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古代文学史明清》

2022-04-09 来源:独旅网
一、明初宫廷派剧作家的杂剧创作

1、朱权和朱有炖。朱权和朱有燉是明初杂剧的核心人物。他们影响着一批文人墨客,形成了宫廷派杂剧创作的小群体。喜庆剧、道德剧和神仙剧是宫廷派杂剧作家的主要创作类型。 二、临川四梦

又称玉茗堂四梦。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的合称。前两个是儿女风情戏,后两个是社会风情剧。或许“四剧”皆有梦境,才有“临川四梦”之说,或许“四剧”本身就是其毕生心血凝聚成的人生之梦。 三、虞山诗派

明末清初以常熟虞山命名的东南诗坛重要流派。以钱谦益为首,包括其门生冯舒、冯班、瞿式耜,族孙钱曾、钱陆灿及吴历等。虞山诗派最大的特点是学古而不泥古,积极主张诗歌革新并能取诸家之长而自成风格,对东南诗坛的繁荣作出了一定贡献。

四、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 五、中国戏剧史上第一个专门从事大量写作戏剧的作家李渔《闲情偶寄》是他的一部戏曲理论。

六、诗界革命:近代后期由资产阶级文化思想更新带来的文学变革之一,是诗歌领域出现的“诗界革命”鲜明提出“诗界革命”口号的是梁启超,而早已反映出诗歌变革趋向并获得创作成功的,成为诗界革命旗帜的是黄遵宪。诗界革命冲击了长期统治诗坛的拟古主义、形式主义倾向,要求作家努力反映新的时代和新的思想,部分新体诗语言趋于通俗,不受旧体格律束缚,这些在当时都起了解放诗歌表现力的作用。但是,梁启超等强调保持旧风格,这就又束缚了手脚,使得它只是旧瓶装新酒,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改革上虽有前进,却前进不大。 七、茶陵派:明成化、正德年间的一个诗歌流派。因该派领袖李东阳为湖南茶陵人,故名。。明成化之后,日见严重的社会弊病已与粉饰太平的台阁体不相容。于是以李为首的一派起而振兴诗坛,以图荡涤台阁平正醇实的诗风。他们主性情,反模拟,推崇李杜,不拘一格;并且重视诗歌的声调、节奏、法度、用字,要以不同的风格代替台阁体。李东阳官居相位,并主持文坛,门生众多,其诗论诗风堪称一代之盛,成为台阁体向前后七子复古运动之间的过渡。但因李东阳生活圈子平静狭小\"四十年不出国门\",其诗多是题赠之作和咏史之作,内容大体不出宫廷、馆阁的生活,诸如\"坐拥图书消暇日,梦随冠盖入新年\"之类,故使茶陵诗风并未脱离典雅工丽的台阁体的影响。李东阳盛赞“馆阁之文,铺典章,裨道化”。但是其离开台阁体的作品,如《白杨行》等,颇有生活气息。茶陵诗人还有彭民望、谢铎、张泰及\"李门六君子\"邵宝、何孟春、石珤(bǎo)、顾清、罗玘、鲁铎等。 八、《一文钱》作者徐复祚

九、南朱北王——朱彝尊、王士禛 南施北宋——施闰章、宋琬 南洪北孔——历史剧作家洪升和孔尚任

十、明中叶三大传奇: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王世贞《鸣凤记》 十一、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

十二、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十三、吴伟业《圆圆曲》七言歌行 十四、纳兰性德最为推崇南唐李煜。 十五、陈其元《庸闲斋笔记》

十六、吴敬梓《文木三房诗文集》

十七、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十八、《桃花扇》的社会历史背景是明清易代时期称得上是南明王朝的一部兴衰史。作品以复社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反映了南明王朝由兴到亡的全部过

程。孔尚任主要是想以《桃花扇》来总结南明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十九、曾国藩是桐城派后继者,使桐城派一时复盛,从古文理论到创作实践对桐城派的改造使桐城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后人称之为”湘乡派“ 二十、纪昀批评《聊斋》“一书而兼二体” 名词解释

