线上各点中顶点离焦点最近,∴慧星与地球最短距离为

(万公里)或

(万公里)。

3.解:以F为极点,过F而垂直于ι,方向向右为正建立极坐标系。 (1)设N(ρ,θ),设|FK|=p,

,(其中|FN|=ρ),

,过F作FK⊥ι于K,

∵p)。

即(0<cosθ<

①若,即0<p<1时,N的轨迹为双曲线右

支的一部分(如右图)。

②若(如右图)。

,即p=1时,N的轨迹为抛物线一部分

③若即p>1时,N为椭圆的一部分。

(2)

①若0<p≤2时,则时,|MN|min=4

②若p>2时,则cosθ=1时,

极坐标·型例题分析

发布时间:2005年7月24日 14时58分

例1 点M(1,π)是否在曲线C∶ρ(3-4cosθ)=1上,为什么? 分析 点M(1,π)的极坐标可以有无数种表示形式,点M是否在曲线C上,只要点M有其中一个极坐标满足方程.

解 由1·(3-4cosπ)≠1 不能判断点M不在曲线C上, ∵点M(1,π),即是M(-1,2π) 且-1·(3-4cos2π)=1

∴点M(1,π)在曲线C∶ρ(3-4cosθ)=1上.

说明 解此题要注意“点和极坐标”的“一多对应”特性,适合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的每一对有序实数(ρ,θ)所确定的点一定在此曲线上,但此曲线上点的坐标不一定全适合此方程.

例2 化下列极坐标方程为直角坐标方程.

分析 要利用ρcosθ=x;ρsinθ=y;ρ=x+y进行转化

222

ρsinθ=-6cosθ

当ρ≠0时,两边乘以ρ∶ρsinθ=-6ρcosθ 即:y=-6x(x≠0)

当ρ=0时,原方程有解,曲线过原点. ∴所得直角坐标方程为:y=-6x.

2

2

2

2

2

说明 化极坐标方程为直角坐标方程时,要注意变形的等价性,特别要检查极点是否在曲线上.这是因为在变形过程中,通常要用ρ去乘

不过极点,在得到2ρcosθ=ρ后,如不限制ρ>0,则原点在曲线

22

直线的距离是______.

分析 由极坐标的定义,ρ(ρ>0时)或|p|(ρ<0时)为曲线上点到极点的距离,因此可求|p|的最小值,另一种方法是化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普通方程,再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解.

∴ρsinθ+ρcosθ=1.

∴直线的直角坐标方程是x+y-1=0

说明 解法一需要对极坐标的概念有较深刻的理解;解法二的关键一步是化极坐标方程为直角坐标方程,这是解决极坐标问题的常用方法.

分析 如图3-3,|OA|,|OB|是从原点出发的两条线段的长度,启发我们把椭圆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后,利用极径的意义求解.

解 以原点为极点,ox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则椭圆的极坐标方程

说明 对有心圆锥曲线,若涉及曲线上的点与中心连线的问题,则通常以中心为极点,对称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若涉及抛物线顶点弦的问题,则通常以顶点为极点,对称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极坐标·例题

发布时间:2005年7月24日 14时46分

(2)把点N的直角坐标(-3,4)化成极坐标;

(3)化曲线E的极坐标方程:kρcosθ+3ρsinθ-6cosθ=0为直角 坐标方程,并说明曲线的形状. 解 (1)设M的直角坐标为(x,y),则

2

2

(3)在方程kρcosθ+3ρsinθ-6cosθ=0两边同乘以ρ得 kρcosθ+3ρsinθ-6ρcosθ=0 用x=ρcosθ,y=ρsinθ代入得

2

2

2

2

22

kx+3y-6x=0

因极点在曲线上,则原点也满足方程. 当k=0时,曲线为抛物线y=2x;

2

22

注 (i)点的极坐标与直角坐标互化时,如无特别说明,一般认为两

的值,再由(x,y)所在象限确定θ为第几象限角,得出θ的值. (ii)化极坐标方程为直角坐标方程时,通常在方程两边乘以ρ, 使方程中出现ρ,ρcosθ,ρsinθ.以便直接代入公式转化. 但应考查ρ=0时的点是否在曲线上.

