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汕头市南区海门污水处理厂环评报告书

2023-01-21 来源:独旅网


1 总则 ....................................................................................................................................... 3 1.1任务由来 ......................................................................................................................... 3 1.2编制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评价目的及评价重点 ..................................................................................................... 3 1.4环境功能区划 ................................................................................................................. 3 1.5环境保护目标和主要环境敏感点 ................................................................................. 4 1.6评价工作等级 ................................................................................................................. 5 1.7评价范围 ......................................................................................................................... 6 1.8 评价因子 ......................................................................................................................... 6 1.9 评价标准 ......................................................................................................................... 7 1.10评价技术路线 .............................................................................................................. 11 2 建设项目概况 ..................................................................................................................... 12 2.1建设项目名称、地点及性质 ....................................................................................... 12 2.2劳动定员及编制 ........................................................................................................... 12 2.3 本报告书的评价内容 ................................................................................................... 13 2.4厂区平面布置 ............................................................................................................... 13 2.5尾水排放口位置 ........................................................................................................... 13 2.6本项目填方情况 ........................................................................................................... 14 3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 14 3.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 14 3.2 海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 14 3.3噪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 14 4 运行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15 4.1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15 4.2 海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15 4.3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15 4.4污泥处理处置及其环境影响分析 ............................................................................... 16 5污染防治措施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 .................................................................................. 16 5.1运营期的污染防治措施 .............................................................................................. 16 5.2事故风险防范措施 ...................................................................................................... 22 6评价结论与建议 .................................................................................................................. 23 6.1项目概况及选址的合理性 ........................................................................................... 23 6.3 项目污染源分析结论 ................................................................................................... 28 6.4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 29 6.5主要环境保护措施 ....................................................................................................... 31 6.6环境风险分析结论 ....................................................................................................... 34 6.7公众参与结论 ............................................................................................................... 35 6.8总量控制结论 ............................................................................................................... 35 6.9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结论 ....................................................................................... 35 6.10综合结论 ..................................................................................................................... 35

i

ii

1 总则

1.1任务由来

1.3 评价目的及评价重点

1.3.1 评价目的

(1)分析项目的主要建设工程及其主要排污数据;

(2)获得建设地区的现状及其基础数据,包括评价区域有关环境要素的环境质量现状、社会现状、经济现状、地理环境现状等;

(3)预测项目建设期间及投产运行以后的环境影响,包括其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等; (4)寻求可行的减少污染的防治对策与措施,从环境保护方面提出建设工程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1.3.2 评价重点

污水处理厂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是废水,因此本项目的评价重点是水环境部分,着重分析污水处理工艺及处理规模的可行性,论述该项目排放尾水对泉州湾近岸海域水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的总量控制建议指标。

此外,本项目水质净化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恶臭污染、机械噪声和污泥对人群及环境的污染是评价的次重点。

1.4环境功能区划

(1)大气环境功能区划

根据《泉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本项目评价范围的大气评价区域均属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2)水环境功能区划

根据《泉州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项目评价范围主要涉及的部分近岸海域功能区划、近岸海域的环境功能区排污混合区和水质。

(3)海洋功能分区

依据《汕头市海洋功能区划》,汕头市海洋功能区分为港口航运区、渔业资源利用和养护区、工程用海区、海洋保护区、特殊利用区、保留区7个一级类、23个二级类、全市海域划分功能区219个,用海面积169508.9ha,汕头市海洋功能区划见图1.4-2。

3

(4)声环境功能区划

评价范围内的敏感点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 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属性汇总见表1.4-3。

表1.4-3 建设项目环境功能属性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项 目 水环境功能区 功能属性 海门港口、排污功能区执行《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三类标准 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GB3095-1996)二级标准 声环境质量功能区 执行《GB3096-93》2类标准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否 是否基本农田保护区 否 是否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否 是否水土流失重点防护区、沙化地封禁保护区 否 是否森林公园、地质公园 否 是否重要湿地、基本草原、珍惜动植物栖息地 否 是否文物保护单位、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否 是否重点流域、重点湖泊 否 是否两控区 属酸雨控制区 是否人口密集区 否

1.5环境保护目标和主要环境敏感点

1.5.1 环境保护目标

(1)水环境保护目标

海门污水处理厂的受纳水体为广澳湾近岸海域。因此本项目的水环境保护目标为:保护广澳湾近岸海域的水环境,使得通过该项目的建设而减少排入广澳湾近岸海域的污染负荷,改善广澳湾近岸海域水质现状。

(2)大气环境保护目标

保护污水处理厂厂址外东西边长12km、南北边长10km内的环境敏感点及泵站附近200米内环境敏感点,使该项目的臭气影响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3)声环境保护目标

保护污水处理厂厂址附近地区及泵站附近50米内的声环境符合功能区要求,使厂址附近环境敏感点不受本项目的噪声影响。

(4)固体废物控制目标

主要控制运营期间产生的污泥、生活垃圾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确保本项目的固体

4

废物得到妥善处理。

1.5.2 主要环境敏感点

根据对项目区域周围环境的现场勘察,海门污水处理厂及泵站附近的重要环境保护目标和环境敏感点见表1.5-1

在评价海域范围内,有2004年2月6日由汕头市政府审议批准建立的汕头市濠江企望湾南方鲎市级自然保护区,面积272.8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广东省级重点保护动物南方鲎;海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要求有广泛宣传、增强意识,增值放流、保护资源,严格执法、加强监督等措施,并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1.6评价工作等级

(1)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

根据工程分析,海门污水处理厂首期工程污水排放量5万m3/d,污染物主要为SS、COD、BOD5、氨氮等,污水水质较为简单,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广澳湾近岸海域,受纳达标排放污水的近岸海域水质管理目标为三类,按照《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水环境》水环境评价等级定为二级评价。

(2)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

根据工程的特点,选择排放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氨和硫化氢等作为定级因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规定的计算方法,各因子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见表1-4。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硫化氢)为3.18%小于10%,按HJ2.2-2008中评价等级的划分方法,本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定为三级。

5

表1.6-1大气评价工作等级确定表

序号 1 2 污染物 氨 硫化氢 排放量 (kg/h) 0.00612 0.000425 标准限值 (mg/Nm3) 0.20 0.01 最大地面浓度点距最大地面浓度占标源中心的距离 率 (m) (%) 131 3.18 131 2.29 (3)环境噪声评价工作等级 声环境敏感点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预期项目引起边界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增值在3dB(A)以内。因此,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确定声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评价。

(4)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

本项目不属于《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规范的范围,不涉及大量有毒、有害化学品的使用,无重大污染源。因此,将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定位二级。

1.7评价范围

(1)水环境评价范围

评价范围为本项目排污口周边海域,西起海门角东至马耳角的连续南海海域,向外海延伸半径4km,水域面积约75km2。

(2)大气环境评价范围

以项目为中心,东西边长12km、南北边长10km的区域,其中涵盖了厂外污水泵站500m范围。详见图1.5-1。

(3)声环境评价范围

主要是项目边界外200m以及评价范围内的声环境敏感点作为声环境评价范围。

(4)环境风险评价范围 大气:距离点源3km评价范围;

水域:以排污口为中心,半径约4km水域。

1.8 评价因子

(1)海水水质评价因子

现状评价因子:pH值、CODMn、BOD5、DO、石油类、CN—、F—、Cl—、NH3—N、NO2——N、NO3——N、Cu、Pb、Ni、Zn、Cd、Cr(Ⅵ)等共20项。

