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以下孩子培养重点
在分享之前,我先做个调查:在座的有读过《弟子规》的家长和同学们,请举手。那位同学愿意把《弟子规》的“入则孝”背给大家听?那位家长或者同学能告诉我《弟子规》教给我们什么?(《弟子规》教给我们接人、待物、处事、学习的道理、准则和规范)
我再问大家一个问题,《弟子规》教给我们接人、待物、处事、学习的规范是遵守一次,还是长久的遵守?既然是长久的遵守,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学习《弟子规》的目的就是要把它教给我们接人、待物、处事、学习的准则和规范变成我们日常生活的习惯。今天我就来跟大家谈谈习惯。
叶圣陶老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要养成好的习惯,培养孩子好的习惯,黄金时间就在12岁之前。12岁之前的孩子是非常纯洁的,你教给他好的习惯,他就养成好的习惯。你教给他坏习惯,他就养成坏习惯。12岁之前的孩子改变自己的习惯比较容易,一旦过了12岁,他的习惯经过十几年的养成,改起来就相当难。
什么是习惯?我们的言语,我们的行为,我的思维方式,不断的重复,最后变成我们不加思索的、自然的应对人、事、物的固有方式,这就是习惯。著名心理学家威廉瞻姆斯的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对于我们的影响非常非常的大,要引起我们家长足够的重视。
我的习惯有一部分是天生。小孩子喜欢吃甜食,这是全世界小孩共同的习惯。按照中医的理论,小孩子在妈妈肚子里是靠妈妈输送养分,不需要用脾胃。所以孩子出生后,脾
胃才开始工作,它非常稚嫩与虚弱。而甜食是非常好消化,而且可以直接转化成能量的。甜食对于孩子具有非常大的诱惑,好比我们大人面对500万的诱惑。如果一个孩子得了蛀牙,不是孩子的问题,是家长没有管控好零食。
我们大部分习惯都是后天培养的。比如讲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的习惯,这是后天养成的。孩子出生后好习惯的养成要靠谁呢?当然是父母!培养孩子良好的好习惯是父母的责任。所以孩子如果没有养成好习惯,我们做父母的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对孩子习惯形成最大的影响就是父母的行为,其次才是语言。这点一定要请大家注意。我们大人学习了很多知识,所以平常我们都用脑子生活,工作。小孩子不一样,小孩子没学多少知识,小孩子靠心来感知这个世界,其次才是靠脑来认识这个世界。所以大人跟孩子讲一大堆道理,有没有用?没用!为什么?一方面孩子不太懂你说的哪些道理,另外一方面孩子是用心在和你交流。孩子是能感知到家长内心世界的。所以往往孩子更了解家长,而家长反而不了解孩子。所以现在很多家长拿孩子没有办法,反而被孩子控制。
下面我们来看下习惯的分类:
第一类:
1,好习惯:(互动)
2,坏习惯:(互动)
3,中性习惯:(互动)
我们评判一个习惯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它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前面提到的《弟子
规》就是评判习惯好坏的重要标准,也是养成好习惯的教科书。弟子规,孩子要学,家长要不要学?如果只有孩子学,家长不学。家长就落后了,哪有脸面教孩子?也教不好孩子。所以每个家长都要把《弟子规》至少读三百遍。一天一遍就好。
第二类:
1,言语习惯
2,行为习惯
3,思维习惯
这三种习惯中最重要的是思维习惯。思维方式又分为积极的思维模式,和消极的思维模式。积极的思维方式能够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快乐与幸福多;消极的思维模式让我们感受的痛苦与不幸多。
如果我们常常发脾气,焦虑,担心,愤怒,哀伤,愁苦,着急上火,这个时候要觉察下自己是否掉入消极的思维里陷阱里。当我们自己掉入消极思维的陷阱的时候,自己不会快乐,孩子也不会快乐,家人也不会快乐。
所以培养孩子积极思维方式有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家庭氛围一定要好。这个家庭氛围是和谐美好,还是明争暗斗,统统都瞒过小孩子。如果家庭有矛盾,彼此之间肯定不服气,这个不服气就会被小孩感知到。因为孩子是读心的。人长大了脸上会带一副微笑的面具,可是心是藏不住的。你藏不住的心如果快乐,就会给孩子带了积极的影响;你藏不住的心如果痛苦,就会给孩子带了消极的影响。