例13-2-2 已知锐角∠AOB=2α内一动点P,过P向角的两边OA,OB

作垂线,PM⊥OA于M,PN⊥OB于N.当四边形PMON面积为定值

2

a时,求P点的轨迹.

解 如右图,以O为极点,∠AOB的平分线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设P点坐标为(ρ,θ)(-α<θ<α,ρ>0).则∠MOP=α-θ,∠PON=α+θ.所以

2

OM=ρcos(α-θ),PM=ρsin(α-θ) ON=ρcos(α+θ),PN=ρsin(α+θ) 于是 SPMON=S△POM+S△PON

由题设知

故P点轨迹为以O为中心,∠AOB的平分线所在直线为对称轴,

注 与到定点距离与角有关的轨迹问题,建立极坐标系用直接法求轨迹方程较方便.在判定曲线形状时,则化为直角坐标方程较容易.

例13-2-3 已知椭圆(x-2)+4y=4.P为椭圆上一动点,O为原点, 以OP为直角边,P为直角顶点向上作等腰直角△OPQ.求Q点 轨迹方程.

2

2

解 以O为极点,Ox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化椭圆方程(x-2)+4y=4为 x+4y-4x=0

用x=ρcosθ,y=ρsinθ代入得椭圆的极坐标方程 ρcosθ+4ρsinθ-4ρcosθ=0

2

2

2

2

2

2

2

2

设Q,P两点的极坐标分别为(ρ,θ),(ρ',θ').

因点P在椭圆上,故

用x=ρcosθ,y=ρsinθ代入上式得

这就是点Q的轨迹方程.

注 因Q点的运动随P点的运动而运动,所以用代入法求轨迹方程.又P点的位置与长度和角有关,则用极坐标较方便.

焦距.

解 [法一]设长轴两端点为A1,A2,其极坐标为(ρ1,0),(ρ2,π),则

为右焦点;∠MF1F2=α.若|MN|等于椭圆短轴长,求α(0≤α<π).

以左焦点F1为极点,射线F1F2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则椭圆的极

设M点的极坐标为(ρ1,α)则N点极坐标为(ρ2,π+α).于是

注 对与焦半径、焦点弦有关的圆锥曲线的问题,常以焦点为极点,建立极坐标系,利用圆锥曲线统一的极坐标方程求解

极坐标·例题

发布时间:2005年7月24日 14时46分

(2)把点N的直角坐标(-3,4)化成极坐标;

(3)化曲线E的极坐标方程:kρcosθ+3ρsinθ-6cosθ=0为直角 坐标方程,并说明曲线的形状. 解 (1)设M的直角坐标为(x,y),则

2

2

(3)在方程kρcosθ+3ρsinθ-6cosθ=0两边同乘以ρ得 kρcosθ+3ρsinθ-6ρcosθ=0 用x=ρcosθ,y=ρsinθ代入得

2

2

2

2

22

kx+3y-6x=0

因极点在曲线上,则原点也满足方程. 当k=0时,曲线为抛物线y=2x;

2

22

注 (i)点的极坐标与直角坐标互化时,如无特别说明,一般认为两

的值,再由(x,y)所在象限确定θ为第几象限角,得出θ的值. (ii)化极坐标方程为直角坐标方程时,通常在方程两边乘以ρ, 使方程中出现ρ,ρcosθ,ρsinθ.以便直接代入公式转化. 但应考查ρ=0时的点是否在曲线上.

例13-2-2 已知锐角∠AOB=2α内一动点P,过P向角的两边OA,OB

作垂线,PM⊥OA于M,PN⊥OB于N.当四边形PMON面积为定值

2

a时,求P点的轨迹.

