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7高级中学 刘海林
一、课程标准对本章的要求
1,理解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能分析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作用。
2,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3,了解1---2类产品的常用测试方法,能根据设计要求使用简单的方法对产品进行测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
2.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
3.了解在设计中如何合理运用人机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例分析,加深对人机关系的含义及其所要实现的目标的理解。
2、通过讨论和实践,切身感受“以人为本”的技术设计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以人为本”的技术设计理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在学生学习了技术的价值和技术的性质后,使学生进一步形成“以人为本”的核心设计理念.
•熟悉一些有关技术设计的分析方法方面的相关知识,为今后技术设计的构思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对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的学习,学生对技术有了较为深刻和全面地了解,基本形成了对待技术的积极情感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理解了“技术引人而生,为人服务”的技术理念。在本章的第一节中学生理解了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能够分析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作用,了解了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的重要影响。通过前面相关知识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形成了“我要设计”的探究欲望。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材分析:
在前面的一章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感悟技术的价值、理解技术的性质、展望技术的未来,逐渐懂得和理解了“技术因人而生、为人服务”的技术理念,但是如何在具体的设计中体现这种技术思想和理念,还是无从下手。“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一节通过对“人机工程学”中人机关系的核心理念进行的逐步分析,使学生知道了什么是人机关系、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知道了技术如何才能更好地为人服务.
教材中指出“我们设计的产品都是从人的需求出发,最终实现为人服务的目的,因此,人机关系也就成为设计活动中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这一句话恰当的点中了我们为什么必须要学习人机关系这一重要问题,使学生在一开始就明白,只有认真地研究和分析人机关系,自己的设计才能更好地为人服务,从而产生“我要学”的愿望和需求
书中从人和物的关系分析入手,逐渐过渡到人的不同部位、不同层面与物的不同部位和不同层面之间的关系分析,使学生在设计分析时能正确地找到要解决问题的根源和着手点。 在对人机关系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还要告诉学生,环境也是人机工程学中的重要要素之一。
人机关系即是理念又是方法,它既是技术的价值和技术的性质的延伸又是技术设计构思的前沿,他为学生提供了设计分析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对人机关系的分析,最终还是在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部分落实到了人,落实到了技术为人服务这一最终目的。具体的体现了教材人文引领的独特特色,也为后面的发现问题等内容的继续学习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教材中选择的案例十分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够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时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做。
七、教学用具
旧桌腿、水果刀、削果皮器、分果器、多媒体等。
八、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案例引入,小组讨论,演示试验,理论解析,探究与练习、课内外调研。
九、教学构思与流程
以课程的标准相关内容为依据,重点突出教材的“以人为本的”的技术设计理念,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我的教学构思如下:
1,用“板凳腿作教鞭”引发的思考,导入人机关系的课题。
2,用老师与教鞭之间的关系就是“人机关系”来引入人机关系的含义。接着开始马上行动,进行练习。
3,用要研究老师与教鞭之间的人机关系实际上是要研究老师的手与教鞭抓手之间的关系,引入机和人的含义。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人机关系是设计活动中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这一重要问题。
4,用如何提高削苹果和切苹果的效率的演示试验,让学生自己分析出人机关系要达到的目标是“高效”。并通过书中案例分析和比较,进一步理解高校这一目标。
5,用学生拍摄的我校外面的秦淮河护栏的照片,让学生分析除了要达到舒适这一目标外还要达到什么目标,引出“安全”这一目标。并鼓励学生有所拓展。
6,如何才能实现人机关系要达到的目标,第一条中的关于“特殊的人”用多个案例,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拓展学生的视野
7,让学生找书桌抽屉内的物品,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总结出要考虑“动态的人与静态的人”。
8,用案例分析来讲述其他几个要考虑的因素。
9,总结。
10,课堂练习通过预设情景让学生“找出人机关系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并简单叙述其理由。
11,作业:
12,教学反思。
十、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技术的价值和技术的性质,知道了技术因人而生、为人服务这一设计的基本理念,如何才能使技术实现为人服务这一目的呢?我们就要从研究人机关系入手。用老师需要一个教鞭,后勤的老师就给我了一个这样的教鞭。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入“人机关系”这一节的主题
1,什么是人机关系?
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不与身边的物品发生联系。当我们使用这些物品时,物品就与人产生了一种相互的关系。这种相互的关系就称为人机关系。
(2)机的含义
除了人们通常所说的机器外,还包括各种各样的工具、仪器、仪表、设备、设施、家具、交通车辆以及劳动保护用具等,
(3)我们设计的产品都是从人的需求出发,为人服务的,因此,人机关系也就成为设计活动中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
马上行动:
a、课本第28页
b、请学生 举例说明自己与周围什么物品构成了人机关系?