6

预测因子:CODMn、BOD5。 (2)表层沉积物评价因子

现状评价因子:Cu、Pb、Zn、Cd、Hg、Cr、As、石油类、有机碳、硫化物等共10项。

(3)大气环境评价因子

现状评价因子:H2S、NH3和臭气浓度; 预测因子:H2S、NH3。 (4)声环境评价

现状和预测评价因子均为等效连续声级A声级。 评价因子具体见表1.8-1。

表1.8-1 环境评价因子

序号 1 环境要素 海水 表层沉积物 环境空气 噪声 现状评价因子 pH值、COD、BOD5、DO、石油类、CN—、F—、Cl—、NH3—N、NO2——N、N03——N、Cu、Pb、Ni、Zn、Cd、Cr(Ⅵ)等共23项 Cu、Pb、Zn、Cd、Hg、Cr、As、石油类、有机碳、硫化物。 H2S、NH3和臭气浓度 等效连续声级A声级 预测评价因子 CODMn、BOD5 2 3 4 --- H2S、NH3 等效连续声级A声级 1.9 评价标准

1.9.1质量标准

(1)《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二、三、四类标准; (2)《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

(3)本项目涉及的区域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污染物标准参考《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及《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 (4)《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5)海洋自然保护区执行《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GB 18668-2002)中第一类标准,一般工业用水区和滨海风景区执行第二类标准,港口水域和海洋开发作业区执行第三类标准;

7

(6)海洋自然保护区执行《海洋生物质量标准》(GB 18421-2001)中第一类标准,一般工业用水区和滨海风景区执行第二类标准,港口水域和海洋开发作业区执行第三类标准。

本项目相应执行的环境质量见表1.9-1~表1.9-4。

表1.9-1 海水水质质量评价标准 单位:mg/l

质量标准 序号 项目 海水第二类 1 2 3 4 5 7 9 11 12 13 15 16 17 18 19 20 水温变化 ⊿T周(℃) 悬浮物增值 PH值(无量纲) 溶解氧 ≥ CODMn ≤ BOD5 ≤ 无机N ≤ 活性 P ≤ 铜 ≤ 锌 ≤ 镉 ≤ 六价铬 ≤ CN— ≤ 石油类 ≤ LAS ≤ 粪大肠菌群(个/L) ≤ ≤+1;≤+2 10 7.8~8.5 5 3 3 0.3 0.03 0.01 0.05 0.005 0.01 0.05 0.05 0.1 2000 表1.9-2 渔业水质标准 单位:mg/l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GB 3097-1997 海水第三类 ≤+4 100 6.8~8.8 4 4 4 0.4 0.03 0.05 0.1 0.01 0.02 0.1 0.3 0.1 2000 海水第四类 ≤+4 150 6.8~8.8 3 5 5 0.5 0.045 0.05 0.5 0.01 0.05 0.2 0.5 0.1 项目 pH(无量纲) SS DO BOD5 石油类 Cr6+ 铅 Cu Zn As 8

标准值 淡水6.5~8.5 海水7.0~8.5 人为增加的量不得超过10,而且悬浮颗粒物沉积于底部后,不得对鱼虾贝类产生有害影响 连续24h中,16h以上必须大于5,其余任何时候不得低于3 不超过5 ≤0.05 ≤0.1 ≤0.05 ≤0.01 ≤0.1 ≤0.05 11 Cd ≤0.005

表1.9-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摘录)(mg/m)

3

项目 H2S NH3 臭气浓度 取样时间 一次值 一次值 一次值 评价标准 0.01 mg/m3 0.20 mg/m3 20(无量纲) 来源 GBZ 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参照《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取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及《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并取一次浓度限值代替1小时平均浓度。

表1.9-4 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表

声功能区类别 0类 1类 2类 3类 4类 4a类 4b类* 适用地带范围 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 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 交通干道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 标准值 昼间 夜间 50 40 55 60 65 70 70 45 50 55 55 60 *注:4b类声环境功能区环境噪声限值,适用于2011年1月1日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通过审批的新建铁路(含新开廊道的增建铁路)干线建设项目两侧区域。

1.9.2排放标准

(1)城市污水处理厂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B标准、《广东省地方标准 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中一级标准中严者;

(2)本项目的废气排放标准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厂界废气排放最高浓度二级标准;

(3)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6);

(4)运营期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

9

(5)污泥采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6)《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本项目相应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见表1.9-5~表1.9-8。

表1.9-5 城市污水处理厂废水排放标准(部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污染物项目 pH 值 悬浮物(mg/L) 化学需氧量(CODCr,mg/L) 生化需氧量(BOD5,mg/L) 氨 氮(mg/L) 总 磷(mg/L) 石油类(mg/L) 排放限值 6~9 20 40 20 8 0.5 3.0 城市污水处理厂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B标准、《广东省地方标准 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中一级标准中严者。 备注

表1.9-6 厂界(防护带边缘)废气排放最高允许浓度 [单位mg/m]

序号 1 2 3 4

表 1.9-7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单位:dB(A)]

施工阶段 土石方阶段 打桩阶段 结构阶段 装修阶段 主要噪声源 推土机、载重机、挖掘机等 各种打桩机 混凝土搅拌机、电锯 吊车、升降机等 昼间限值 75 85 70 65 夜间限值 55 禁止施工 55 55 控制项目 氨 硫化氢 臭气浓度(无量纲) 甲烷(厂区最高体积浓度%) 一级标准 1.0 0.03 10 0.5 二级标准 1.5 0.06 20 1 三级标准 4 0.32 60 1 3

表 1.9-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单位:dB(A)]

类别 2类标准 昼间噪声 60 夜间噪声 50 10

1.10评价技术路线

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路线如图1-6所示。

建设单位委托 评价单位进行环评 建设单位提供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 有关批文及“三废”处理方案等基础资料 课题组研究有关法律文件、收集分析资料、实地调查研究,进行初步工程分析及环境现状调研, 征求环保主管部门对本项目环评工作的要求 (1)筛选重点评价对象; (2)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工作等级

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 工程分析 水 大 气 噪 声 生 态 污染物产生量 治理对策措施分析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评价标准 污染物排放量 环境影响预测 国家、地方有关法规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 11

(1)提出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 (2)报告书编制。 上报评审 修改完善 通过评审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复 图1-6 本项目评价工作技术路线图

2 建设项目概况

2.1建设项目名称、地点及性质

(1)建设项目名称:汕头市南区海门污水处理厂首期工程 (2)建设项目性质:新建 (3)建设项目地点

汕头市南区海门污水处理厂首期工程位于海门龙头山东侧,西北临规划的城市主干道,东南临海岸线。根据《汕头市南区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海门污水处理厂拟在厂外设置北门及北新2座污水提升泵站。

泵站:北门污水提升泵站,北新污水提升泵站。

厂外管网收集系统:HDPE管14790米,钢筋砼管10830米,支管2950米。 (3)污水厂纳污范围

本项目污水收集范围主要为海门片区,即海门镇区、磊海路沿线、华能大道沿线;潮阳经济开发区试验园区;华能电厂、中信度假村及龙虎滩综合配套服务区。总面积约14.04km2。项目管网布置及纳污范围图见图2.2-1。