解 如右图,以O为极点,∠AOB的平分线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设P点坐标为(ρ,θ)(-α<θ<α,ρ>0).则∠MOP=α-θ,∠PON=α+θ.所以

2

OM=ρcos(α-θ),PM=ρsin(α-θ) ON=ρcos(α+θ),PN=ρsin(α+θ) 于是 SPMON=S△POM+S△PON

由题设知

故P点轨迹为以O为中心,∠AOB的平分线所在直线为对称轴,

注 与到定点距离与角有关的轨迹问题,建立极坐标系用直接法求轨迹方程较方便.在判定曲线形状时,则化为直角坐标方程较容易.

例13-2-3 已知椭圆(x-2)+4y=4.P为椭圆上一动点,O为原点, 以OP为直角边,P为直角顶点向上作等腰直角△OPQ.求Q点 轨迹方程.

2

2

解 以O为极点,Ox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化椭圆方程(x-2)+4y=4为 x+4y-4x=0

用x=ρcosθ,y=ρsinθ代入得椭圆的极坐标方程 ρcosθ+4ρsinθ-4ρcosθ=0

2

2

2

2

2

2

2

2

设Q,P两点的极坐标分别为(ρ,θ),(ρ',θ').

因点P在椭圆上,故

用x=ρcosθ,y=ρsinθ代入上式得

这就是点Q的轨迹方程.

注 因Q点的运动随P点的运动而运动,所以用代入法求轨迹方程.又P点的位置与长度和角有关,则用极坐标较方便.

焦距.

解 [法一]设长轴两端点为A1,A2,其极坐标为(ρ1,0),(ρ2,π),则

为右焦点;∠MF1F2=α.若|MN|等于椭圆短轴长,求α(0≤α<π).

以左焦点F1为极点,射线F1F2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则椭圆的极

设M点的极坐标为(ρ1,α)则N点极坐标为(ρ2,π+α).于是

注 对与焦半径、焦点弦有关的圆锥曲线的问题,常以焦点为极点,建立极坐标系,利用圆锥曲线统一的极坐标方程求解

极坐标·例题

发布时间:2005年7月24日 14时46分

(2)把点N的直角坐标(-3,4)化成极坐标;

(3)化曲线E的极坐标方程:kρcosθ+3ρsinθ-6cosθ=0为直角 坐标方程,并说明曲线的形状. 解 (1)设M的直角坐标为(x,y),则

2

2

(3)在方程kρcosθ+3ρsinθ-6cosθ=0两边同乘以ρ得 kρcosθ+3ρsinθ-6ρcosθ=0 用x=ρcosθ,y=ρsinθ代入得

2

2

2

2

22

kx+3y-6x=0

因极点在曲线上,则原点也满足方程. 当k=0时,曲线为抛物线y=2x;

2

22

注 (i)点的极坐标与直角坐标互化时,如无特别说明,一般认为两

的值,再由(x,y)所在象限确定θ为第几象限角,得出θ的值. (ii)化极坐标方程为直角坐标方程时,通常在方程两边乘以ρ, 使方程中出现ρ,ρcosθ,ρsinθ.以便直接代入公式转化. 但应考查ρ=0时的点是否在曲线上.

例13-2-2 已知锐角∠AOB=2α内一动点P,过P向角的两边OA,OB

作垂线,PM⊥OA于M,PN⊥OB于N.当四边形PMON面积为定值

2

a时,求P点的轨迹.

解 如右图,以O为极点,∠AOB的平分线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设P点坐标为(ρ,θ)(-α<θ<α,ρ>0).则∠MOP=α-θ,∠PON=α+θ.所以

2

OM=ρcos(α-θ),PM=ρsin(α-θ) ON=ρcos(α+θ),PN=ρsin(α+θ) 于是 SPMON=S△POM+S△PON

由题设知

故P点轨迹为以O为中心,∠AOB的平分线所在直线为对称轴,

注 与到定点距离与角有关的轨迹问题,建立极坐标系用直接法求轨迹方程较方便.在判定曲线形状时,则化为直角坐标方程较容易.

