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讲话

2022-12-20 来源:独旅网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xx届三中全会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全国工信工作会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今年工作,表彰先进,分析形势,研究部署明年任务。会前,张超超副省长专门听取省经信委的工作汇报,并就开好这次会议做出明确指示。会上,张超超副省长将做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深刻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两个问题。

  一、20xx年主要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xx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和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促融合为着力点,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经济和信息化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积极态势。1-11 月份,全省 41 个行业中有38 个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92.7% ,比上半年提高2.5 个百分点;重点调度的120 种产品中有81 种产量同比增长,增长面67.5% ,比上半年提高2.5 个百分点。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 以上;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 万亿元以上、利润8000 亿元以上,均增长12% 以上;万元GD P 能耗下降5% 左右。提前2 个月完成了国家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

  (一)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一是,着力提升传统产业。围绕轻工、纺织、机械、化工、冶金、建材等六大传统行业,省政府出台了转型升级指导计划。启动实施结构调整重点项目394 个,总投资529 亿元。预计全年实施技改项目1.2 万项、其中新开工项目占75% 以上,全省工业技改投资突破1 万亿元。通过技术改造,龙力生物“精制食品级木糖及结晶阿拉伯糖”有效拉长了玉米加工产业链,双轮股份“海水淡化新型泵”打破了我国海水淡化关键泵基本依靠进口的局面。二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预计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0% 左右;信息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2 万亿元、增长20% 左右,软件业务收入2200 亿元、增长30% 左右;节能环保产业主营业务收入4300 亿元、增长16% 左右。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认证星级物流企业和园区69 家,着力培育250 家重点物流企业,预计全年物流业增加值突破4000 亿元。三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20xx 年以来累计淘汰水泥8523 万吨、炼铁1321 万吨、炼钢514 万吨、焦炭649 万吨、平板玻璃753 万重量箱、造纸281 万吨,全面结束了水泥机立窑时代。四是,积极推进产业集聚。新培育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12 个,总数达到94 个。预计全年销售收入过10 亿元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达到426 个,其中过100 亿元的150 个。

  (二)企业创新能力得到新增强。一是,加强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新培育滨州亚光等6 家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九阳家电等5 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新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69 家、总数突破1000家。深化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依托企业技术中心实施创新成果转化和能力建设项目99 项。联合省财政厅,以公开招标方式培育常林机械等4 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高端装备制造自主创新示范企业。新增企业领域“泰山学者”岗位10 个,总数达到88 个。二是,实施重大创新项目。实施省级以上技术创新项目4113项、计划研发投入239 亿元,其中新兴产业项目2566 项、国际先进水平项目1422 项。新培育省重点领域首台套技术装备56 项,平均单台套价值达3500 多万元。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3 项,实施数控机床、核高基、新材料、物联网等重大创新和产业化国家专项29 项,浪潮集团“面向互联网应用的服务器核心软硬件研发”、济南二机床“汽车车身大型智能冲压生产线”、天岳先进材料“大尺寸碳化硅单晶衬底”等一批关键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突破1000 亿元。三是,推动产学研合作。初步建成产学研网上对接平台。举办第22 届产学研展洽会,发布创新成果1620 项,达成项目合作协议257 项、总投资165 亿元。四是,强化质量品牌和标准建设。海尔集团等3 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质量标杆”企业,培育国家级工业质量品牌示范企业6 家、试点企业49 家。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140 项。

  (三)企业整体素质跃上新台阶。一是,加快发展大企业集团。预计今年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130 户,较去年增加7 户。山东能源集团、魏桥集团再次入围年度世界500 强,46 家企业入围年度中国企业500 强。二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小企业培育、产业提升和科技创新“四项计划”,抓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预计全年新增中小企业7 万户、总数达到88 万户,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3% 以上、总量占全省的65% 左右。三是,强化企业精细化管理。开展“管理提升年”活动,推广青啤集团、金晶集团等一批管理项目化经验,引导企业练内功、挖潜力、降成本。四是,开展行业对标学习。围绕11 个重点行业,从自主创新、技术改造、质量品牌等7个方面选树98 家示范企业,组织开展行业对标助推转型升级专项行动。目前,已分别组织了服装、家纺、食品、电子信息等4 个行业的现场交流活动,共有500 余家企业参加,取得良好效果。五是,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深化鲁港鲁台合作,香港周和中国台湾周活动共达成合作协议17 个,涉及金额130 多亿元人民币。扎实推动产业援疆工作。