(4)投资

海门污水处理厂首期项目近期估算总投资为33315万元,其中厂区工程投资15799万元,厂外污水收集系统工程投资17516万元。

2.2劳动定员及编制

由于本项目工程自动化程度较高,参照国内同行业的定员经验,首期工程近期总定员42人,其中污水处理厂共36人,厂外收集系统6人。

12

2.3 本报告书的评价内容

本报告书只对海门污水处理厂首期厂区工程、厂外管网收集系统和2座泵站进行环评。

2.4厂区平面布置

2.4.1厂区功能分区

污水厂用地按远期10万m3/d规模总体规划设计。根据厂内各部分用地的功能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区域:管理及生活区(厂前区)、污水预处理区(主要包括粗格栅渠及进水泵房、细格栅渠及沉砂池)、污水处理及辅助生产区、污泥处理区,各区之间有道路和绿化带相隔,相对独立,便于维护和管理。

2.4.2厂区平面布置

为最大程度地减少污水处理厂对厂区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为了改善厂区工作生活环境,建设单位将污水处理厂中臭味较大的预处理区单独布置,并尽量远离厂前区;厂前区与污水处理区间设置绿化隔离带;选用臭味散发较小的旋流沉砂池代替平式曝气沉砂池;预处理区散发的臭气集中送至生物除臭系统。

污水处理厂厂前区主要包括综合楼一栋,厂前区布置在厂区的东北部,正对滨海大道(规划),交通方便;厂西北部为污水预处理区,污泥处理处置区、生产辅助设施区与污水处理区相邻;厂前区与各生产处理构筑物之间设计了绿化带,种植树木花草,较好的隔离生产管理区和污水处理区。

整个厂区布置流程顺畅,功能分区明确,既保证了近期布置紧凑、完整,方便运行管理,又兼顾了远期,使整个厂区布置完整,协调统一。

海门污水处理厂厂区总征地面积100亩,围墙内占地面积87.05亩,其中一期工程征地面积71.9亩,一期围墙内总占地面积61.34亩,一期构(建)筑物用地18.49亩,道路用地15.27亩,绿化用地12.27亩,绿化率达到20%。

本项目厂区平面布置图见图2.5-1。

2.5尾水排放口位置

海门污水处理厂南临广澳湾近岸海域,确定海门污水处理厂尾水受纳水体为厂区南侧的广澳湾近岸海域。

13

2.6本项目填方情况

海门污水处理厂拟选址处位于海边,地势低洼,征地范围内有部分海滩(约26亩,平均高程约2m),建设单位拟对厂区(平均高程为5m)进行填土施工。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资料,本项目厂区整体填方及土方平整67600m3。

3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3.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在8个监测点的除北新泵站H2S超出《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要求外,其余各点H2S、NH3的一小时平均浓度值全部均没有超标现象,达到全部达到《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要求。各测点的臭气浓度均未检出。表明评价区域的臭气浓度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的参照标准。

3.2 海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为明确本项目评价范围内的海水环境质量现状,了解评价水域中主要污染物现状及其时空变化特征,从而为本项目建设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并指导环境决策,特进行本海域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监测结果表明,评价区域的海水质量绝大部分指标达到相应功能标准,但无机氮超标的监测点位较多,有5个监测点无机氮超标,其中4个点超标率为100%,大部分超标无机氮污染指数稍大于1,最大污染指数达到1.74。本评价海区氮超标现象主要是受沿岸城镇生活污水(由于该区域未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该水域,使该水域受到生活污水污染较为明显)和农业污染源的影响较大有关。

3.3噪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厂区及各泵站评价区域各测点的声环境质量监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

14

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要求,评价区域声环境功能现状良好。

4 运行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1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在各种情况下,本项目各环境敏感点的浓度贡献值均没有出现超标现象,与现状监测最大值叠加后也无超标现象发生。为了进一步减少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建议建设单位在本项目上马同时,应配套环保工程--加盖除臭工艺工程。

经模型预测和类比分析,确定海门污水处理厂厂址应以厂界四周为界,设立200m的恶臭污染物卫生防护距离,中途提升泵站应以泵房四周为界设立50m的恶臭污染物卫生防护距离。

厂外的其他学校、医院、居民区等敏感目标均位于200米以外,选址符合大气防护和卫生防护距离要求。

为尽量减少泵站正常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恶臭类污染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考虑到非正常生产情况下,泵站恶臭污染物将增加,为了避免事故,本评价建议将栅渣贮存于封闭建筑内,污水中转泵站的调节池都是地埋式,并且安装加盖除臭设施,站房内有至少两套除臭的设备(一套备用),以泵房四周为界设立50m的卫生防护带,防护带以内的民居建议进行搬迁,这样泵站产生的恶臭类污染物不会对周围环境空气产生明显的影响。

4.2 海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在污水近期和远期达标排放条件下,污水处理厂排放的CODMn、NH类对广澳湾和海门湾海域的造成的浓度增值较小,污染物浓度增值叠加现状浓度时,广澳湾和海门湾海域内监测点的CODMn污染指数都小于1,不会改变海域相应的海水环境功能类别。个别位置在事故排放条件下,NH污染指数大于1,NH超标,

因此在污水处理厂在运行管理中要注意避免发生事故排放现象。

4.3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海门污水处理厂及其泵站建成运营后,主要设备噪声源若采取隔声、消声、

15

吸声等措施,在厂区、各泵站厂界处就可以衰减达到50dB(A)的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的限值要求(夜间)。

因此,只要采取合理布局,将噪声强度较大的设备分布在远离敏感点的区域,并采取消声、隔声等工程措施,以及距离衰减和绿化减噪等作用,确保厂界声环境达标,则本项目的噪声对周围声环境敏感点影响轻微。

4.4污泥处理处置及其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污泥将被视为固体废弃物,并根据该法律进行处理处置。对于浸出毒性符合危险废弃物规定的污泥,应按危险废弃物进行处置。本项目建设单位高度重视污泥的处理处置工作,建有符合国家标准的污泥贮存、处置设施和场所,对污泥脱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水分通过管道导流回污水处理厂作进一步深化处理后达标排放,对周围水环境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

本项目采用密封式带式脱水机进行污泥的脱水,产生的气味较小,因此应考虑设备正确的通风形式,尤其是使用传送机时,因为传送机是气味的主要来源。

经处理处置的污泥最后送汕头市南区垃圾填埋场卫生填埋(若本项目投产时,南区垃圾填埋场仍未投入运营,选择送往汕头市雷打石垃圾填埋场处理),在做好运输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后对周围环境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厂区的生活垃圾由市政环卫部门垃圾收集站统一收集,进行“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并实现垃圾的分类收集后,不能回收利用部分统一运往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5污染防治措施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

海门污水处理厂是一个环保工程,建成后对改善区域水环境将产生很大的作用,但该项工程的施工与运行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污染。根据本项目的建设情况及生产特征,从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两个阶段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

5.1运营期的污染防治措施

5.1.1水污染防治措施

污水处理厂本身就是改善环境的项目,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不会向环境排放直接的污染物质,而只是将原广澳湾近岸海域等水体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削减。虽然如此,仍然要求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都能够在各环节上贯彻水污染防治措

16

施。

5.1.1.1进水水质控制对策

由于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一般只处理可生化降解的污染物,只接纳含可生化降解污染的污水和废水,故含重金属、卤代烷烃及酸碱废水需经区域内工厂各自处理达标,以保证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达到设计标准。否则,如果重金属、卤代烷烃及酸碱废水一旦进入污水处理厂,不仅会影响进、出水水质,而且还会使区域内纳污江段的重金属、卤代烷烃和pH 超标。此外,医院废水必须经过消毒处理、餐饮业污水必须经过隔油隔渣处理后才能进入污水管网。 5.2.1.2污水处理过程中水污染物控制