例13-2-3 已知椭圆(x-2)+4y=4.P为椭圆上一动点,O为原点, 以OP为直角边,P为直角顶点向上作等腰直角△OPQ.求Q点 轨迹方程.

2

2

解 以O为极点,Ox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化椭圆方程(x-2)+4y=4为 x+4y-4x=0

用x=ρcosθ,y=ρsinθ代入得椭圆的极坐标方程 ρcosθ+4ρsinθ-4ρcosθ=0

2

2

2

2

2

2

2

2

设Q,P两点的极坐标分别为(ρ,θ),(ρ',θ').

因点P在椭圆上,故

用x=ρcosθ,y=ρsinθ代入上式得

这就是点Q的轨迹方程.

注 因Q点的运动随P点的运动而运动,所以用代入法求轨迹方程.又P点的位置与长度和角有关,则用极坐标较方便.

焦距.

解 [法一]设长轴两端点为A1,A2,其极坐标为(ρ1,0),(ρ2,π),则

为右焦点;∠MF1F2=α.若|MN|等于椭圆短轴长,求α(0≤α<π).

以左焦点F1为极点,射线F1F2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则椭圆的极

设M点的极坐标为(ρ1,α)则N点极坐标为(ρ2,π+α).于是

注 对与焦半径、焦点弦有关的圆锥曲线的问题,常以焦点为极点,建立极坐标系,利用圆锥曲线统一的极坐标方程求解

极坐标·例题

发布时间:2005年7月24日 14时46分

(2)把点N的直角坐标(-3,4)化成极坐标;

(3)化曲线E的极坐标方程:kρcosθ+3ρsinθ-6cosθ=0为直角 坐标方程,并说明曲线的形状. 解 (1)设M的直角坐标为(x,y),则

2

2

(3)在方程kρcosθ+3ρsinθ-6cosθ=0两边同乘以ρ得 kρcosθ+3ρsinθ-6ρcosθ=0 用x=ρcosθ,y=ρsinθ代入得

2

2

2

2

22

kx+3y-6x=0

因极点在曲线上,则原点也满足方程. 当k=0时,曲线为抛物线y=2x;

2

22

注 (i)点的极坐标与直角坐标互化时,如无特别说明,一般认为两

的值,再由(x,y)所在象限确定θ为第几象限角,得出θ的值. (ii)化极坐标方程为直角坐标方程时,通常在方程两边乘以ρ, 使方程中出现ρ,ρcosθ,ρsinθ.以便直接代入公式转化. 但应考查ρ=0时的点是否在曲线上.

例13-2-2 已知锐角∠AOB=2α内一动点P,过P向角的两边OA,OB

作垂线,PM⊥OA于M,PN⊥OB于N.当四边形PMON面积为定值

2

a时,求P点的轨迹.

解 如右图,以O为极点,∠AOB的平分线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设P点坐标为(ρ,θ)(-α<θ<α,ρ>0).则∠MOP=α-θ,∠PON=α+θ.所以

2

OM=ρcos(α-θ),PM=ρsin(α-θ) ON=ρcos(α+θ),PN=ρsin(α+θ) 于是 SPMON=S△POM+S△PON

由题设知

故P点轨迹为以O为中心,∠AOB的平分线所在直线为对称轴,

注 与到定点距离与角有关的轨迹问题,建立极坐标系用直接法求轨迹方程较方便.在判定曲线形状时,则化为直角坐标方程较容易.

例13-2-3 已知椭圆(x-2)+4y=4.P为椭圆上一动点,O为原点, 以OP为直角边,P为直角顶点向上作等腰直角△OPQ.求Q点 轨迹方程.