  (四)信息化建设迈出新步伐。一是,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积极推进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开展20xx 家工业企业两化融合水平评测,新培育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工程16 项,培育认定“四个一百”示范工程228 个。首批开展了国家级“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省工作。二是,培育发展电子商务。建成开通“好品山东”网络营销平台,上线企业已达5200 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55% 以上通过电子商务进行采购和营销,累计培育电子商务平台和应用示范企业100 多家。三是,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探索推动云计算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建成电子政务综合服务平台,初步实现人口信息共享。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重点领域防护能力进一步增强。四是,推进智慧山东建设。出台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累计培育物联网重点企业75 家、产业基地7 家。

  (五)绿色节约发展见到新成效。一是,强化结构节能。预计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 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降低0.5 个百分点。二是,抓好技术节能。加强节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推广高效节能电机、低辐射镀膜玻璃、节能变压器、太阳能锅炉等新技术新产品46 项。以工业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等领域为重点,实施国家节能重点项目76 个、省节能产业化和技改项目141 个,年可节能200 多万吨标准煤。三是,推动重点企业节能。深入开展千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支持448 家企业加快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实施工业绿动力计划示范项目48 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90个。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2 家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实施循环经济示范工程12 个。新培育泉林纸业等4 家国家级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实施国家清洁生产示范项目11 个,审核清洁生产单位1100 家。预计全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3.6% 。

  (六)经济运行保障实现新加强。一是,加强工业运行监测。完善以工业用电、交通物流、原材料和产品价格为主要内容的调度快报制度,进一步提高分析监测和预测预警水平。加强工业质量效益、企业融资、重点行业发展等重大课题研究。二是,搞好电煤协调供应。全年落实省内外电煤合同1.15 亿吨,兑现电煤储备发电量奖励170 亿千瓦时,有力调动了企业储煤保电的积极性。三是,组织好电力生产运行。加强电力生产组织协调和供需平衡衔接,积极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和行政执法,全力做好电力供应保障。预计全年完成发电量3590 亿千瓦时、增长8.8% 左右;全社会用电量4000 亿千瓦时、增长7.6% 左右,其中工业用电量3100 亿千瓦时、增长7% 左右。四是,强化成品油流通管理。制定执行车用成品油升级实施方案,20xx 年1 月1 日起全省加油站可全面供应国Ⅳ标准汽油。预计全年销售成品油20xx 万吨。

  一年来,我省主要行业运行总体平稳,消费类产品和适销产品行业稳定增长,部分困难行业呈现回暖迹象,为工业经济平稳向好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轻工、纺织、医药、电子等消费类产品及机械、汽车、化工、有色等行业适销产品生产稳定增长。轻工业增长呈现多点支撑。1-11 月,家电、塑料制品、文体用品、造纸行业增加值增长10% 以上;食品制造、家具行业增长10% 左右;葡萄酒、冰柜、人造板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达到20% 以上。纺织行业生产保持平稳。1-11 月,纺织行业增加值增长10.7% ,服装增长5.2% 。三季度以来重点纺织企业产品产量环比、同比都呈现增长趋势。医药行业增长势头良好。7 月份以来,医药行业增速一直保持在20% 以上,1-11月增加值同比增长28.8% ;化学药、中成药产量稳定增长,化学药品产量占全国比重达20% 以上。电子产品生产增长较快。1 -11 月,手机产量4668.5 万部、增长23.3% ,彩电1389 万台、增长4.6% ,集成电路4.4 亿片、增长15.8% ;计算机131.4 万台,移动通信基站设备973 万信道,程控交换机28.2 万线。部分机械装备类产品及汽车生产增长较快。1-11 月,金属制品、汽车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 以上,金属切削和成型机床、工业锅炉、大型拖拉机等产品产量增长15% 以上;汽车产量增长13.8% ,其中轿车增长17.2%。化工、有色深加工产业稳定增长。1-11 月,化工、有色金属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4.3% 和14.9%,原油加工、轮胎外胎产量增长10% 左右,铝材和铝合金分别增长33.8% 和12.6% ,十种有色金属、氧化铝、电解铝产量均同比增长。