(1)控制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药剂用量,如果控制不当,则进入环境的药剂会使环境的压力增大;

(2)要严格控制污泥的压滤水的排放和收集。大量的污泥产生后,还必须对污泥进行脱水处理,在污泥的脱水处理过程中会有大量的压滤水流程,这部分水如果收集处理不当或者直接流入环境水体,则会对环境水体造成不良影响;

(3)污水处理厂自身产生的生活污水及构筑物的生产污水(如上清液等)均通过厂内污水泵房提升入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不向外排,不会造成污染;

(4)进一步改善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条件和参数,提高运行处理效果,也是有效的水污染物控制措施,使系统获得持续的改进。 5.1.1.3管网维护措施

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运行与管网的维护关系密切,应十分重视管网的维护及管理,防止泥沙沉积堵塞而影响管道的过水能力。

(1)污水干管和支管设计中,要选择适当的充满度和最小设计流速,防止污泥沉积。管道衔接应防止泄漏污染地下水和掏空地基,淤塞应及时疏浚,保证管道通畅,最大限度地收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2)用户尤其是工业排污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排放标准,易燃易爆物严禁排入下水管道。 5.1.1.4 中水回用的可行性分析

所谓中水,是指污水经二级或更多级处理后的出水作为原水,根据需要进行深度处理,达到一定标准后,供给工业生产、城市绿化、市政等用途,充分利用中水,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最有效途径,是缺水城市解决水资源矛盾势在必行的

17

重大决策。

一般来说,二级出水经消毒处理后,可用做市政杂用水、生活杂用水、农业杂用水和景观用水等;在此基础上,经过混凝、过滤处理,可作为工业循环冷却水等;再经进一步处理,如经膜技术处理或用活性炭吸附后,就可作为工业上工艺用水或地面水、地下补充水等。目前,国外中水回用工程的处理工艺比较成熟,也制订了一些针对中水回用的规范和要求。如1992年,美国国家环保局修订了《污水回用综合规范》,其中涉及到污水回用于非生活饮用的市政、生活杂用工业、农业等方面的水质标准。1989年10月,我国正式颁布了《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1995年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协会颁布了《城市污水回用设计规范》,其中涉及到污水回用于工业冷却水、景观河道水的水质标准。

中水回用在城市水资源规划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具有非常可观的经济价值。这些经济效益,都是促使采用中水回用的考虑因素。

结合海门污水处理厂的具体情况,因污水厂靠近产业转移工业园,远期可考虑将中水回用于工业。据调查,在城市供水中,50~80 %是工业用水,工业用水中80 %是水质要求不高的冷却用水,所以将中水作为冷却水回用于工业可以节约大量水资源。

由于目前厂外缺乏确定的回用水用户,建议本项目将部分中水回用于厂内,包括机械脱水机(离心机)最大冲洗水量20m3/h,厂内绿化用水量20m3/h,冲洗道路、场地用水量7m3/h,消毒水射器用水量10m3/h,以上四项总用水量为57m3/h。方案建议增加回用中水系统。回用水水质执行《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T 48-1999)。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省一定的自来水费用,另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排入临近水域的尾水量。 5.1.1.5 尾水消毒方案

本工程处理的是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混合而成的综合污水,成分复杂。经二级生物处理后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含量已大幅度降低,但出水仍含有较高浓度的氮磷化合物并可能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尾水中大肠杆菌的指标也较高,所以有必要对尾水排放进行管理。为了防止病菌对水体及农作物的污染,确保公共卫生,一般要用Cl2、臭氧或紫外光消毒。其中液氯消毒是我国目前较普遍采用的水消毒方法,它工艺成熟,操作管理简便易行,效能稳定,在我国自来水、游泳池水、医院污水等消毒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在各种水消毒设备中,液氯加氯机

18

的综合运转费用是最低的。所以建议用液氯对尾水进行消毒处理。 5.1.1.6水污染控制措施技术经济可行性

本工程采用成熟的A/A/O微曝氧化沟处理工艺,设计中主要设备采用进口设备和国产优质设备,监测仪表和控制系统采用进口设备,自动监控水平较高。排污口作规范化处理,安装在线检测仪器。因此,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转是有保证的,能达到相应的设计出水水质,不会对排放水体造成污染。

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转后,每天将大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改善汕头市南区水体环境质量,并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5.1.2臭气污染防治措施

污水处理厂内由于有许多敞开工作的构筑物,因此污水污泥气味散发也是无法避免的。限于目前的经济条件与技术标准,不可能也没必要对厂内的气味进行处理,解决方法是设置防护绿化隔离带,将主要污染源进行隔离。气味值较高的池子用生产建筑物屏蔽起来。同时在厂内充分绿化并分区设置必要的防护隔离带,这些都能有效的减缓气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主要做到如下几点:

(1)厂区的污水管设计流速应足够大,尽量避免产生死区,导致污物淤积腐败产生臭气,污泥经脱水后尽快运至填埋场地填埋,对厂内临时堆场要用氯水或漂白粉液冲洗和喷洒。运送污泥的车辆在驶离厂区前要做消毒处理。

(2)本项目臭气污染源主要为格栅、泵房、沉砂池等,应设计在厂区下风向,各处理设施池体需加盖,建议采用生物除臭装置进行吸收处理。并在厂界两边大量种植高大落叶乔木,以阻挡一部分气味扩散,并起到降噪的作用。

(3)经预测和类比分析,以及考虑项目的远期和选址区域自然条件,确定海门污水处理厂首期工程在处理单元在采取加盖除臭工艺的条件下,应以厂界四周为界,设立200米的恶臭污染物卫生防护距离。中途提升泵站应设立50m的恶臭污染物卫生防护距离。建议在厂界种植绿化隔离带,以阻挡和吸附可能的恶臭和致病污水微生物气溶胶。

(4)提升泵站的进水池应加盖,建议采用地埋式,并在其上面进行绿化,在靠近敏感点的方向建议设立卫生防护距离,防护距离应不小于50米。

(5)工艺上,对各构筑物采用加盖措施,并做好密封设计,各池的检修口均做密闭门。在此基础上,厂内布置集中排风脱臭系统。该系统的任务是将各臭气源的气体收集到排风脱臭机房,经脱臭设备处理后再高空排放。

19

(6)污泥经脱水后尽快运至市政垃圾填埋场处置,对厂内临时堆场要用氯水或漂白粉液冲洗和喷洒。运送污泥的车辆在驶离厂区前要做消毒处理。

类比同类污水处理厂,生物除臭效果好,可达90%以上,生物除臭装置费用不高,因此在技术和经济上是可行的。

5.1.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选用先进的低噪声设备,并对主要噪声源进行防噪隔声措施。对室内噪声源作好设备间隔声措施,对室外噪声源加吸声罩,做防震基础等。

(2)厂区内的构筑物应合理布局,将高噪声设备尽可能布置在远离厂外居民居住区的位置。

(3)植树:在厂区内广泛种植乔木本辅以灌、草,形成致密的植物林带,一方面可以降噪,另一方面可以美化环境。

上面提出的噪声防治措施都是目前常用的方法,技术成熟,成本也低,在技术经济上是可行的。

5.1.4固体废物防治对策

(1)选择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尽量使污泥在处理过程中消化,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泥排放量;

(2)污水处理厂要建设污泥处理装置和污泥间,地面必须是防渗漏的水泥地板,既防止污泥被雨水冲淋,也防止污泥渗漏入土壤;