一、童心说:明代末期杰出思想家李贽的一篇散文,他在文中提出了“童心”的文学观念。“童心”就是真心,“一念之本心”,实际上只是表达个体的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的“私心”,是真心与真人得以成立的依据。李贽将认知的是非标准归结为童心。他认为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地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在李贽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根据,这在当时的环境中有它的进步性与深刻性。

二、三灯丛话:三灯丛话:是明代三部文言小说的合称。包括瞿佑的《剪灯新话》、李昌祺《剪灯馀话》以及邵景詹的《觅灯因话》。瞿佑的《剪灯新话》和李昌祺的《剪灯馀话》是明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代表作。

三、京华三绝:清初词坛,流派纷纭,迭现高潮,出现了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词派、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和独树一帜的著名满族词人纳兰性德,后者又与曹贞吉、顾贞观合称“京华三绝”。

四、乾隆三大家:清代中叶,袁枚与蒋士铨、赵翼并称“乾嘉三大家”或“乾隆三大家” 五、江左三大家:是中国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三人的合称。三人皆由明臣仕清,籍贯都属旧江左地区,诗名并著,故时人称江左三大家。

六、台阁体:明朝永乐至成化年间,文坛上出现一种所谓“台阁体”诗。台阁主要指当时的内阁与翰林院,又称为“馆阁”。台阁体是指以当时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号称“三杨”)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三杨”都是当时的台阁重臣,故他们的诗文有“台阁体”之称。他们的诗文只追求所谓“雍容典雅”,多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应制”和应酬之作,脱离社会生活缺乏实际内容,内容大多比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常是“颂圣德,歌太平”,毫无创新,毫无生气。这种文风由于由统治者倡导,因此一时模仿成风,千篇一律成为流弊。后来这种萎靡的文风渐为时代所不容,在后起的茶陵派、前七子等流派的冲击下,渐渐退出了文坛。

七、公安派:是明代后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公安三袁”是公安派的领袖,其中袁宏道声誉最高,成绩最大,其次是袁中道,袁宗道又次之。公安派反对前七子和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发前人之所未发。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清新活泼,自然率真,但多局限于抒写闲情逸致。

八、桐城派是清代文坛最大散文流派,因其早期的重要作家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均系清代安徽桐城人,故名。桐城文派理论体系完整,创作特色鲜明,作家众多,作品丰富,播布地域广,绵延时间久,影响深远。桐城派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而闻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 九、李玉的四种传奇:【一人永占】明末清初 李玉 所作《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四个传奇剧本各取首一字的合称。中国明末清初传奇《一捧雪》 、《人兽关》 、《永团圆》、《占花魁》的合称。李玉著。《一捧雪》写莫怀古被幕客汤勤告密 ,严嵩之子严世蕃向其强索祖传玉杯“一捧雪”,莫怀古不肯给予,被严世蕃捕获问斩,临刑前由义仆莫诚代主受戮,怀古得以脱身。首级传至京师,又被汤勤识破。法堂审头时,汤勤又逼怀古妾雪艳成婚。雪艳假意应承,洞房中刺死汤勤,然后自杀。严家败势后,莫怀古一家才得以团圆。《一捧雪》揭露了明代社会的黑暗和世风险恶,成功地塑造了卖友求荣的人物汤勤的形

象。《审头·刺汤》至今仍在舞台上演出。惟义仆莫诚的形象,过多地鼓吹了落后的封建奴隶道德观念。《永团圆》是一部讽刺喜剧,写秦文英和江兰芳婚姻事,揭露了嫌贫爱富的种种丑态。《人兽关》据小说《警世通言》之《桂员外途穷忏悔》改编,谴责桂薪忘恩负义,立意与《中山狼》相近。《占花魁》据小说《醒世恒言》中的《卖油郎独占花魁》改编,写卖油郎秦钟和妓女莘瑶琴的爱情婚姻故事,较好地体现了原作的主题思想。