  二是钢铁、建材、载货汽车、工程机械等投资关联行业以及船舶、轨道交通行业产销形势总体稳定。钢铁、建材行业生产形势三季度后趋于稳定。1-11 月,钢铁、建材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 和9.7% ;粗钢、钢材、水泥、平板玻璃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8% 、2.6% 、5.5% 和7.7% 。载货汽车产量恢复增长。载货汽车产量从4 月份开始连续4 个月环比下降,8 月份开始环比提高。1-11 月,载货汽车产量达69.3 万辆、增长5% ,占全国比重达20% 以上。挖掘机、装载机等工程机械产品生产回稳增长。8 月份以来工程机械行业形势回暖,产量开始同比增长。1-11 月,输送机械、挖掘机、装载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8.9%、18.6% 和6.2% 。造船工业新承接订单明显增加。截至10 月末,船舶企业新承接订单350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50% ;1 -11 月,船舶产量311.3 万载重吨、增长9.6% 。轨道交通行业近两年持续低迷后订单、产量均有所恢复。1-11 月,生产动车组612 辆,铁路客车432 辆,动车组产量占全国比重达到40% 以上,铁路客车占11% 以上。

  三是盐化工、煤化工、石油炼化等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纯碱和烧碱企业产能利用率70% 左右,炼化企业60% 左右。这些行业一旦产品价格有回升迹象,很快就因企业生产增加导致价格再度回落,价格转暖支撑乏力。

  当前,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发展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有: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重型工业结构调整困难、工业中处于价值链低端的产品多、企业创新活力相对不足、资源能源和环境约束持续增强等。我们要抓住用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机遇,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核心要求,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思路,拿出浴火重生、壮士断腕的勇气,以转型发展、调整结构的积极作为,赢得主动权,创造新优势。

  二、20xx 年工作具体安排

  明年是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完成“”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总的要求是,以党的xx届三中全会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省委十届七次、八次全体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和信息化发展各个方面,着力推动工作指导重大转变,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努力促进全省经济和信息化持续健康发展。

  明年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 以上;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5% 以上;节能降耗、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要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任务。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以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为抓手,努力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上取得新突破

  把技术创新摆在工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做好创新资源整合、科研投入成果化、科研成果产业化三篇文章,加快实现由“山东制造”向“山东创造”、“山东设计”、“山东标准”转变。

  一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织实施省级以上企业技术创新项目3000 项以上,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占30% 以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占50% 以上。积极争取实施核高基、数控机床、燃气轮机、新材料、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等国家重大专项,大力培育重点领域首台套技术装备。坚持以市场认可的最终成果为导向,切实加大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奖励力度,支持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二是提升企业创新平台水平。大力培育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发挥好省高端装备自主创新示范企业引领作用。加强创新平台动态管理,实施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高起点推进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扶持发展一批行业性和区域性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发展工业设计,争创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组建鲁港工业创意设计室,加快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设计成果。开展工业产品质量品牌创新专项行动,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和标准。力争新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0 家、工业设计中心20 家,主导或参与制修订标准80 项以上。

  三是深化产学研结合。发挥产学研网上对接平台作用,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创新联盟,围绕产业发展重大需求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完善技术转移和产业化服务体系,提供研发、试验、人才、资金等方面的基础保障,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加快培育一批自主关键技术和产品。组织好20xx 年鲁台产学研经贸论坛。力争完成重大技术创新成果转化100 项。

  四是强化技术创新人才建设。依托骨干企业、重大创新平台和项目,加大对企业引进人才的激励力度,大力实施海外创新创业人才万人计划、泰山学者和优秀创新团队等重点人才工程,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抓好百个工科专业和千个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培育校企合作人才定向培养示范基地,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为企业输送紧缺人才和高素质技能人才。

  (二)以推动产业链条延伸为抓手,努力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取得新突破

  充分发挥企业主体和市场主导作用,以产业链拉长、价值链提升、财税链回报为目标,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加快化解产能严重过剩和淘汰落后产能,着力提高最终产品比重、降低中间产品比重,推动工业经济不断向高端高质高效发展。