(3)污泥要及时收运,购置密闭专用的污泥运输车辆,及时装运污泥到汕头市南区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若本项目投产时,南区垃圾填埋场仍未投入运营,选择送往汕头市雷打石垃圾填埋场处理);

(4)污水处理厂要建立污泥管理制度和管理档案,对污泥的处理和收运都应由指定的专业人员负责。

(5)建议对污水处理厂污泥属性的进行鉴别,对于浸出毒性符合危险废弃物规定的污泥,应按危险废弃物进行处置。

污水处理厂固体废物主要是污泥,对污泥进行脱水浓缩,技术上成熟可靠,贮泥池和浓缩车间投资占厂区总投资的比例不大,污泥运送到汕头市南区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运距较短,因此技术经济上是可行的。

20

5.1.5厂区景观美化、绿化的对策与建议

考虑到绿化对恶臭物质具有吸附作用,以及对厂区噪声的消减作用,建议厂区绿化率不少于20%,以达到改善美观、驱味、减污、降噪的效果。

因此,在污水处理厂区周围合理培植乔木、灌木(应以赏花类为主)、草坪相结合的绿化带,树(草)种的选取应为四季常青的种类,四季色彩斑斓的效果。靠近曝气池的树种应为少落叶树,减少落叶飘入池中,影响感观和出水水质。绿化隔离带应不少于三个,并形成较密的树林,有效地阻挡和吸收(吸附)可能产生的恶臭和致病污水微生物气溶胶,以达到最佳除臭、降噪效果。

辅助生产区作为生产管理中心,人员相对集中,同时又是污水处理厂对外的门面,通过对厂前区合理丰富的绿化布置,营造一个优雅、安静的工作环境。

污水处理厂综合楼紧靠城市干道,为了能给人们营造一种亲切自然的氛围,结合汕头市的气候特点,绿化布置以草皮为主,同时选择适宜的树种,点缀在综合楼前的绿化广场中,使得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再以花卉、小品、水池做点缀,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塑造出一个完全不同于生产区的良好绿化环境。

厂区绿化布置因功能、性质不同作相应处理。因高大乔木的落叶飘落到水池里会给污水处理造成麻烦, 所以,生产区绿化以草皮为主,辅以低矮的灌木、花卉作点缀,沿车行道两侧种植常绿的行道树,强调大的色块变化,强化整体空间布置。对建筑物进行垂直绿化,使一些藤本植物爬满建筑物的周围,以绿叶覆盖水泥建筑物,使整个厂区形成一片绿色,增加绿地的面积。

5.1.6泵站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

5.1.6.1臭气污染排放控制措施

(1)设定卫生防护距离

2个污水提升泵站的卫生防护距离均设定为50m。 建议在污水泵站卫生防护距离内不得建造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住宅、学校、医院等。

(2) 建议采取密封负压收集处理各泵站恶臭气味,应确保污水泵站除臭效率稳定达到80%以上。严格控制泵站臭气无组织排放,建议栅渣贮存于封闭建筑内,尽可能控制泵房地下集水井盖板缝隙、出水口散气井口、出水口阀门井等无组织散发的臭气。

(3) 在污水泵站周围应种植一定宽度的绿化隔离带,在厂区及泵站内可种植

21

一些具有芳香味的植物。 5.1.6.2噪声影响控制措施

根据噪声预测,本项目各泵站厂界处的噪声预测值以及叠加值均达到相应的声环境标准,但由于预测设备声源是建立在对设备有一定要求和治理的基础上的,因此仍建议:

(1)选择低噪声设备

在设备上要选用低噪声设备(潜污泵和风机),使设备的声功率级尽量降低,实现从源头降低噪声影响。

(2)对泵房采取隔声措施

为减少水泵噪声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建议加强泵房的隔声措施,如除道路外的一侧外,其余方向的门窗在夜间要关闭。 5.1.6.3加强泵站内绿化

(1)绿化植物配置

绿化品种应选取对臭气污染物吸附性较强的树种,如黄漆木、樟树、铁冬青、夹竹桃、棕榈树等。

(2)绿化布局

合理设置泵站内绿化格局。厂区四周边界设置环状绿化,形成密实的厂界绿色防护屏障,以减少臭气和噪声对外界的影响。

5.2事故风险防范措施

5.2.1 污水处理厂风险防范措施

对于污水处理厂,污水系统一旦发生停电和重大故障时均需进行事故排放,事故排放主要是通过设置于溢流井上的溢流渠,通过地下直接排到河道来实现的。要减少其发生机率,可通过如下措施解决:

(1)管理措施:通过设计中提高处理系统的保证率,并加强运行维护管理。为此在设计中对管道衔接切换,电源回路及设备备用方面采取了必要的措施,使事故发生的机率尽可能降低。

(2)工程应急措施:建议兴建一个污水调节储存池,以备污水处理厂在可能的事故风险时,作为临时污水储存的应急方案。

(3)事故申报:发生事故时需要及时向环保、市政部门汇报,并尽快找到

22

事故原因,制定解决办法,将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主要的事故风险措施详见第7章环境风险分析。

5.2.2污水输送干管的风险防范措施

通常情况下,排水管道中可燃气体产生量一般较少,排水管道中的气体通常能够通过管道检查井通气孔、雨水口、入河口排入空气当中,在没有明火的情况下不容易产生爆炸。为防止污水管道风险事故的发生,应优先考虑风险预防措施,同时必须采取的一定的应急措施:

(1)在发现有毒有害气体含量超标时,工作人员将及时放气通风,对排水设施进行改造,防止管道中产生的易燃易爆气体自燃。

(2)应严格按照汕头市城市排水设施管理有关规定,禁止向排水管道排放易燃、易爆的有机溶剂和有害的工业废液、废渣、废油、废气等。

(3)加强污水管道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不要在污水井盖和其他排水设施周围燃放鞭炮及从事电焊、击打、扔烟头、堆放杂物和其他明火作业等活动,以免引燃、引爆排水管道中残留的沼气。

(4)事故发生时应尽快与汕头市抗灾防灾部门取得联系,尽可能多地借助于社会力量,将灾害影响减至最小。

6评价结论与建议

6.1项目概况及选址的合理性 6.1.1项目概况

汕头市南区海门污水处理厂首期工程位于海门龙头山东侧,西北临规划的城市主干道,东南临海岸线。海门污水处理厂的远期总设计规模为10万m3/d,其中首期工程的处理规模为5万m3/d。厂区总征地面积100亩,围墙内占地面积87.05亩,其中一期厂区征地面积71.9亩,一期围墙内总占地面积61.34亩。

本项目厂外污水收集系统总长约为28.5km,共设北门及北新两座污水提升泵站。北门污水提升泵站征地面积约1.5亩,近期设计规模1.5万m3/d,远期设计规模3.5万m3/d,现状为荒地,无拆迁;北新污水提升泵站征地面积约1亩,近期设

23

计规模1.0万m3/d,远期设计规模3.0万m3/d。

一期工程采用鼓风曝气完全混合型A2/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78—2002)中的一级B标准和《广东省地方标准 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中一级标准中的严者标准后排入广奥湾。产生的污泥经浓缩脱水一体机进行浓缩脱水,脱水污泥运送到汕头市南区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若本项目投产时,南区垃圾填埋场仍未投入运营,选择送往汕头市雷打石垃圾填埋场处理)。

