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职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现状与思考

2023-04-23 来源:独旅网
NO.17。2010 现代商贸工业 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2OlO年第17期 高职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现状与思考 叶汉英 熊海燕 李 莹 (1.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205;武汉市广播电视大学,湖北武汉430205) 摘要:总结了高职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内涵,高职教育“订单式”培养具有的特点:专业设置的市场性、人才培 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教学模式的职业性、教学过程的协同性等。对我国当前高职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状况进行了分 析,并对我国高职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实践的深化改革与探索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订单;人才培养;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251—03 1 前言 位(学院)及学生合作,充分利用双方资源,共同确定专业人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行订单培养,走 才培养目标,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参与人才培 “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切实深化高职教育改革,是高职 养过程、共同实施教学计划,共同监控教学质量,实现预定 教育发展的方向。 人才培养目标,最后由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 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有利于做到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 业的合作办学模式。 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要求 高职教育“订单式”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和过程,其 相协调,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是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新 主要内涵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 途径和新模式。 要求校企双方的共同参与,企业不只是与学校签订用人协 2 高职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议,负责接收毕业学生,而且参与从培养方案的制订到实施 高职教育“订单式”培养是指用人单位(企业)与培养单 以及整个培养过程。其次,“订单式”培养模式涉及学校、企 学习,促进了学生实训技能的提高。 师培养以及职业技能鉴定等任务。”实训中心和基地,要进一步 2 多渠道筹集资金建设高职实训基地 挖掘潜力,积极寻求与社会的合作,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探索 学院应积极争取国家投资,着力解决基地建设的关键 “以训养训”的路子 我院会计专业从2000年开始试办高职,到 设备购置配备。学院也应着眼长远,逐步增强市场经济的 2003年已正式成为国家高职教育重点示范专业,在专业建设过 意识,把实训教学的设备配置当作创作企业的投入一般运 程当中,实践教学和基地建设已经形成正规的体系,得到良好 作,重视营造“造血”功能,讲求设备投资回报,这样才能走 的发展,基地建设已具备一定规模和成效,并于2008年申报为 入不断取得经济效益,不断投入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因 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007年6月会计系成立了具有法人 此,高职院校要拓宽思路,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 资格的“淮安市财苑会计咨询有限公司”,对外承接代理记账、 的新路子,对内要充分挖潜,对外积极寻求合作伙伴。 业务咨询、社会培训业务,学生在真实的会计环境中通过老师 2.1 积极构建多元投资结构 指导独立处理会计业务,为学生更好地接触到企业会计的实际 当前,高职院校除通过自身财力独立建设实训基地外, 业务搭建平台。我院将会计省级实训基地建设成为集实践教 主要还有三种投入模式:(1)政府投入模式。在经济较为发 学、技能鉴定及网络教学为一体的数字化实训基地,成为全国 达的地区,地方政府除要逐年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 高职财经院校交流与合作的窗口和平台,融实训教学、职业培 外,还应积极投资兴建公共实训基地,对社会开放,实行资 训、职业技能鉴定、企业咨询与服务和会计职业心理咨询等功 源共享。(2)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和学校配套投入模式。高 能为一体的示范性实训基地。实训基地通过社会服务,为社会 职实训基地建设国家在项目建设中政府拨出专项建设经 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近5O万元,基地也获利5万余元,使实训基 费,学校则在场地、人员、技术及部分建设资金等方面积极 地走上了良性循环轨道。 予以配套。鼓励国内外企业和公司、厂家等为实训中心提 参考文献 供各种形式的赞助,这样为学校节约了大量开支,并扩大了 实训中心的建设规模。(3)校企合作投入模式。比如拿我 [II王艳丽.高职高专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的探讨[J3.吉林工 校来讲采取了以下措施来建设实训基地:中教畅享公司、用 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 友公司、厦门网中网公司、淮阴卷烟厂、淮安新元会计师事 [23李忠华杨利军.区域共享型国家实训基地的建设、管理及运行机 务所等企业与本校共建会计实训室6个。 制研究EJ].教育与职业,2006,(3). [33首晰.共享型国家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职业技术教 2.2创建示范基地。变“消耗型”实训为“经营型”实训 育,2004,(34). 教育部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 [4]许笑平,陈代芬.高职管理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构建模式[J3. 