十、肌理说:清代翁方纲的论诗主张。肌理指义理和文理。主张作诗应以学问为根底,内容质实,形式雅丽,旨在纠正当时神韵说、格调说等诗论或标举神韵、或死守格调、或空谈性情的偏颇,致使诗歌成为枯燥的有韵之文。

十一、拟人话本: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的模仿“话本小说”的样式而独立创作一些新的小说,这类白话短篇小说有人称之为“拟话本”。从鲁迅起,一般又将三言之后的白话短篇小说都归属于拟话本之类。 十二、竟陵派:是明代后期文学流派,因为主要人物钟惺、谭元春都是竟陵人,故被称为竟陵派,和公安派一样,竟陵派也主张性灵说,是明末反对诗文拟古潮流的重要一派。竟陵派认为“公安”作品俚俗、浮浅,因而倡导一种“幽深孤峭”风格加以匡救,主张文学创作应抒写“性灵”,反对拟古之风。但他们所宣扬的“性灵”和公安派不同,所谓“性灵”是指学习古人诗词中的“精神”,这种“古人精神”,不过是“幽情单绪”和“孤行静寄”。所倡导的“幽深孤峭”风格,指文风求新求奇,不同凡响,刻意追求字意深奥,由此形成竟陵派创作特点:刻意雕琢字句,求新求奇,语言佶屈,形成艰涩隐晦的风格。 十三、格调说:格调说由清康乾年间的沈德潜所倡导。“格调”渊于严羽,主张思想感情是形式格调的决定因素。主张创作有益于温柔敦厚“诗教”,有补于世道人心的“中正和平”的作品,故而归之于有法可循、以唐音为准的“格调”。 因此其诗论具有维护封建统治的色彩,有一定保守性。而其创作多为歌咏升平、应制唱和之类。但另一方面他也提倡“蕴蓄”、“理趣”、诗的化工境界及重视作品主导作用等具有审美理论价值的有益观点。

十四、前七子: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针对当时虚饰、萎弱的文风,提倡复古,他们鄙弃自西汉以下的所有散文,及自中唐以下的所有诗歌,他们的主张被当时许多文人接受,于是形成了影响广泛的文学上的复古运动。除李梦阳、何景明之外,这个运动的骨干尚有徐祯卿、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总共七人。

十五、后七子:继前七子之后,重新倡导复古的文学流派,成员有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吴元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 简答题

一、《三国》尊刘贬曹的原因

①刘备是帝士胄裔,多少有点正统的血缘关系。刘备是“刘皇叔”

②刘备从来以弘毅宽厚、知人待士著称,容易被接受。特别是在宋元以来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候,人心思汉,恢复汉室,正是当时汉族人民共同的心愿,因而将这位既是汉室宗亲,又能仁德及人的刘备树为人君,奉为正统,是最能符合大众的接受心理,符合广大民众的善良愿望。

③作者从儒家的政治道德观念出发,融合千百年来人民大众对于明君贤臣的渴望心理,把刘备作为美好理想的寄托。

二、三言二拍在题材选择上的时代性

①、商人成为时代的宠儿。城市市民的急剧增长和重商思想的抬头,商人在三言二拍中频频亮相,并且编者对商人的感情也与传统不同,这些商人往往是一些善良正直淳朴以及吃苦耐劳、有道德的正面形象。并且二拍中的一些作品更直接的接触到了商业活动的本质。 ②婚恋自主与男女平等意识的张扬。“礼顺人情”主张。《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宿香亭张浩遇莺莺》;,歌颂真挚爱情。《卖》莘瑶琴对秦重感情的认识;尊重女性、男女平等观念,

对贞节观的突破。《蒋兴哥》对女性失贞的理解;对于“改嫁”的认识(《满少卿》);对人格尊严的强调(《杜十娘》)。

③、对贪官污吏的抨击和清官的赞赏。 清官的市民化色彩,承认人情人欲,身上的私欲《滕大尹鬼断家私》

三、蒲松龄的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

①蒲松龄科场蹭蹬使他体验了科举弊端,在《聊斋》中写出生动的应试士子形象。 ② 30多年教书生涯,使其有研习学问、搜集民间传说、写作聊斋故事的机会。

③一年幕僚生活使他在南方开阔眼界,有机会接触社会各层,为塑造官僚豪绅和女性形象打下重要基础。

④从小喜爱民间文学,喜好搜集奇闻异事,从中汲取艺术营养,是他善用奇幻故事反映现实的重要原因。

四、《聊斋》对传奇手法的超越表现在哪些地方?