6.1.2 选址的合法合理性

(1)根据水环境现状分析及评价,虽然近岸海域污染相对较轻、海水质量绝大部分指标达到相应功能标准,但无机氮超标的监测点位较多,主要原因是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直接排放,现场调查发现,本区域流经工业区及居民聚居区的排水沟、渠污染十分严重,主要原因也是城乡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基本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水体。因此海门污水厂的建设迫在眉睫。

(2)本项目所选厂址不属于基本农田保护区,选址地为《汕头市工业经济带控制与发展规划》和《汕头·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总体规划》控制的污水处理厂选址位置,厂址符合汕头市上述各规划。该厂址不属于城镇集中给水水源,且周边居民较少,可利用地面积大,首期建设和远期扩建条件较好,尾水排放方便。

(3)经模型预测和类比分析,在处理单元采取了加盖除臭工艺的条件下,应以厂界四周为界,设立200米的恶臭污染物卫生防护距离,各泵站卫生防护距离为50m。与厂址最近的环境敏感点为位于本项目南面840m的洪洞村,厂界200m范围内无环境敏感点,泵站周边50m范围内无环境敏感点,因此,本项目的选址符合卫生防护距离要求。

(4)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汕头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有关问题的复函》(粤办函[2005]659号)及《汕头市环境保护规划(2007-2020年)》(2009年),本项目排污口附近海域属于龙头山临海工业排污混合区,水环境质量管理目标适用国家《海水水质标准》的四类标准。不属于《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中禁止新建排污口的特殊控制区。

由此分析海门污水厂排污口的设置符合法规要求。

24

6.2 环境质量现状结论 6.2.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在8个监测点的除北新泵站H2S超出《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要求外,其余各点H2S、NH3的一小时平均浓度值全部均没有超标现象,达到全部达到《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要求。各测点的臭气浓度均未检出。表明评价区域的臭气浓度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的参照标准。

6.2.2海域环境质量现状

(1)海水水质

监测结果表明,评价区域的海水质量绝大部分指标达到相应功能标准,但无机氮超标的监测点位较多,有5个监测点无机氮超标,其中4个点超标率为100%,大部分超标无机氮污染指数稍大于1,最大污染指数达到1.74。本评价海区氮超标现象主要是受沿岸城镇生活污水(由于该区域未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该水域,使该水域受到生活污水污染较为明显)和农业污染源的影响较大有关。

(2)表层沉积物质量

对4个监测点的监测结果表明,所有监测项目的监测结果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二类评价标准,评价海域表层沉积物质量现状良好。

(3)底栖生物体残毒量分析

评价海区采集到的贝类动物重金属污染物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贝类动物的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基本符合评价标准(二类)的要求,但棒锥螺中Zn的含量偏高, 接近三类质量标准值。

6.2.3声环境质量现状

(1)拟选址厂界四周昼间噪声测量值均小于50dB(A),夜间噪声测量值均小于40dB(A),其余各测点的声环境质量监测值均满足相应功能区要求,评价区域声环境功能现状良好。

(2)各泵站评价区域各测点的声环境质量监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要求,评价区域声环境功能现状良好。

25

6.2.4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1)海洋生态生物资源 ①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

评价海区叶绿素浓度和初级生产力水平相对不高。 ②浮游植物

调查区内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以硅藻类为主:优势种主要为中肋骨条藻和菱形海线藻;调查期间该海域浮游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较低,说明浮游植物各种类数量的分配不均匀。以国内有关评价水体营养化标准,调查期间,该海域浮游植物平均数量为3.27×104 cels/L,属于贫营养状态。

③浮游动物

本调查区的浮游动物总生物量、饵料生物量和密度分布偏低,而且分布不均匀。采集到16个生物类群共33种,海区浮游动物类群结构多样化,但种类组成较为简单,以热带种、暧水种、广盐性和适低盐性种类为主,其优势种由亚强真哲水蚤、拟细浅室水母、圆囊箭虫、球形侧腕水母、强真哲水母和肥胖箭虫等组成。浮游动物种类组成正常。

多样性指数(H’)幅度在3.08~3.35,平均值为3.36;均匀度(J)幅度在O.79~O.94,平均值为0.89。按判断标准,可知调查海域质量状况良好。本海域浮游动物无论种类组成还是数量分布都属于正常的生态群落,未出现异常现象。

④底栖生物 1)采泥底栖生物

该海域采泥底栖生物由7类生物组成,以多毛类和软体动物的出现率最高;类别生物量最高的为软体动物(生物量为5.30g/m2);类别生物的栖息密度最高的为多毛类(77.5ind/m2);共采获24种底栖生物,其中有4种为优势种,分别为异蚓虫、异足索沙蚕、奇异稚齿虫和多丝独毛虫等多毛类生物。

多样性指数的幅度为1.92-3.13,平均值为2.65;站均匀度的幅度为0.90~0.99,平均 值为0.95,生物种类的均匀度处于较高的水平。

2)拖网底栖生物

类别的生物量和栖息密度最高的为软体动物,分别为2.001g/m2和0.347 ind/m2。 共采获49种生物,甲壳类最多;优势种有棒锥螺、海仙人掌、口虾姑、

26

长叉口虾姑、 伪装关公蟹、皮氏叫姑鱼和哈氏仿对虾等7种。

多样性指数相对较高,均匀度处于较低或中等水平。

3)该海域分布的底栖生物均为近岸海域常见种,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基本正常。

⑤鱼卵、仔稚鱼

本次调查共采获鱼卵493枚,未能定种的有46枚,仔稚鱼33尾,经鉴定隶属于11 科共11种;采获的鱼卵仔稚鱼种类是以鲷科、舌鰚科为主。

鱼卵的平均密度为2.5枚/m3,仔稚鱼平均密度为0.13尾/m3,分布较均匀;本次调查的鱼卵仔稚鱼数量相对较少,是因为本月份为鱼类产卵繁殖低谷期。

⑥潮间带生物

1)调查结果表明, 2种底质类型的潮问带的生物量,岩礁断面( 1420.77g/m2)明显高于沙质滩涂断面(23.95g/m2);平均栖息密度也是岩礁断面的栖息密度(1483.0ind/m2) ,明显高于沙质滩涂断面的栖息密度(21.3ind/m2)。

2)沙质断面采获3类生物的生物量,岩礁断面采获有5类生物。2个断面的潮间带共采获26种生物,岩礁断面22种,沙质断面4种。种类中以软体动物的种类最多(14 种) ,其次为甲壳类(6种)。

潮间带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处于正常情况。

从近几年的调查资料分析,评价海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生物量、栖息密度、多样性、均匀度等均属正常变化范围。

⑦渔业资源

1)评价海域内共捕获鱼类23种,分隶于5目12科,以鱼卢形目的种类数最多,捕获 的大多数种类均为南海底拖网的主捕或兼捕对象。

评价区内鱼类的生态特点是以暧水性,海水性和以游泳生物和底栖生物为主要饵料 的肉食性种类为优势。

鱼类的平均渔获率为4.85kg/h,主要由白姑鱼、皮氏叫姑鱼、银鲳、带鱼、大黄鱼、 细鳞刺等经济价值较高的种类组成,其中以白姑鱼、银娼和皮氏叫姑鱼的渔获率最高。

渔业资源量平均为82.45kg/km2。

2)共捕获头足类4种,隶属于3目3科,平均渔获率8.10kg/h,主要种类

27

有杜氏枪乌贼和曼氏无针乌贼,平均资源量25.50 kg/km2。

3)甲壳类渔获种共13种,隶属于2目5科,平均渔获率为8.10kg/h,主要种类有由三疣梭子蟹、锈斑鲟、黑斑口虾姑、拉氏绿虾姑、近缘新对虾等组成,平均资源量137.7kg/km2。