干意见》中指出:“要在中心城市或高等职业院校比较集中的地 职教论教论,2005,(1). 区,创建一批起示范作用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实现该地 [5]郭家星,屈有安.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 区职业教育的资源共享,担负该地区相应专业学生的实训、教 教育,2006,(11). 基金项目:“高职订单培养《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生鲜管理方向)的专业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武汉市教育局科研项 目(武教高[Zoo615号)。 . 作者简介:叶汉英(1961一),女,浙江余姚人,教授,研究方向:现代远程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食品安全。 No.17,2010 现代商贸工业 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2010年第17期 业和学生三个主体,三方主体在主观意愿上的一致性是合 国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等6种核心期刊密度相对较 作培养的基础,是高职教育“订单式”培养与其他“订单”生 高,刊载订单培养类文献量为73篇。 产最显著不同之处,也是高职教育“订单式”培养最需要关 从2003年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第二次全国高职高 注的方面。高职教育“订单式”培养是人才的培养,在教育 专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倡导推行“订单式”人才培 培养过程中,学生是特殊的“产品”,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 养的讲话,到2004年教育部等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职 性,其主观能动性是整个合作过程和预期目标实现的决定 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2号),掀开了新时 性因素。再次,“订单式”培养的关键是实现人才规格的“适 期高职教育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序幕,许多高职 销对路”,其核心和最终目的是达到理想就业,这是衡量“订 院校先后开展了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订单式”培养探索, 单式”培养的基本标准。 通过对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制造业 和服务业如“软件应用”、“电子商务”、“会计”、“机电一体 3高职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高职教育“订单式”培养是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 化”、“护理”等专业的“订单培养”实践,对“订单式”培养模 6号文件,为高职教 展,培养造就高素质专门人才;是根据经济规律、市场需求、 式进行了研究。教育部教高司[2006]1行业特征、企业要求、职业标准培养人才,是发挥和共享资 育的办学和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推进了高职“订单式”人  源优势,“校企连姻、产学结合”的新型育人模式。高职教育 才培养的深人实践。分析归纳高职“订单培养”研究文献,发现主要进行了 “订单式”培养具有以下特点:专业设置的市场性、人才培养  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教学模式的职业性、教学过程的协同 如下几方面探索:(1)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课程改革与建设研究;(3)高职 性。 (1)专业设置的市场性。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与保障体系研究;(4)高 高职教育 订单式”培养是高职院校主动适应区域、行 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困难、问题及对策研究等。 初期的研究,许多只是经验之谈,缺乏对这。一培养模式 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 地调整和设置专业满足企业需求的行为,是完成培养面向 理论与实践的系统研究,也缺乏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普遍 难以为其他职业院校借鉴与运用。2004年武 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规律的探索,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 (2)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汉职业技术学院刘晓欢等率先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 理论与实践进行系统研究,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普遍规 高职教育“订单式”培养是按照企业岗位要求和职业标 律做了有益探索。在文章中阐述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准,校企双方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 的基本特征,分析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基本条 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及过程控制等要素,指出了这一模 教学计划、监控教学质量,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 件、培养全过程融入了行业和企业要素。因此人才培养目标明 式在有效运行及培养目标针对性方面的局限。 确,职业针对性强。培养出的学生不仅熟练的掌握职业岗 位技能,而且具有较强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团队协作能力 一刘晓欢等人的研究引领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进 步实践和研究。张健从政府促成的整合机制、培养目标 和良好职业素养,具有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 (3)教学模式的职业性。 