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联网+”模式对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形成有着重要的的影响,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高校必须抓住“互联网+”发展机遇,直面“互联网+”带来的挑战,通过创新驱动、跨界融合、重塑结构、尊重人性,构建“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有力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072-01 引言
“互联网+”教育模式是指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与新媒体相融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开辟教育的新领域。“互联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互联网为教育载体,促使大学生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的新途径[1] 1.“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特征
1.1创新驱动。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越来越受到挑战,创新驱动是发展的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转变到创新驱动发展这条正确的道路上来。
1.2跨界融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单单是学校教育问题,或上几节政治课那么简单,而涉及到多个层面、多主体、多角度、跨学科教育的综合体。
1.3重塑结构“互联网+”时代将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产业、不同社会成员等联成一体,有人叫“万物互联”。互联网业已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地缘结构、文化结构。
1.4尊重人性。人性的光辉是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最根本的力量,互联网的力量之强大最根本地也来源于对人性的最大限度的尊重、对人体验的敬畏、对人的创造性发挥的重视。
2.“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2.1创新驱动,开辟新天地。互联网所具有的新颖高超的技术特性,是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技术、手段和方法都无法比拟的。它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2.2跨界融合,搭建新平台。互联网环境下,传统方式如“两课”教学、专题报告会、主题班会等明显存在着诸多的局限性,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无疑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搭建了新的平台。
2.3重塑结构,拓展空间。通过微博、微信、贴吧、社交群等社交网络获取信息、与朋友交流,已成为大学生的生活常态和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互联网+”教育将改变传统的
教育模式并带来颠覆性革命,也将使传统教育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2.4尊重人性,突破结构束缚,拓展结构空间。对高校大学生,“ 互联网+”成为大学生社交习惯方式。“互联网+”背景下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断从内容、形式、途径上做出革新,进而有效跟进在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并给予疏导和教育[2]
2.5 培养自律精神,推进人性化培育。“互联网+”让大学生找到自由奔放的天堂。要克服互联网的消极因素,发挥其积极作用。对受教育的大学生要培养自律精神,自觉抵制黄、赌、毒,弘扬真、善、美。
2.6 “近心、近?Z、近形态”。一要以新心态走近大学生;二要以新语态与大学生交流。抛开习惯的“ 官话”,学会说“ 人话”,学会用网络语言开展思想教育;三要以新形态活动引领大学生。我们应该充分运用好微博、微信、微课、微电影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建好“微阵地”,有针对性进行思想引导;四要以新网络生态呵护大学生。建设一批主题鲜明、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对大学生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用主流文化稀释网络不良文化。“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使得大学生能够了解更多时事政治,更加关注民生,了解民情,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认识[3] 结语
国家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并将其上升成为国家战略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必须顺应社会发展潮流,通过创新驱动、跨界融合、重塑结构、尊重人性,构建“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让大学生认可并理解和接受“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为党和国家事业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潘曦.“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机制[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6(05):66-70.
[2]汪先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J].商业经济 ,2016(07):159-160.
[3]胡小芹.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D].华中师范大学,2014(05). 作者简介:
王攀(1984.03-),女,湖北武汉人,汉族,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管理类、创新创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