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风沙土改良与可持续利用
摘要 滨海风沙土是长乐市主要的土壤类型之一,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源。通过对滨海风沙土的特征特性、生态环境、改良利用的探索与实践,提出合理的改良措施和可持续利用对策,以扬长避短,发展区域特色农业。
关键词 滨海风沙土;改良;可持续利用
长乐市地处闽江口南部沿海,大陆海岸线约93.8km,沿线内陆条带状分布着逾7 800hm2滨海风沙土,占全市土地面积12.8%,是长乐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源和耕地后备资源。其中耕作风沙土近2 230hm2,约占长乐耕地面积的12.2%,是沿海地区主要农业种植土壤。如何根据土壤生境特点,因地制宜,合理改良利用,以促进区域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多年来,笔者深入调查、探索与实践,对滨海风沙土的改良和可持续发展利用提出初浅的看法,以期发挥指导性作用。
1风沙土特性
风沙土土类是由风力搬运堆积形成的一种初育土。沿海风沙土的形成条件和土壤性状不同于内陆风沙,所以本土类划分为滨海风沙土亚类。滨海风沙土因区位间水文地质状况,以及人为耕作熟化与理化性状的差异,续分为固定风沙土与耕作风沙土2个土属。
1.1固定风沙土(潮风沙土)
固定风沙土(潮风沙土)是由风飘移而来的沙粒沉积,堆积相对固定后形成的自然土壤,由于尚处成土过程的最初阶段,松散无结持力,植物营养元素含量极低。整个剖面可
见A-C层次,A层0~5cm左右,为浅黄色细沙层,有少量动植物杂质,有机质1.6g/kg,全氮0.08g/kg,全磷0.1g/kg,全钾20.4g/kg,速效磷1.0mg/kg,速效钾35mg/kg。C层5~100cm为均质性黄色细沙层,有机质1.0g/kg,全氮0.08 g/kg,全磷0.16g/kg,全钾18.5g/kg,速效磷1.0mg/kg,速效钾30mg/kg。pH值在6.5左右,代换量1.61mL/100g,地下水位较低,一般1m深度不见水,干旱季节沙土仍可随风移动。
1.2耕作风沙土
耕作风沙土是由自然风沙土经人为劳作旱耕熟化形成,按照福建省土壤分类系统中的耕作土壤分类,长乐的耕作风沙土土属下分润沙土和旱沙土2个土种,润沙土占81.7%,旱沙土占18.3%。耕作风沙土的共同特点是松散无结构,大孔隙多,渗漏量大,持水保肥力差,易干旱,导热率低,上层土温升降快,幅度大,矿化强烈,有机质难积累,养分含量低。
1.2.1润沙土。润沙土处于滨海风沙区较低平地带,一般80~100cm内可见地下水,土体有A-B-C层次,但B层阶线不明显,A层0~21cm,松散干燥、无结构、颜色浅黄,有机质3.7g/kg,全氮0.3g/kg,全磷0.28g/kg,全钾17.1g/kg,速效磷14mg/kg,速效钾54mg/kg。代换量1.96mL/100g,pH值在6.45,比重2.64。
1.2.2旱沙土。旱沙土处于滨海风沙区低矮的沙丘或沙丘边缘的波状沙丘地势较高的地带,旱耕熟化程度低,土体层次分化不明显,旱害更剧,风蚀更重,养分状况更低。0~18cm土层有机质3.4g/kg,全氮0.29g/kg,全磷0.18g/kg,全钾14.2 g/kg,速效磷13mg/kg,速效钾30mg/kg。代换量1.4 mL/100g,pH值在7.0,比重2.66。
2生态环境
20世纪60年代,沿海风沙区开展大规模人工植树造林和开发沙滩果园,主要树(果)种以木麻黄为主,搭配部分湿地松和龙眼、柑桔等,沿海一线筑起绿色长城,沙丘、沙地呈现片片绿洲,整个风沙区林网交错,形成良好的绿色屏障,明显改善了风吹沙动、沙尘飞舞的恶劣环境,对风沙固定、减轻移动、加快发育成土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由于木麻黄树种的老化、蝗害和开采地下水发展鳗鱼养殖等,严重威胁着防护林的生长与生存,合拢的沿海防风林带已相当脆弱,甚至出现了缺口,区内防风林网稀疏,防风固沙功能大打折扣。长乐沿海风沙区属滨海平原地貌,地表淡水贮蓄能力差,库塘稀小,地下水为主要淡水来源,浅根系植被难以生长旺盛,农业作物常受干旱为害。近年来,风沙区镇村利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资金和国土资源部门土地开发资金,进行林网、路网改造和水利设施建设,林业部门的生态林规划建设和农业部门的“猪—沼—果”生态模式建设对风沙区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一定的建设性作用。
3改良措施
3.1植树造林,增强植被