4)主要经济鱼类

项目所在海区主要经济鱼类有白姑鱼、带鱼、皮氏叫姑鱼、银鲳、银牙鱼或、和大黄鱼等6种。

(2)陆生生态环境质量

调查区域内植被带有较明显的南亚热带、泛热带特色,自然植被主要有马尾松、相思树、桉、松、柏、榕等,次生植被主要有人工种植的梅、桃、柑桔等组成的林果混种群落及水稻、蔬菜等粮食作物。

根据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编署的《广东植被》一书记载:区域植被类型属于“热带海滨砂生植被”类型。由于人类长期活动影响,破坏了原生植物群落,原始森林被砍伐殆尽,从而使该地区植被种类较为贫乏,群落结构简单,质量及经济效益不高,区域内多为次生草本植物群落及灌木丛、稀疏乔木。

调查中,没有发现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和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

6.3 项目污染源分析结论 6.3.1水污染物源强

本项目对服务范围的城镇污水进行削减,处理规模为5万t/d,区域主要污染物削减量分别为CODCr4745t/a、BOD52372.5t/a、氨氮492.75t/a、TP60.225t/a。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为:CODCr730t/a、BOD5365t/a、氨氮146t/a、TP9.125t/a。

6.3.2大气污染物源强

污水处理系统产生的大气污染源主要为恶臭。恶臭的主要成分为氨和硫化氢。本项目主要大气污染物产生量:氨0.536t/a、硫化氢0.037t/a,采用集中生物除臭后,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最终排放量为氨0.0536t/a、硫化氢0.0037t/a。

各泵站也产生少量的恶臭气体。

6.3.3固废产生源强

28

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污泥、职工的生活垃圾。

污泥:干污泥产生量为5.72t/d,年产生干污泥量约为2087.8吨;脱水泥饼量为10439吨(脱水泥饼含固率20%计)。

泵站格栅固体废物:年产生量约为54.75t。 生活垃圾:每天产生42kg,年产生量约为15.33t。

6.3.4噪声源强

本项目的噪声主要来源于脱水机、污泥泵、冲洗泵、空压机等机械,经类比调查,其噪声源的源强为80~110dB(A),企业通过建筑隔声、消声等对高噪声设备进行降噪治理,污水厂及泵站厂房外可降至60-75 dB(A),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85dB(A)的限值要求。

6.4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6.4.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表明,本项目非正常排放的恶臭污染物在预测范围内的浓度增值远大于正常达标排放时,最大浓度增值处H2S的占标率达到了31.8%,氨的占标率达到了22.87%。

受污水处理厂影响最大的敏感目标为洪洞村,其氨的浓度最大增值为0.013mg/m3,占评价标准的6.5%;硫化氢的浓度最大增值为0.0009mg/m3,占评价标准的9%。

因此,海门污水处理厂事故排放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远大于正常排放时,建设单位应在杜绝恶臭气体排放的基础上,必须保证项目臭气严格执行排放标准,达标排放,达标排放的污染物对大气环境和主要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均可接受。

(2)在处理单元采取了加盖除臭工艺的条件下,应以厂界四周为界,建议设立200米的恶臭污染物卫生防护距离,在此200m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不安排建设学校、医院和住宅等环境敏感建筑物。

(3)类比调查和分析表明,各泵站排放的臭气量较少,经配套泵站臭气经除臭(除臭效率取80%)后由5m高排气筒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4)各泵站卫生防护距离确定为50m,泵站周围50m范围内无敏感点,因

29

此本行泵站选址从大气卫生防护方面符合要求。在各泵站卫生防护距离内不得新建住宅、学校、医院等对环境要求较高的建筑。

6.4.2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在污水近期和远期达标排放条件下,污水处理厂排放的CODMn、NH类对广澳湾和海门湾海域的造成的浓度增值较小,污染物浓度增值叠加现状浓度时,广澳湾和海门湾海域内监测点的CODMn污染指数都小于1,不会改变海域相应的海水环境功能类别。个别位置在事故排放条件下,NH污染指数大于1,NH超标,

因此在污水处理厂在运行管理中要注意避免发生事故排放现象。

6.4.3 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由以预测结果可知,海门污水处理厂及其泵站建成运营后,主要设备噪声源若采取隔声、消声、吸声等措施,在厂区、各泵站厂界处就可以衰减达到50dB(A)的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的限值要求(夜间)。

因此,只要采取合理布局,将噪声强度较大的设备分布在远离敏感点的区域,并采取消声、隔声等工程措施,以及距离衰减和绿化减噪等作用,确保厂界声环境达标,则本项目的噪声对周围声环境敏感点影响轻微。

6.4.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结论

根据《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污泥将被视为固体废弃物,并根据该法律进行处理处置。对于浸出毒性符合危险废弃物规定的污泥,应按危险废弃物进行处置。本项目建设单位高度重视污泥的处理处置工作,建有符合国家标准的污泥贮存、处置设施和场所,对污泥脱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水分通过管道导流回污水处理厂作进一步深化处理后达标排放,对周围水环境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

经采用密封式带式脱水机进行浓缩脱水的污泥最后送汕头市南区垃圾填埋场卫生填埋(若本项目投产时,南区垃圾填埋场仍未投入运营,选择送往汕头市雷打石垃圾填埋场处理),在做好运输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后对周围环境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厂区的生活垃圾由市政环卫部门垃圾收集站统一收集,进行“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并实现垃圾的分类收集后,不能回收利用部分统一运往生活

30

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采取上述措施后,本项目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可以基本消除。

6.4.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陆生生态

由于本项目拟选址现状为盐田和水塘,占地面积较小,项目的建设对陆生生态的直接影响很小。但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区原有的盐田景观及水塘景观不可避免被破坏,变成典型的挖掘、平整、填土等施工场景,最终将被厂房、道路等人工构筑物取代。

(2)水生生态

预测结果表明,本项目废污水达标排放对海域的影响是局部和可接受的,不会改变海域水质的功能类别,不会对渔业资源造成明显的影响,但事故排放可能会对濠江及濠江口渔业资源造成影响,因此要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采取各种预防和应急措施,避免事故排放造成对渔业资源的破坏。另外,由于厂界南面养殖鱼塘的引水口距离排污口较近,从偏安全角度考虑,建议对本项目厂界南面的养殖场功能进行重新规划定位。

由预测结果可知,项目达标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对各保护区的增值很小,所有增值叠加背景值后,不会改变3个保护区水域的海水水质标准,对评价范围内的3个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很小。

6.4.6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本项目的施工建设,会使区域自然体系的生产能力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可能破坏土壤、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区域交通带来一定的影响。施工期的大气扬尘、机械废气排放、施工生产废水排放、机械噪声以及固体废弃物排放,对环境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施工期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是短期的、局部的,施工完成后就会基本消失。

6.5主要环境保护措施 6.5.1水污染防治措施

31

(1)严格进水水质控制

由于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一般只处理可生化降解的污染物,只接纳含可生化降解污染的污水和废水,故含重金属、卤代烷烃及酸碱废水需经区域内工厂各自处理达标,以保证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达到设计标准。

(2)尾水达标排放

采用鼓风曝气完全混合型A2/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78—2002)中的一级B标准和《广东省地方标准 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中一级标准中的严者标准,用液氯对尾水进行消毒处理。

(3)实施总量控制。

(4)在污水处理厂的排放口安装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对PH、COD、氨氮、流量等指标进行在线自动监测。