第三类:
1,生活习惯;
2,学习习惯(孩子)工作习惯(大人)
有好的生活习惯必定有好的学习习惯。一个孩子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说明孩子具有两种成功的品质:1,悟性高;2,执行能力强。悟性高的孩子学知识快,执行能力强的孩子考得好。这样的孩子必定是品学兼优的孩子。反之,有好的学习习惯未必有好的生活习惯。
我们单讲高效的学习有两个重要因素:
1,能力。能力与孩子的天赋有关,这个很难改变。
2,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后来居上。
所以大家要想自己孩子学习好,一定要培养好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果你的孩子天赋高,好的习惯就是孩子的翅膀。如果您的孩子天赋一般,好的习惯就是他登上成功的阶梯。
第四类:
1,接人的习惯
2,待物的习惯
3,处事的习惯。
培养孩子好习惯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0——3岁
第二个阶段:3——6岁
第三个阶段:6——12岁
第一阶段:0——3岁
这个阶段主要培养孩子生活习惯,说话习惯,行为习惯。这个阶段的习惯培养就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衣食住行及说话的习惯。俗话说:三岁的孩子看到老!所谓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个时候的习惯培养对孩子的一生有重大影响。
这个时候的孩子要养成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上厕所,爱劳动,听故事,爱学习的习惯。这个时候的父母一定要切忌一个常犯的错误:不给孩子错误的机会。这是培养孩子最大的陷阱。哪些害怕孩子犯错的家长,培养的孩子坏习惯多,好习惯少。不怕孩子犯错误的家长,培养出孩子很多好习惯。
讲个我们心理学周老师培养孩子吃饭的故事。周老师的女儿一岁断奶。这位妈妈给孩子买了一个婴儿椅。大人吃饭,小孩也坐在婴儿椅上和大人一起吃饭。这是培养孩子按时吃饭。现在很多孩子无法养成按时吃饭的习惯,因为零食太多。该吃饭的点,吃饱了。大人在后面追着喂。吃饭还要求:我的小祖宗,你吃口饭吧。大家觉得这样没什么。不就喂个饭?能有多大的事。这个事情可大了,久而久之会给孩子和家长养成一种凡事讲条件的
错误交往模式:吃饭求着孩子,起床求孩子,穿衣服求着孩子,上学求孩子,注定要装一辈子孙子!你做不了父母。
下面我们接着讲。一岁多的孩子,手肉肉的,劲小还不灵活。吃饭的结果可想而知:桌子上是饭菜,脸上是饭菜,椅子上是饭菜,地下撒的还是饭菜。吃的还慢。我们这位老师很开心,给孩子拍照留恋,又耐心收拾。这样2岁的时候,吃饭、穿衣、上厕所,全不用妈妈操心,动作还麻利。这个妈妈养孩子很省心,而且还多一个小帮手。我看很多妈妈养孩子累啊,不是多帮手,是多了个小捣蛋。如果说妈妈觉得养孩子很累的,要注意自己养孩子的方法。往往很多妈妈帮孩子做了很多本该孩子做的事,没有节约时间,没有省心,反而给自己添了无数的麻烦。
第二个阶段:3——6岁
这个阶段主要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好习惯。
3——6的孩子基本上都上幼儿园了。0——3岁孩子没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到了幼儿园肯定出问题。妈妈们要想一个问题:如果你面对一个孩子都没有耐心,那么幼儿园的老师面对几十个孩子,她能有多少耐心?没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孩子,不仅仅是幼儿园老师,是让所有的人都会厌烦,这样的孩子在幼儿园最吃亏。孩子是无辜的,责怪幼儿园老师?没用。我有个家长4岁的孩子换了5个幼儿园,老师都不喜欢,做妈妈的你说怎么办?
如果您把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养好了,那恭喜您这个阶段会轻松很多。可以全力以赴的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好习惯。比如说:见到老师要问好,拿小朋友、老师的东西要征求同意,借东西要有借有还,交朋友要说:我们交个朋友吧;有玩具、食物要分享,做出了
事要说对不起......
