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创新“通向未来”
作者:周神青
来源:《当代党员》2016年第14期
多渠道多途径融合发展
——制造业自身要顺应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不断变革、创新制造方式和服务业态,推进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服务化。 路径
发展产品定制、零部件定制、个性化制造等,在规模化、批量化生产的同时,注重满足不同层面、不同客户和消费者的市场需求;进一步提升品牌、质量,为开拓市场、发展服务业提供物质保障,成为制造与服务融合型企业。
未来离我们有多远?5年、10年,抑或是更久远的正在塌缩中的某个时空?
2016年4月17日,北京车展开幕前一周,长安汽车给出了答案——未来离我们只有区区2000公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这是长安汽车总部所在地重庆到北京的距离,沿着G65、G30、G4高速,途径西安、郑州、石家庄,一路向北。
不过,这看似寻常的一条路,却因为长安无人驾驶汽车“通向未来”的驾驶方式而变得与众不同。
从4月12日起,经过6天时间、经历各种复杂路况及多变的交通环境后,长安无人驾驶汽车顺利抵达北京。
“在无人驾驶领域,长安的此次超长距离无人驾驶测试树立了新的标杆。”谈起长安的“新标杆”,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留平满面自豪。
“新标杆”的背后,是长安汽车长时间以来对制造方式、服务业态的不断变革和创新。 “生存定律”
2006年底,长安第一款自主品牌乘用车产品“奔奔”才开始上市。 那时候的“奔奔”还只是一款相对低端的小型车。
对于一个全新的乘用车品牌而言,这样的起步,并不被当时的行业和舆论看好。 彼时,同样作为自主品牌的奇瑞风头正盛,当年的销量历史性地突破30万辆,排名国内所有乘用车企业第四,排在前十的本土车企还有吉利汽车和华晨汽车。
按照徐留平的说法,那时候他们常常会思考:“面对群雄,如何打拼自己的天下?” 但是,没人想到,到2015年,短短九年时间,长安自主乘用车年产量超过百万,创造了全国第一的增速。而进入2016年,长安无人驾驶汽车又开始“通向未来”。 这期间,长安汽车究竟发生了什么?
“2009年,我们提出了‘打造世界一流汽车企业’的愿景目标。这个目标,即便更多地被合资车企同行和媒体当做茶余饭后的一句笑谈,我们也没有偏离过。”徐留平说。
按照目标,长安汽车在2020年之前,年产销量达到450万辆,其中60%—70%是自主产品。目前来看,长安汽车早已完成这两个目标的分期目标。之所以能够如此快速成长,在于长安汽车强烈的生存意识。
“市场环境不断恶化,我们产品的性能必须不断提升,否则就会被市场淘汰。”这是长安的“生存定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正是对这一“生存定律”的坚守,长安汽车通过自主创新,不但度过了最初的困难时期,还实现了质的飞跃。 创新蝶变
长安汽车的蝶变绝非一朝一夕。
在徐留平看来,对于一家大型制造业企业,第一是人才,第二是技术。 时间回到2009年,徐留平仍然能清晰回忆起内心的刺痛感。
2009年5月,长安汽车派出多名工程师前往美国学习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 “学了也没用,新技术还是比不过我们。”美国同行毫不避讳地如此断言。
这句冷冰冰的话警醒包括徐留平在内的所有长安人:如果没有自己的人才储备和技术优势,就永远只能做业界的跟随者。
“我们现在的职工基本都是本科以上学历,大多都是技术人员出身,我们的人才也很少流失。”徐留平介绍。
在做好人才储备的同时,长安汽车坚持自主创新和正向研发,每年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总额的5%。
“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果降低研发水平,就等于降低了公司的目标。”徐留平说。 现在,长安汽车在全球的9万员工中,研发人员就有1万人,自主研发实力连续6年稳居中国汽车行业第一。
而在“打造世界一流汽车企业”道路上,长安也得以在全国车企中,第一个在国内建立设计样车试制基地,第一个在欧洲建立起汽车开发中心,第一个实现全球24小时同步开发。 成果转化
有了强大技术做后盾,长安汽车开始走上飞速发展的快车道。
2011年以后,长安汽车陆续推出了悦翔V3、CS35、CS75、新奔奔等车型,这些全新车型,多数是“叫好又叫座”产品。
产品的蜕变,加上近几年来中国乘用车市场旺盛的需求,2015年,长安汽车一举突破当年国产品牌下线和销量各100万辆,实现中国汽车历史上中国品牌首个“双百万”的突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享受技术成果的同时,还要牢记‘生存定律’,要进一步开拓市场、发展服务业,要做到制造与服务有效融合。”徐留平表示。
因此,长安汽车开始发展产品定制、零部件定制、个性化制造等,在规模化、批量化生产的同时,以满足不同层面、不同客户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2016年5月5日,陈宇走进了位于南岸区海峡路的长安汽车4S店。 “我想‘私人定制’一款CS15。” 陈宇对销售人员说。
“车头、轮毂、车身颜色、空调出风口等都可以进行独一无二的定制。”销售人员介绍。 这只是长安汽车“私人定制”的其中一款。
“在未来,长安汽车每款车型都将有1728种全方位的定制方式,全系车型将会有上万种不同定制模式。”长安汽车相关负责人介绍。
“随着科技的变化和市场的发展,不同层面、不同客户和消费者需求的增大,‘私人定制’前景广阔。”徐留平表示。 未来布局
要“打造世界一流汽车企业”,必须对面向未来的技术有所准备。 2016年4月12日,渝北空港长安汽车研究总院。
上午11点,随着一面黑白相间的赛车道发车旗不断挥动,三台加载一系列高科技设备的长安无人驾驶汽车缓缓驶出汽研院,开始了国内首次无人驾驶汽车长距离路测。
汽车内,方向盘就像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操控似的。行车途中,转弯、刹车、加速、超车,无人驾驶汽车“无所不能”。
这略显诡异的场景,正是“未来汽车”的奇妙科技。
“‘无人驾驶’是长安汽车从跨越式成长到成熟的里程碑,是长安汽车坚持技术投入之后技术创新进步加速的开始。”徐留平表示。
而对未来的准备,还体现在长安汽车对车联网的布局和新能源研究上。
据了解,2014年11月,长安汽车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车联网、智能汽车、信息化建设等领域协同创新,展开了一系列跨界合作。2015年3月,长安汽车正式公布其新能源战略,计划到2025年,长安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突破200万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服务化将是我们未来工作的关键词。”徐留平说。 而这几个关键词,也正是长安汽车“打造世界一流汽车企业”的关键所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