《聊斋》不仅继承了唐传奇的艺术手法,而且还超越了他,具体表现为:

①从故事体到人物体。唐传奇多为故事体小说,以叙述一个完整故事为主要特征,艺术上由六朝志怪的“粗陈梗概”,发展到有头有尾,情节丰富、曲折生动,与作者“作意好奇”的创作思想一致。《聊斋》则从唐传奇以叙述故事为主,发展到以刻画人物为主。而且刻画出人物复杂的思想性格特征。

②其次是环境描写。唐传奇中有环境描写,但比较少。《聊斋》加强、发展了环境描写,并使之与刻画人物相互表里。

③ 再则是心理描写。唐传奇中极少心理描写,然而《聊斋》中且不乏见到。如《青凤》《辛十四娘》《聂小倩》等较好的以心理描写的方法达到艺术表现的目的。

五、《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特点

(1)作者能秉持公心,把握分寸,针对不同的人物作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讽刺,而且,作者的讽刺还往往随着人物的社会地位和思想品质的变化,分别采取不同的态度。 (2)善于将讽刺对象的真实性和喜剧性相结合。作者“秉承公心”“指摘时弊”,不一味显露描写对象的喜剧性特征。专突出其可笑一面,也注意到讽刺对象性格中的某些正面因素,使人物既可笑又真实,使讽刺既辛辣又深刻。

(3)善于将讽刺对象的悲剧性和喜剧性相结合。其既是儒林“丑史”,更是儒林痛史。 (4)善于将讽刺对象的真实性和夸张性相结合。对最富特征的细节,需要否定的东西延伸放大;如严监生死前“伸着两个指头”不肯咽气;胡屠户打范进后“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 六、《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意义 ①他虽然受到说唱文学的影响,但已不是民间传唱的基础上加工,而是经过作者完整构思独立创作的作品。

②作品描写的不是历史或传统的人与事,而是作者耳闻目见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是通过一个家庭来折射社会,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步以写家庭生活为主的长篇小说,开创了世情小说这一派。

③作者笔调冷峻,人物刻画细腻,细节描写丰富,语言生动传神,标志着中国小说史上写实创作成熟。

七、明中后期小说繁荣原因 八、清代骈文复兴的原因

①清代社会文化的环境,尤其是乾嘉朴学的兴盛,给骈文的再兴提供了一定的动力。 ②清代骈文的兴盛是清代尊崇汉学的考据学家与尊崇宋学的桐城派文人相抗衡的产物。 ③汪中代表骈文的最高成就,其骈文风格与当时诗歌领域袁枚等人的“性灵说”遥相呼应,

是清代中期敢于重振主情和澡丽文学思潮逆当时文学大潮流而动的弄潮儿。 论述题

一、《三国》人物形象类型化,曹操、诸葛亮、关羽怎样塑造?

1、突出人物主要性格。即特质型性格(单一化、类型化、定型化、终极型),性格特征比较单纯、稳定、犹如雕塑,给人以强烈而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有程式化、脸谱化、简单化的不足。2、具体方法; 其一,出场定型 其二,反复渲染 其三,细节强化 其四,对比烘托

曹操: 是书中刻画最成功的人物之一,具有深广的内涵和鲜明的特征。被称为古今第一奸雄。1、奸——残暴、权术、伪善、狡诈。(1)中风诬叔(2)杀人方式繁多,富有创意 疑而杀人:华佗、吕伯奢一家、蔡瑁、张允;借刀杀人:杀祢衡是为了泄私愤;梦中杀人:杀管家是为了保护自己;酒后杀人:杀刘馥是为了警告别人;忌而杀人:杨修。活——一合酥——鸡肋(3)狡诈善变 2、雄。即英雄的一面(1)目光远大、识才重才。