上幼儿园是对父母亲子互动的一个检验。孩子和妈妈关系处理的好,他就会和女孩子交往。孩子和爸爸关系处理的好,他就会和男孩子交往。孩子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关系处理的好,孩子就会和老师交往。反之,如果孩子和女孩子关系处理不好,那么母子关系一定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第一个阶段和第二个阶段,妈妈对孩子好习惯的培养的影响力要比爸爸对孩子的影响力大。这两个阶段的孩子,妈妈会很辛苦,会很费心。妈妈把孩子这两个阶段培养好了,后面就省很多心,轻松很多。但是爸爸对孩子的影响也很重要,不能忽视。
第三个阶段:6——12岁
这个阶段爸爸的作用开始越来越重要。这个阶段是孩子生活、学习;言语、行为、接人待物处事好习惯的巩固与深入。
一个六岁的孩子,很有能力,能做很多事情了。在言语方面积累了很多的词汇,很多孩子说话比大人还厉害;在行为方面,这个年龄的孩子,精力旺盛,身体的协调功能很强,很多家务都能做,而且做的很好。我曾经看过一个视频,一个5岁的孩子,会和面,会揉面,会赶饼,然后煎出来,最后把工具洗干净收拾整齐,全套工序标标准准的作出来,我看呆了——就像个大厨一样。真了不起!
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和老师、同学的关系处理的非常好,到小学在巩固,那么他升到初中、高中、大学,走入社会都不会出现人际关系的问题。
这个阶段要深入培养良好的习惯,要从读《弟子规》,落实《弟子规》来入手。不仅孩子要读,要践行,家长更要学习。只有家长读了,学习了,照着做了,才知道什么是好习惯,才能培养孩子。否则,孩子的好习惯都被你培养成坏习惯,你就不知不觉成为了孩子成功的阻碍。
给大家讲个故事。一天我去过早。我对面坐一个大约5岁的小男孩。坐在塑料凳子上。他妈妈端着一碗粉过来了。这个小男孩就跳下凳子去搬旁边的有靠背的椅子。这个妈妈以为儿子给自己让位置去坐椅子,就准备坐凳子上。小男孩一看妈妈坐凳子,就着急了,又折返过来自己坐凳子。这个妈妈正准备坐凳子,看到儿子跑过来跟自己抢凳子,就发火了:干嘛来回跑,没看到妈妈端着东西吗!小男孩没说话,自己吃粉。这个妈妈做到椅子上后,我就跟这个妈妈说:您儿子很孝顺,很心疼妈妈,他把舒服的椅子搬给您坐,他自己坐不舒服的凳子。这个妈妈一时语塞,我看到她眼睛湿润了。我现在想起这个场景也特别感动。非常好的孩子。这个故事里,有两个关键点非常重要:
1,家长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要善于发现孩子好的行为。你只有发现了孩子好的行为,才能把孩子好的行为变成习惯。有些妈妈不善于发现孩子好的行为,善于发现孩子不好的行为,每天唠叨,结果把孩子不好的行为固化成为孩子的坏习惯。
2,家长要及时鼓励、肯定孩子。一个习惯的养成,不管好习惯还是坏习惯,养成的时间一般要21天。这说明养成一个习惯不容易。习惯是坚持出来的,在这坚持21天的中间要给予孩子欣赏和肯定的动力,孩子才能坚持把一个好的行为变成一个好的习惯。
一个妈妈跟我讲,孩子现在读初中,小学阶段养成的好的学习习惯到初中没有了。早上叫几遍还起不来床,回家就玩手机不做作业,在家里也不说话。这个妈妈很困惑。经过我的深入了解发现,孩子小学阶段的好习惯,是被妈妈用高压的政策逼出来的。并没有形
成孩子自觉自愿的习惯。说白了,孩子小时候只是害怕妈妈,在执行妈妈的命令而已,并不是培养自己自觉自愿的好习惯。像这样培养孩子好习惯的误区与陷阱,做父母的一定要警惕,要避免。
如何改掉坏习惯
一旦养成了坏习惯也不必害怕,要知道怎么改掉坏习惯的方法。要再次提醒各位家长朋友,孩子12岁之前改坏习惯,养成好习惯容易。
改掉坏习惯的方法就是:用好习惯代替坏习惯。
首先:你要知道什么是好习惯,什么是坏习惯。《弟子规》就是我们重要的参考标准。所以《弟子规》一定要熟读300遍。
其次:其次忽视还是得坏行为,欣赏、鼓励孩子的好行为。
第三:要有耐心!耐心!耐心!给孩子和自己足够的时间。
(有时间的话读遍《弟子规》)
作业:
一:写出10个好习惯。给自己点10个赞。
二:写出5个坏习惯。
三:在5个坏习惯下面写下相应的好习惯,便于自己和孩子一起相互监督,相互鼓励,积极改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