(就身边的笔、桌凳、衣服、书、水壶、教室等物品回答)
(3)“人”有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层面,“机”也有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层面,人机关系具体化。
以进教室为例,讲述人与门板、门把手、门框及门的颜色等构成的人机关系,分析人与产品构成的多方面多层面的人机关系。
马上行动:
a、讨论教材第29页探究人与电梯存在哪些方面的人机关系。多方面的人机关系。
b、论人坐在椅子上的时候,人体的一些部位与椅子构成了哪些人机关系。
2、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人与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我们在设计中考虑人机关系,需要实现哪些目标呢。
高效在设计中,应把人和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合理或最优地分配人和机的功能,以促进二者的协调,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思考:
铁锹作业试验 ”改进了哪些具体的人机关系而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
(2)健康 是指人在长期操作或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产品不会对人造成不良的影响。例如:如果课桌设计不合理,就会使学生处于不恰当的学习姿态,长时间的使用它,不仅使人感到疲劳,还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3)舒适——在设计中考虑人体处于自然的状态,操作或使用的姿势能够在人们自然、正常的肢体活动范围之内,从而使人不致过早地产生疲劳。心理上的舒适感受也是人机关系应当考虑的目标。
(4)安全 在设计中考虑人在操作和使用过程中,产品对人的身体不构成生理上伤害.例如:产品与人的接触部分不允许有尖角和锋利的边槽,容易产生危险的地方应进行安全保护的设计,汽车的安全带设计,冲床的安全保护设计,儿童座椅前的护栏设计等。
除了这四个目标,人机关系还可以考虑哪些目标?
备:美观、实用、成本等
3、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呢?
首先应该明确设计涉及哪些人机关系。
其次要考虑这些人机关系涉及哪些因素和技术指标。
在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的设计中,我们还应该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
结论:大多数产品是为普通人群设计的,设计参照的标准是依据普通人群的数据确定的。但是特殊人群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往往有着独特的需要。设计时,还应充分地考虑特殊人群的特点和需要。
(2)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
人们使用产品时处于静态和动态两种状态交替之中,因此,设计的产品不但要符合人体的静态尺寸,也要符合人体的动态尺寸。
为了形成良好的人机关系,不仅要使产品符合人体静态尺寸,而且要让人在使用它时,能够方便施力、有足够的空间等。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减少人体疲劳,提高效率,满足健康、舒适的要求。
(3)人的生理需求与人的心理需求
例如:
l茶座、咖啡厅的设计:
应以暖色调为主,空间要小一些,以营造温馨、宁静的效果
l办公室的设计:
以冷色调为主,空间要简洁明快,以求产生严谨、高效的工作氛围
l医院的设计:
以蓝色、白色为主,使病人产生平和的心态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不仅要满足人的生理需求,而且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产品的色彩、材质等都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都影响人的心理感受,如果能在设计中注意满足人在这些方面的心理需求,就可以将人机关系处理得更好。
(4)关注信息的交流
人与产品的互动过程就是人与产品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即人机之间运用信息语言交流的过程。改善信息传递的途径能够获得更好的人机关系。
例如:前些年的按键式固定电话,只有按键而没有液晶显示屏,无法显示拨号信息,人们只能通过听电话按键提示音判别是否按下按键。现今出现的液晶显示屏电话,可以提供给人们视、听觉双重信息传递途径,大大地方便了用户的操作。来电显示,
4、小结:
技术因人而生、为人服务,技术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达到人机关系的合理化,人机关系是设计时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因此在产品设计中要注意对人机关系的深入研究。。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来源于人的具体需求,它包括高效、健康、舒适和安全等诸多方面。要达到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首先应该明确设计涉及哪些人机关系。其次要考虑这些人机关系涉及哪些因素和技术指标。在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的设计中,我们还应该注意处理好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的关系、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之间的关系、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之间的关系等。
5、课堂练习:
仔细观察下图,找出人机关系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并简单叙述其理由。
6、作业。
书中35页,第1、2题
十一、教学反思
1、一节好课首先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村份利用好教材和教师用书,结合学校和当地的教学资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材的内容和添加必要的教学手段,以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最大的获益。
2、通用技术课程就是要学生更多的亲身体验和感悟。所以课堂上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面对实物进行探究、分析、学习。
3、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最好是通过课堂活动来达到。
4、所举案例要尽可能的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这样学生才会有亲身的感受。
5,教学方法要层层深入,不断地让学生进行思考练习、再思考再练习,在这种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