(5)应考虑污水厂前处理设置调节池,或水量平衡池,以适应水量变化的影响。

6.5.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污水处理厂内由于有许多敞开工作的构筑物,因此污水污泥气味散发也是无法避免的。限于目前的经济条件与技术标准,不可能也没必要对厂内的气味进行处理,解决方法是设置防护绿化隔离带,将主要污染源进行隔离。气味值较高的池子用生产建筑物屏蔽起来。同时在厂内充分绿化并分区设置必要的防护隔离带,这些都能有效的减缓气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厂区的污水管设计流速应足够大,尽量避免产生死区,导致污物淤积腐败产生臭气,污泥经脱水后尽快运至填埋场地填埋,对厂内临时堆场要用氯水或漂白粉液冲洗和喷洒。运送污泥的车辆在驶离厂区前要做消毒处理。

(3)臭气污染源为格栅、曝气沉砂池及污泥区,应设计在厂区下风向,各处理设施池体需加盖,建议采用生物除臭装置进行吸收处理。并在厂界两边大量种植高大落叶乔木,以阻挡一部分气味扩散,并起到降噪的作用。

(4)经模型预测和类比分析,确定海门污水处理厂首期工程在处理单元采取加盖除臭工艺的条件下,应以厂界四周为界,设立200米的恶臭污染物卫生防护距离。

32

(5)污泥经脱水后尽快运至市政垃圾填埋场处置,对厂内临时堆场要用氯水或漂白粉液冲洗和喷洒。运送污泥的车辆在驶离厂区前要做消毒处理。

(6)各泵站卫生防护距离确定为50m,泵站周围50m范围内无敏感点,因此本行泵站选址从大气卫生防护方面符合要求。在各泵站卫生防护距离内不得新建住宅、学校、医院等对环境要求较高的建筑。。

(7)建议采取密封负压收集处理恶臭气味,确保污水泵站除臭效率稳定达到80%以上。严格控制泵站臭气无组织排放,建议栅渣贮存于封闭建筑内,尽可能控制泵房地下集水井盖板缝隙、出水口散气井口、出水口阀门井等无组织散发的臭气。

(8)在污水泵站周围应种植一定宽度的绿化隔离带,在厂区及泵站内可种植一些具有芳香味的植物。

6.5.3噪声治理措施

(1)选用先进的低噪声设备,并对主要噪声源进行防噪隔声措施。对室内噪声源作好设备间隔声措施,对室外噪声源加吸声罩,做防震基础等。

(2)厂区内的构筑物应合理布局,将高噪声设备尽可能布置在远离厂外居民居住区的位置。

(3)植树:在厂区内广泛种植乔木本辅以灌、草,形成致密的植物林带,一方面可以降噪,另一方面可以美化环境。

6.5.4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1)选择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尽量使污泥在处理过程中消化,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泥排放量;

(2)污水处理厂要建设污泥处理装置和污泥间,地面必须是防渗漏的水泥地板,既防止污泥被雨水冲淋,也防止污泥渗漏入土壤;

(3)污泥要及时收运,购置密闭专用的污泥运输车辆,及时装运污泥到汕头市南区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若本项目投产时,南区垃圾填埋场仍未投入运营,选择送往汕头市雷打石垃圾填埋场处理);

(4)污水处理厂要建立污泥管理制度和管理档案,对污泥的处理和收运都应由指定的专业人员负责;

33

(5)建议对污水处理厂污泥属性的进行鉴别,对于浸出毒性符合危险废弃物规定的污泥,应按危险废弃物进行处置。

6.5.5施工期生态保护措施

(1)施工中,要尽量及时平整地表。

(2)在推挖填土工程完成后,工地往往还要裸露一个阶段才能完成建设或重新绿化,建议临时在地面的径流汇集线上设置缓流泥沙阻隔带。

(3)对于已完成的填土区,应加强绿化工作,尽快归还绿地和各种裸露地面的绿化工作;一些备用的工程建设用地,在工程项目无法马上开工的情况下,也应进行临时性的绿化覆盖,降低水土流失的可能性。

(4)本项目厂址用地现状为较低洼,需要较大量的填方,填方取土必须按《广东省采石取土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执行,取土场的环境保护设施和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石矿废渣、剥离的泥土必须堆放在规定的专门存放地,并建设挡土墙和进行绿化,防止水土流失和污染环境。

(6)由于本项目管线主要是沿马路走,故需占用道路,为不影响交通和行人的行走,施工单位应辟出临时便道,同时建设单位须加强与当地村、镇部门联系,竖以醒目的交通警示牌和设置施工护栏。对管线需跨越的河涌,应进行多方案比较,使污水管道的走向合理,尽量减少穿越河涌的数量和次数,在施工时若采用桥架托管法施工,要求在施工时应能保证河道船只的航行安全。

6.6环境风险分析结论

根据对本项目运营的全过程分析和风险因素的识别,认为本项目运营过程可能发生污水处理厂非正常运行状况可能发生的原污水排放、氯气泄露、污泥膨胀及恶臭物质排放引起的突发性污染事故等风险事故。

类比国内其它自污水厂的实际运行情况,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中上述突发性事故发生的机率非常小。建议在加氯间配备漏氯报警仪、漏氯吸收装置等氯气防泄漏措施,监测氯气气源及其他送气部位,以便及时采取安全措施,将极大降低氯气泄漏的机率,本项目加氯间与位于厂界南面的河渡村距离为650m,从风险计算结果可知,液氯的泄漏对环境保护目标影响较小。

34

总之,该项目在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采取合理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对策的条件下,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本项目的环境风险,一旦本项目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严格按照本报告提出的应急对策,本项目的环境风险可控。

6.7总量控制结论

建议汕头市南区污水处理厂海门分厂首期工程尾水中达标排放的污染负荷作为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即:废水排放量1825万t/a,CODCr:730吨/年;BOD5:365吨/年;氨氮:146吨/年。

根据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论,在对主要恶臭构筑物采取加盖除臭措施之后,对周围环境敏感点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因此,建议本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为氨0.0536吨/年,硫化氢0.0037吨/年。

6.9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结论

由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本身是一环保工程,产生的最大效益为环境效益,它对泉州湾海域水质的改善将起到积极作用;在社会效益方面,它的建成将完善开发区的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本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也将带来一定的生态环境影响,但生态破坏经济损失、噪声影响经济损失和臭气污染经济损失较少,项目产生的污泥将运往垃圾填埋场作卫生填埋。因此,从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的角度,本建设项目是可行的。

6.10综合结论

本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要求、选址符合污水处理厂的选址原则、项目用地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符合石狮市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厂区总体布局较合理,本项目选址合法合理。

本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将大量削减排入泉州湾的水污染物,改善蚶江组团分区的水环境,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进一步优化开发区的投资环境,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

同时,本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也将对评价范围内的环境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采取相应的环境管理对策和措施之后,可得到缓解或消除,通过对所

35

在区域的实地调查、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其对周围环境影响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达标排放的各类污染物对纳污海域、大气环境所构成的影响处于可接受范围,污染物的排放满足环境容量的限制要求,不改变所在地区的环境功能属性。

在严格执行清洁生产、实施总量控制、落实本报告提出的综合防治对策及污染治理设施、并遵守有关的环保法律法规,本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对周围环境质量不但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而且还可改善泉州湾的水环境质量,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而言,泉州市开发区污水处理厂首期工程在拟选址区域进行建设是可行的。

3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