(2)足智多谋。其一,不做皇帝,顾全大局。 其二,转嫁危机。厚葬关公。其三,化被动为主动。释张辽。 其四,败中取胜。 总之,曹操是奸和雄的结合体,同时又是刘备的衬托者。他虽奸犹雄、以奸显雄、奸得可爱、奸得有趣。惟有他的奸,才更能显示出刘备的仁。

关羽:是按照社会理想塑造出来的典型,因此获得了社会各界层的喜爱和尊重,官方1、勇 2、义3、傲。因此,关羽的悲剧是性格悲剧。 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志演义》第一主角。有七十回以他为核心。1、智 2、忠——两朝元老, 一片忠诚。 3、德

《三国志演义》主要人物塑造呈现出中国古典美学的特征,那就是重神而不重形,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而不惜在一定程度上偏离现实,表现出夸张的特点。 二、《红楼梦》通过人物形象是如何对儒家思想质疑的 ①儒家思想在本质上是一种伦理思想,他的突出要点就在于他一方面用仁爱来作为每一个人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另一方面又强调个人对社会的服从原则,这种不惜以牺牲个性价值为代价,对社会的服从是儒家传统思想的负面影响。《红楼梦》对此进行了自觉的反省。 ②曹雪芹通过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对以仁爱为核心和以个人服从社会为前提的儒家思想提出了大胆的质疑。我们不仅可以从贾府那些丧失廉耻的贵族后裔身上看见儒家思想的失败,而且连那些作者肯定的青年女子的不幸命运往往也可以从儒家道德文化的影响中找到原因:贾迎春尽管与人为善,胆怯懦无能,他逆来顺受的性格不仅没有给他带来幸福,反而使她的生命葬送在孙绍祖的折磨摧残之下;尽管林黛玉自己的悲剧就是儒家道德和礼教婚姻制度的牺牲品,但同时也是她自己被儒家道德文化浸润而难以自拔的原因所造成的;薛宝钗尽管是婚姻上的胜利者然而她在自我上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他只知道以压抑个性去服从社会和家庭,她与贾宝玉婚姻的最后解体。不仅意味着她的爱情生活的最终失败,同时也标志着她作为社会道德文化所造就的标准淑女典范的彻底失败。 三、《牡丹亭》的文化意义

1、以情反礼,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蔼情感价值,拨开了理学统治的迷雾,导引着人们与腐朽的礼教抗争,唤起当时人们强烈的共鸣。

2、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给正在情关面前止步甚至后缩的女性们以深刻启示与巨大鼓舞。

3、对正在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文学艺术领域开辟了思想解放、个性张扬的新战场。

四、鲁迅先生曾经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指出:“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谈谈你的看法

(一)女性突出,以往小说都以男人为主,女性地位低下,《红楼梦》中则以女性为主,且是较女性作为正面形象来描写,对女性尊重。

(二)以一个家族的日常生活来铺展描写整个社会风貌,其中人物也是日常普通人,突破注重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的特点。打破传统小说的单线结构。

(三)人物形象上更加丰富,每个人极有特点,性格分离,没有纯粹的好坏之分,是比较真实的人物塑造,而没有把人物完美化、英雄化,这是一大突破。

(四)以往小说才子佳人是一见钟情,建立在外貌基础上,哦《红楼梦》中才子佳人是日久生情,爱情建立在思想共鸣上,且是缘定三生,如宝黛。

(五)《红楼梦》中将作品中的诗词歌赋来反映作品的主旨,暗示人物的性格命运,这是一大突破。

(六)以往小说才子佳人是大团圆结局,如《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中才子佳人非大团圆模式,打破传统小说大团圆结局模式。 (七)曹雪芹通过贾宝玉还提出了反对等级制度,主张自由和平等的要求,如宝玉悼念金钏,为晴雯写悼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