2

2

解 以O为极点,Ox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化椭圆方程(x-2)+4y=4为 x+4y-4x=0

用x=ρcosθ,y=ρsinθ代入得椭圆的极坐标方程 ρcosθ+4ρsinθ-4ρcosθ=0

2

2

2

2

2

2

2

2

设Q,P两点的极坐标分别为(ρ,θ),(ρ',θ').

因点P在椭圆上,故

用x=ρcosθ,y=ρsinθ代入上式得

这就是点Q的轨迹方程.

注 因Q点的运动随P点的运动而运动,所以用代入法求轨迹方程.又P点的位置与长度和角有关,则用极坐标较方便.

焦距.

解 [法一]设长轴两端点为A1,A2,其极坐标为(ρ1,0),(ρ2,π),则

为右焦点;∠MF1F2=α.若|MN|等于椭圆短轴长,求α(0≤α<π).

以左焦点F1为极点,射线F1F2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则椭圆的极

设M点的极坐标为(ρ1,α)则N点极坐标为(ρ2,π+α).于是

注 对与焦半径、焦点弦有关的圆锥曲线的问题,常以焦点为极点,建立极坐标系,利用圆锥曲线统一的极坐标方程求解

第十三章参数方程和极坐标专项训练

【例题精选】:

2x3t2例1:曲线的参数方程为0t5,则曲线是: 2yt1A.线段

答案:A。

B.双曲线一支 C.圆弧 D.射线

222分析 由yt1解得ty1,将其代入x3t2得,x3y12,整理

得:x3y50。

0t5,得0t2252x77,1y24

故该曲线是直线x3y50上的一条线段,故选A。

xcossin22例2:参数方程02表示:

y11sin2A.双曲线一支,这支过点1,

12

B.抛物线一部分,这部分过点1,

12

C.双曲线一支,这支过点1,

12

D.抛物线一部分,这部分过点1, 答案:B。 分析 因为xcos122sin2sin

242又02424540sin1,即0x224

11又y1sinsincos

2222sin2241yx20x222112x的一部分,这部分过点1,,故选B。

22

因此,参数方程表示抛物线y

例3: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三顶点A、B、C按顺时针方向排列,A是直角,腰长为a,顶点A、B分别在x轴y轴上滑动,求顶点C的轨迹方程(要求把结果写成直角坐标系的普通方程)

分析 设点C的坐标为x、y,不易直接建立x、y之间的关系,所以可考虑建立x、y之间的间接关系式,即参数方程。

CAX完全确定了顶点C的位置,即顶点C的位置是CAX的函数,所以可选CAX为参数。 解:如图所示,设CAX,则

xOAADasinacosasincosyDCasinC点的参数方程为:

xasincos为参数 yasin消去参数,得普通方程为:x2xyya 小结:与旋转有关的轨迹问题,常选角为参数。

222

例4:已知线段BB=4,直线l垂直平分BB于点O,在属于l并且以O为起点的同一

射线上取两点P、P,使OP·OP9。求直线BP与直线BP的交点M的轨迹方程。

分析 以O为原点,l为x轴,BB为y轴建

立一直角坐标系xoy,如右图所示,则

B0,2,B0,2。

如图可知,当P点的位置一定时,P点的位置完全确定,从而完全确定了M点的位置,所以可选P点的坐标为参数。

解:设Pa,0,a0,则由OP·OP9,得P

9,0。 a

xy1 a2xy直线BP的方程为:1

92a直线BP的方程为:两直线方程化简为:

2xay2a02ax9y180①②

解①和②组成的方程组。可得直线BP与BP的交点坐标为:

18ax9a22182ay9a2③

22消去参数a,得:4x9y36x0

所求点M的轨迹是长轴长为6,短轴长为4的椭圆,但不包含点B和B。 本题也可将直线BP和BP的方程变形为:

yx1a2ax1y29⑤

x2y21⑤、⑥两式相乘,得 94 小结:本题第二种解法,即交轨法。它是求两条曲线系交点轨迹的常用方法,这种方法

不解方程组,而是直接由方程组消去参数而得交点的轨迹方程。

例5:直线xtcosx42cos为参数相切,t为参数a与圆2ytsiny2sin则直线的倾角为:

A.