的导向机制、课程设置的规范机制、合作效应的双赢机制、 遵守规则的诚信机制和政策法规的保障机制等方面对“订 高职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其职 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校企双方如何相互支持、相互依存、 业岗位明确,课程设置基于工作过程,教学内容体现工作过 双向互动、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金崇华通过对 高职订单式与学科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及特点比较 做中学,“教、学、做”为一体,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在生产和 分析,指出其之间对立统一关系,认为“三师型”师资是实现 服务实践中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和学科式统一的关键。方华从订 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单培养模式下高职课程建设的基本特征分析入手,提出了 (4)教学过程的协同性。 程特征,以行动导向开展项目学习,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 高职课程改革与建设中应处理好“职业人与全面发展的人、 高职教育“订单式”培养实施的过程,是校企紧密合作 的过程。从教学计划制定和实施、教学内容的落实、基于工 针对性与适应性、学术内容与职业技术、理论与实践等四方 面的关系。 作项目的学习、实习实训l及顶岗实习、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 陈倩媚、李联卫、罗湘、刘春林等分别以“国际金融”“物 职业素养的培养、教学质量评价等都需企业协作参与,“订 流”“药学”“商务英语”等专业为重点,阐述了“订单式”人才 单式”培养实施过程,不仅有效发挥了校企各自优势,密切 培养的实践研究。杨惠贞、朱晓红、袁玉玲等3篇文献涉足 了校企合作关系,还可提升双方合作层次,扩大合作领域, 有关“超市连锁经营与管理”“订单式”人才培养实践。 实现互利与共赢。 聂绪学等介绍了上海海事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普通 4 高职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研究现状 高校进行“订单式”学生培养新模式探索实践。认为“订单 高职教育“订单式”培养作为产学结合的一种有效形 式”人才培养模式并非我国高职教育的专利,为解决毕业生 式,许多高职院校、教科研人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有 就业难的难题,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建设和自身的发展,普 益的探索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 通高校有必要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丁坚勇等在第 从1992年至2007年5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共收集 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 高职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相关研究文献577篇,其中全 会上介绍了武汉大学开展“订单+联合”培养高素质创新人 国中文核心期刊120篇;发表时间主要在2003年以后,在此 才的探索和实践。对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订单式”人才培 之前几乎空白。其中《教育与职业》、《职业技术教育》、《中 养进行了目标定位;指出高职和一般教学型高校以“应用 一252一 No.17。2O10 现代商贸工业 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2010年第17期 型”人才为订单培养的目标,而研究型重点大学的订单培养 应以“研究型”创新人才为目标定位。 张永良、周纯江、熊惠平、汪洪斌、张涛、吴小荣、曾朝霞 等人对近年来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探索取得的良好 教学团队。学院、行业、企业联合共同培养专业骨干教师和 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为学院、企业的共赢共发展构建具新知 识、新技术、新工艺、消化吸收、应用推广专业技术团队和教 学团队。 办学效果进行冷静思考,重点分析“订单式”人才培养在发 (4)建设高职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教学资源。学 展过程中的若干问题,提出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应建立 院与行业企业合作,从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中开发出适合 有效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指出高职教育“订单式”人才 教学的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将职业工作任务引领的工作 培养的完整性与个别企业的“急需”之间、教育的针对性和 过程知识、基本理论、技能、程序、步骤,职业岗位工作方式、 专业通用性之间、就业的针对性和人才合理流动的要求之 操守等物化在学习资源中,共同参与、研制、开发教学资源 问存在的急需解决的矛盾;有效地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 与课程建设,完善高职教育“订单式”课程内涵,将课程标准 策略还应正确处理好校企合作的双主体关系,理论与实践 与岗位标准、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有机结合。学生通过具有 教学以及基础文化素质、专业与专业实习教育的内在关系, 订单班与自然班、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辨证关系,以及学 校与行业的良性互动关系等,扎实、有效地推进“订单式”人 才培养模式实践。 张正义等对德国的“双元制”和我国的“订单式”高职人 才培养模式的进行了比较研究,德国的“双元制”与我国的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的主体、监督管理机制、适用 的外部环境、理论与实践成熟度方面存在差异。通过比较认 为,可从有效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及作用、研究并制定高职教育 投入与保障方面的政策法规、建立健全激励企业资助和大力支 持高等职业教育的长效机制、以企业对人才需求为导向设置专 业等方面完善我国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5 高职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实践的深化改革与 探索思考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是新生事 物,其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其规律、特点 需要长时期的客观实践和理论探索才能逐步了解和把握。 