防护林是沿海风沙区的生命线,可以说没有防风植被就没有风沙区农业,增强防护林建设是改良滨海风沙土的基础。长乐的沿海防护林由于自然与人为的多重因素,总体性能已比较脆弱,近年来,农林主管部门和风沙区林、农企业,较大规模地开展以增强防风固沙功能为目标的沿海林区林网改造与建设,在海岸防护林带前沿滩涂水域种植红树林。沿线防护林带区增植湿地松、绿麻竹、速生阔叶林,形成混交林。在林区适当开发种植龙眼、芒果等果树增加经济效益。林带周边种植绿肥、牧草等植被保湿固沙。沿线防护林带内侧是大片风沙土壤分布区,根据主风向种植宽10~15m主林带和按成林高度20倍左右的林带间距配置5~10m宽的副林带,形成与路网相匹配的防护林网络,为滨海风沙土克服风害合理改良与利用打下基础。
3.2节水灌溉,改善干旱
干旱与风灾同是风沙区农业突出矛盾,区域范围库塘稀小,地表贮水量极有限,绝大部分靠天灌水,农业受旱相当严重。长乐紧靠闽江下游,以莲柄港灌区为枢纽的闽江水灌溉体系,经过多年兴建整修,部分主干港渠已触及风沙区周边地带,为滨海风沙区引闽灌溉提供了可能。此外,风沙区地下淡水资源较为丰富,但要克服过度开采,因地制宜采用引(闽江)水和取(地下)水相结合的办法,解决风沙区农业灌溉问题。有地表水条件的要以引水灌溉为主,没有地表水条件的采取机井推广喷灌、滴灌或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同时配合引进推广抗旱作物、抗旱品种和抗旱栽培技术,有效解克服干旱瓶颈。
3.3增加覆盖,改土培肥
由于风沙土的组成大部分是细沙、粗沙,据分析,>0.01 mm的物理性沙粒达96.99%~100%,<0.01mm的物理性粘粒仅占3.01%以内,甚至为0。容重1.61~1.71g/cm3,比重2.64~2.66g/cm3,孔隙度为36.2%~39.7%,大孔隙多,毛管孔隙少,表土温度变化大,蒸发量大,矿化强烈,有机质难积累,土壤养分含量低,含水量少。因此,增加土壤粘粒,增加地表覆盖,增加有机肥投入,是改良培肥风沙土的重要农业措施。
(1)要逐步进行客土改沙,增加土壤粘粒含量,提高土壤结持力。但一次性掺泥量不能过多,以450m3/hm2为宜。
(2)要采取间作、套种和种植绿肥、盖草、插草等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地面覆盖,减轻表层土壤风蚀、雨袭、日晒、蒸发,增加有机物质进入量。
(3)要应用平衡施肥技术。根据表层土壤分析,滨海风沙土除全钾含量一般,其中旱
沙土、润沙土速效磷含量较丰富外,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钾含量均处于缺乏与极缺乏状况,此外,硼、铜、钼、锌营养也都低于或接近临界值。施肥上应用以有机肥为主的平衡施肥技术,在主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作物与耕作方式适时追施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化肥,保持土壤可持续平衡供肥。
4发挥沙质土壤优点,发展区域特色农业
马铃薯、白萝卜、甘薯、牛蒡等块茎作物都要求质地轻松、土层深厚的土壤环境,风沙土是其首选的土壤,种植的上述农产品形状圆整,表皮光滑,产量高,品质好,其商品性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要根据市场、季节、劳力、地块等情况,进行合理布局,以发展打造地区性品牌农产品为主导,搭配其他农作物,实行间作、套种、连作、轮作方式,逐步形成独具地区特色的规模化农业耕作制度。
4.1马铃薯/叶菜—西甜瓜/甘薯—白萝卜一年五熟制
在12月上中旬白萝卜收获后完成马铃薯播种,同时套种短期蔬菜增加马铃薯前期土壤保护和经济收获,待到马铃薯团棵期清除蔬菜,菜根残叶又可增加肥料。4月份马铃薯收获后种植西甜瓜并盖草或插草护墑,1个月左右套种甘薯,7月份西甜瓜采摘结束施肥整畦促进甘薯块根膨大。9月底10月初甘薯收获后种植白萝卜或在甘薯畦边套种白萝卜,甘薯收获后整畦。
4.2白萝卜—花生—白萝卜—大白菜一年四熟制
在1月份冬种的大白菜、结球甘蓝等蔬菜收获后种植白萝卜,白萝卜收获后种植花生,8月份花生收获后种植白萝卜,白萝卜收获后种植大白菜。
4.3马铃薯—西甜瓜—白萝卜一年三熟制
在11月下旬白萝卜收获后种植马铃薯并盖草或插草,4月上中旬马铃薯收获后,种植西甜瓜并盖草或插草,7月下旬8月上旬西甜瓜收获后种植白萝卜。
5小结
滨海风沙土是独具特色的土壤类型,是宝贵的农业生产资源和耕地后备资源,虽然存在风沙、干旱、贫瘦等突出障碍,只要我们掌握其特性,进行有效的植树造林、增强植被、节水灌溉、改善干旱、增加覆盖、改土培肥等改良措施,培育良好的生态环境,扬长避短,采取间作、套种、轮作等合理的可持续利用栽培技术,必将使风沙区逐步形成高效特色农业生产区。
6参考文献
[1] 林景亮.福建土壤[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