  一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六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指导计划,按照调高、调轻、调优的总体思路,研究制定重点产业链提升方案,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两端延伸,引导企业生产更多技术含量高的最终制成品。轻工行业,重点提升农副产品深加工、环保型造纸及纸制品、烟草产业链,发展食品、多功能乳制品、装饰用纸、纯正酿酒、高档实木家具等产品。纺织行业,重点提升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产业链,发展品牌服装、定制服装、高档床上用品、汽车船舶用纺织品、土建工程用纺织品等产品。机械行业,重点提升汽车、高端装备、农业机械产业链,发展高档客运汽车、重型汽车、机床、海洋装备、石油装备、页岩气设备、轨道交通设备、智能仪器仪表、农业耕种和收获机械等产品。化工行业,重点提升精细化工、轮胎产业链,发展新型农药、染料、涂料、功能材料、绿色安全轮胎等产品。冶金行业,重点提升铝、铜精深加工产业链,发展高铁航空用铝型材、食品药品用铝箔、铜箔、铜板带,以及循环再造产品。建材行业,重点提升建筑卫生陶瓷、玻璃深加工产业链,发展高档瓷砖、卫生洁具、功能陶瓷、特种玻璃、专用玻璃等产品。落实新版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积极推进技术改造立法,实施好一批重点项目,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进一步提高传统产业技术装备水平。扎实开展行业对标助推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建立健全企业对标学习长效机制。

  二是加快壮大战略新兴产业。提升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实施基础电子产业跃升、整机价值链提升、工业电子开发应用三大工程,加快集成电路、LED 、光伏、云计算、平板显示等高端技术产品开发,力争信息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4 万亿元、增长15% 左右。积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制定新医药产业链发展指导意见,加快化学创新药、海洋药物、现代中药、先进医疗器械等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壮大碳纤维、玻璃纤维、陶瓷纤维、石墨新材料等产业规模,重点支持开发特种高分子材料,促进稀土材料高端应用。有序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深化小型纯电动汽车管理试点,以1-2 家重点企业为龙头加强资源整合,提高技术工艺水平,促进低速电动车有序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重大技术创新,积极争创国家试点城市。

  三是大力化解产能严重过剩和淘汰落后。以钢铁、水泥、船舶、化工、轮胎等行业为重点,探索建立远近统筹、标本兼治的产能进退衔接长效机制。积极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坚持工作措施、政策保障、监督检查“三个到位”,在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提升竞争力化解一批,合作发展转移一批,搬迁重组整合一批,提高标准淘汰一批,促进产业优化整合。坚定不移淘汰落后产能,结合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计划等工作,提高标准、扩大范围,编制好年度淘汰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并抓好实施。继续推进资源能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安全隐患突出的小企业关闭工作。

  四是促进集约集聚发展。深入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编制实施“一圈一带”先进制造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县域工业经济,因地制宜培植发展用地少、就业多、能耗低、污染少、效益高的特色产业聚集区,支撑和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切实提高产业集群化水平,实现由“点”到“线”的思维转变,积极培育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高端装备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等领域的基地园区,加快形成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支撑带动力强的产业集群。支持我省中西部地区承接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强与新疆、西藏的产业合作。

  (三)以制造服务融合发展为抓手,努力在壮大生产性服务业上取得新突破

  深入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互动,大力发展面向工业生产的现代服务业,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一是加快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深入实施软件产业“名城、名园、名企、名品”战略,推动济南建设高水平中国软件名城,支持打造济南创新谷、青岛千万平米软件园、济宁惠普基地等产业载体,探索建设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中心。加强软件工程技术中心建设,积极培育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工业控制等技术服务类骨干企业。力争软件业务收入突破2700 亿元,增长25% 以上。

  二是做强现代物流业。加强综合交通协调管理,促进多式联运发展。建立钢铁物流供应链一体化联盟,加快煤炭、石化、医药等重点行业供应链建设。推进制造企业引入现代物流理念,优化内部物流管理,加快剥离物流业务,促进物流服务资源的专业化和社会化。规范重点园区和中心建设,提升园区综合服务功能。完善物流支撑体系,加强统计分析研究、标准化、人才培养等工作,努力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力争物流业增加值增长8.5% 左右。

  三是培育新兴服务业。推动电子商务跨越发展,抓好电子商务集成创新试点工程,争取新培育省级电子商务平台、支撑服务机构、应用示范单位各50 家,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30% 左右;以网络营销为主线,以“好品山东”为依托,推动更多企业在打响品牌、网上销售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发展总集成总承包产业,联合有关部门建立合作推进机制,探索组建产业联盟,逐步解决企业资质不足等难题,着力培育一批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加快推动制造业服务化。支持发展节能服务业,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培育第三方节能量审核机构,实施重点项目200 个。