而高职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实践与理论研究在我国还起 步不久,应清醒地看到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具有一 定的普遍性,制约着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入进行。 要切实提高我国高职教育的质量,必须建立起培养高素质 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良好机制,制定高职教育投入与保障的 政策法规、建立健全激励企业资助和大力支持高等职业教 育的长效机制。 对于高职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践,笔者认为应 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化改革与探索: (1)进一步更新高职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教育观 念;树立开放办学的观念、素质教育的观念、职业化培养的 观念、终身学习的观念,体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开放办 学、职业化培养人才特点。 (2)深化校企合作,加强高职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专 业建设,校企深度合作与融合,多层次多角度打造高技能人 才。高职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改革、教学团 队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学习资源建设、教学模式改革 等都应体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特色。充分考虑职业的针 对性、实用性以及可调适性和前瞻性,使专业与社会发展协 调,使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行业需求一致,“以明天的技术, 培养今天的学员,为未来服务。”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 变”,顺利完成“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使学院、企业、学生 在可持续发展上取得共赢。 (3)从行业、企业引进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与专任课 程教师共同组成特色鲜明、技能突出、经验丰富、结构合理, 学术水平较高、教学能力强的高职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 高职教育“订单式”特色的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与职业技 能训练,实现学习与工作的融合。 (5)树立科学的高职教育质量观,重构高职订单培养质 量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控制,注重行业与社会评价,从完成 各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全过程人手,找出主要质量控制要素 及控制点,将职业态度、职业道德纳入高职订单培养课程考 核内容,以完成各典型职业工作任务标准为课程考核最后 标准,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实行全方位、多层 次、全过程的教学质量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以职业能力 职业素质为核心的高职订单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制 定并完善高职订单培养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管理程序、标准、 制度等,构建具有高职订单培养鲜明特色的教育教学质量 保证与监控体系。 参考文献 Eli刘晓欢,郭沙,彭振宇.“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及其构建 E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25):21—23. E2]张健.订单教育运作的内在机制与操作要领[J].职业技术教育: 教科版,2004,(Z5). E3]金崇华.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于学科式 的统一EJ].教育与职业,2004,(31). E4]方华.论订单培养模式下的高职课程改革与建设[J].中国高教研 究,2006,(05):49-50. [5]聂绪学,李昌凰,朱丽芳.在论普通高校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 式的必要・I ̄EJ].中国电力教育,2007,(O7):73—75. E6]丁坚勇,康俊明,饶凌平.校企联合“订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思考 与实践EC].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 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007—04—01. ET]陈倩媚.“订单培养”模式在国际金融专业的适用性分析EJ].广东 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50-54. [83李联卫,刘来平.我国物流业人才订单培养的利与弊EJ].中国市 场,2007,(41):12O一121. Eg]罗湘.重庆市高职高专药学人才“订单”培养模式的研究ED].第三 军医大学硕士论文集,2006,05. Eio]邓德明,余凤英.罗铜凯.护理人才“订单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效 果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09). [11]刘春林.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订单式“2+1”人才培养模式EJ].番 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2):41-43. [12]张永良,张学琴.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机制探索 EJ].中国高教研究,2007,(O6):51—52. [13]周纯江,余涛.关于高职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若干问题的思考 口].广西轻工业,2007,(12):125—126. [14]熊惠平.高职教育实行“订单培养”的困难与问题EJ].职教通讯, 2005,(O3):24—26. [15]汪洪斌.高职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利弊分析[J].辽宁高 职学报,2007,9(12):17一l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