5或 66B.

3或 44C.

2或 33D.5或 662答案:A

分析 将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直线为yxtga,圆为x4y24。它们相

切的充要条件是: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r,即:4·tg01+tg22。

解得tg3 3

0,,

22

5或,选A 66x1t例6:已知直线方程t为参数与xy230,则两直线的交点与

y53t

点P(1,-5)间的距离是

答案:43

分析1 将已知直线的方程化为普通方程:y3x35,再与直线

xy230联立,解得两直线交点Q123,1,所以

PQ12311543。

22分析2 将已知直线方程代入xy230,解得t23,则两直线交点

Q123,1,所以

PQ12311543。

22x2y21上的点到直线3x4y640的最大、最小距离。 例7:求椭圆

2581

解:椭圆上任意一点的坐标可设为P5cos,9sin,则点P到直线3x4y640的距离为:

d

35cos49cos6451361539sin64,其中cos,sin53939

103dmax,此时sin1.5dmin5,此时sin1. 小结: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多用于设圆锥曲线上点的坐标为参数形式,以使曲线上点的坐标所含变量个数减少。

例8:已知直线l经过P3,3点,倾斜角为arccos,且与圆x1y29相

245交于A、B两点,则|AB|= 。 答案:6。 分析 易知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

4x3tcosarccos5 4y3tsinarccos54x3t5即 t为参数………………(*)

3y3t5把直线l的参数方程(*)代入圆的方程x1y29中,整理得t10t160。

2

2t1t2t1t24t1t222

1041636

t1t262

根据参数t的几何意义知,|AB|=6

例9:在极坐标系中,点

,与点,的关系是:

A.关于极点成中心对称 B.表示同一个点 C.关于极轴成轴对称

D.关于过极点与极轴垂直的直线成轴对称 答案:D。

分析 在极坐标系中,作出点

,与点

,,如图所示,所以选D。

例10:在极坐标系中,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两个顶

点是A2,能是:

5,B2,,那么顶点C的一个坐标可44A.4,3 4B.23,D.3,

3 4

C.23, 答案:B。



分析 在极坐标系中,以AB为边作等边三角形,可得ABC、ABC如图所示,其

中点C23,

3,故选B。 4例11:极坐标方程sin2cos所表示的曲线是:

A.直线 B.圆 C.双曲线 D.抛物线 答案:B。

分析 将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即可判断曲线的形状,因为给定的不恒等于

2零,用同乘方程的两边得:sin2cos

15化直角坐标方程为:xyy2x,即x1y,这是以点

24222251的圆,故选B。 1,为圆心,半径为

22

例12:极坐标方程分析 22cos所对应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sin2,即 。

21cos1cos222,去分母得,2cos,

1cosx2y22x

y24(x1)

小结: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是重点,在解这类题时,除正确使用互化公式外,还要注意与恒等变换等知识相结合。

例13:极坐标方程cossin2表示的曲线是: A.一个圆 C.两条直线 答案:D

B.一射线及一个圆 D.一条直线及一个圆

分析 方程cos2sincos,可分解为cos0或2sin,

cos0,则3或02,表示一条直线。2sin表示一个圆,22故选D。

小结:判断极坐标方程所表示的曲线,有两条途径:一是化为直角坐标方程;二是通过对方程的化简、分析,转化为熟知的极坐标方程(如直线、圆、圆锥曲线)

例14:在极坐标系中,与圆4sin相切的一条直线方程是: A.sin2 C.cos4

B.cos2 D.cos4

答案:B 分析 该题既可以化为直角坐标方程求解,也可以直接利用极坐标方程求解。

用极坐标方程求解。在极坐标系中作出圆4sin(如图所示),它是以C2,

为圆心,r2为半径的圆,2在给出的四个选择支中只有cos2是它的切线,故选B。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