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组数据”
(1)7万亿元:12.5万亿元(2009年中国商品住宅销售额与消费品零售总额之比) (2)8.5亿平方米:5.8亿平方米(2009年中国销售面积与竣工面积之比) (3)46.6%:35%(中国现在的城市化率和未来城市化率的发展空间)
对比第一组数据可以看到,房地产开发行业仍然是拉动中国内需的“火车头”,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产业和重要支柱型产业,在世界金融风暴尚未平息的当下,国家不可能将其“一棍子打死”,只是要“遏制房价上涨过快的部分城市”。 对比第二组数据可以看到,中国的商品房供求关系仍然趋于紧张,供不应求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亟需加大供应量。 对比第三组数据可以看到,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才完成一半左右,未来的发展空间不可限量。这组数据也间接地驳斥了外国媒体散播的“中国楼市崩盘论”,因为我国的城市化率还远没有完成,而美国、日本、香港等地的楼市崩盘都发生在城市化基本完成之后。我国的房地产开发行业生逢其时,还将保持很长时间的鼎盛期。
二、“三组原因” (1)“两个不足”(商品住宅供应总量不足、保障房不足); (2)“两个过”(流动性过剩、贫富差距过大); (3)“两个缺乏”(缺乏投资渠道、缺乏舆论引导);
对楼市万象进行深层次分析时,只要从这三组原因入手,就能够明白现在楼市逆市涨价的原因、钱松地紧的现状,以及舆论混乱的根源。
三、“三项举措”
看清现状之后,在预测4.15新政的前景时,只用留意中央政府的三项举措之收效,就能得出大体的判断。这三项举措是: (1)做大“蛋糕”(供应:千方百计加大供应量)——收效甚微 (2)强制“退烧”(需求:重拳打压投机购房)——成效显著 (3)结构“大调”(结构:加大中小套型商品住宅和保障法的供应比例)——任重道远
四、“三种可能”
综上所述,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未来有三个预判: (1)2010下半年市场供应量会逐步加大;
(2)中央政府对投资投机需求的打压暂时不会放松;
(3)房价在短时间内强烈反弹不太可能,但从长期看依然保持强大的潜力。
最后,顾云昌先生认为:自从1994年实行财政税收制度改革之后,地方政府每年将总税收的54%上缴给中央政府,自留46%。由于缺少一个稳定的财政收入渠道,所以地方政府热衷于买地,同时对建造保障性住房缺乏热情,这直接导致了地价上升过快,同时带动了房价上涨,供求结构失衡。在这个根本性矛盾没有缓和之前,中国房地产的社会危机也不可能得到解决。
一天的授课过程中,顾老讲的轻松,我们听的也轻松,但谁知道“轻松”的背后,凝聚了他多少年的“艰难”?
授课结束之后,顾老在台上喃喃自语:“中国的部分大学在上世纪80年代曾有过房地产系,后来全部撤销,教育部的官员们是怎么想的,一个大国的支柱型行业竟然没有专业学科?”是啊,房地产开发和全国民众的福祉息息相关,但从业人员却没有在大学经过系统、专业的学习,指望一群“半路出家的和尚”做出广厦美宅,恐怕会产生巨大的“试错成本”,而这些代价,只能由普通的购房者承受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