  四是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性工作。联合有关科研院所,开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借鉴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律和特点,研究我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未来着力点,提出发展对策建议。建立健全生产性服务业统计体系,加强纵向和横向比照分析,及时掌握产业发展变化情况和典型做法经验,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信息支撑。

  (四)以深化企业改革管理为抓手,努力在激发企业发展活力上取得新突破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激发和释放企业发展活力。

  一是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开展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情况调研,进一步摸清现状,查找问题,提出规范经营管理者权责、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推进措施。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职工队伍建设,认真贯彻中央和省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八年规划,支持企业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培养壮大企业家队伍,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综合素质。

  二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加强重点企业战略管理,引导企业科学分析所处外部环境,搞好企业和产品定位,尽快启动制定“十三五”战略规划,抢占发展先机和制高点。发挥省政府企业管理奖和管理创新成果的导向作用,深入开展中小企业“管理提升百千万”活动,加大典型引路和先进管理方法推广,向精细管理要质量、要创新、要效益。

  三是支持非公有经济健康发展。会同有关部门清理和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合理规定,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支持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大力发展民营企业,认真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系列措施,深入实施“一企一技术”战略和“育苗扶壮”工程,加快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打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创业创新良好环境。力争中小企业数量增加6 万户,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工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全省平均增速。

  四是促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积极推广海尔、苹果等企业在商业模式方面的创新理念和先进做法,实施中小微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行动计划,引导企业探索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商业模式。紧紧抓住新型城镇化发展机遇,引导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以优质供给带动消费需求。深入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拓展亚太、东欧、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巩固深化欧、美等传统市场,稳定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五)以有效扩大信息消费为抓手,努力在高水平信息化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大力发展信息消费,推进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运用,加快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切实增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推动信息化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一是培育和发展信息消费。深入实施国务院和省政府促进信息消费的意见,围绕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增强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供给、拓展信息消费市场等重点环节,大力推动信息消费试点。实施“智慧山东”战略,深入开展智慧城市、城区、社区、园区四个层面试点,带动发展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信息消费业态。

  二是落实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开展重点行业提升行动,以六大传统产业为重点,在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创新方面实施一批重点工程,积极破解传统产业两化融合共性问题。推进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按照国家基本要求和实施指南,探索开展企业符合性认证,积极参与国家贯标达标。启动“工业云”创新行动,以信息化集成服务、职工教育培训等为重点,开展汽车、机械、石油装备等产业集群示范应用,推进先进信息技术向装备制造业的渗透融合。

  三是实施信息惠民工程。加强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支持各级电子政务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向云计算平台迁移,推动电子政务向统一建设管理、运维保障模式转变。完善省级电子政务综合服务平台,制定政务信息共享办法和目录体系,促进人口、法人信息共建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电子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协调加快教育、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食品安全等民生领域信息化步伐。深入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实施贫困村通信息提升工程,完善建设“齐鲁村情”帮扶发展平台。

  四是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宽带中国”战略,推动城市光纤入户、农村宽带进村,加快4G 网络商用化进程。有序推进“三网融合”,加快电信和广电业务双向进入,鼓励发展网络电视、手机电视、有线电视网宽带服务等融合性业务。推动实施信息安全审查制度,开展重点领域网络与信息安全检查,抓好基础网络与重要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强化频率台站管理,努力提升无线电管理综合能力。

  (六)以建立节能长效机制为抓手,努力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毫不放松抓好节能措施落实,建立健全节能长效机制,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动生态山东建设。

  一是构建节约型产业结构。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倒逼作用,坚持有扶有控,抑制“两高”行业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打造节约型产业体系。加大新能源推广应用力度,实施工业绿动力计划,推广太阳能工业热力系统集热面积100 万平方米;协调推进太阳能光热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深入开展节能科技提效工程,推动节能产品认证,围绕工业锅炉改造、太阳能工业、阳光学校等领域,组织实施省重点节能项目200 个。

  二是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认真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部署,实施节能环保产业链提升工程,新培育节能环保产业基地10 家、示范企业100 家。抓好节能环保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围绕清洁能源开发、污水处理、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改良、智能电网、半导体照明、高效锅炉和电机等领域,研发和推广一批简易高效的先进节能技术、装备和产品。力争节能环保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950 亿元。

  三是推进重点企业和重点领域节能。深入实施千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审计,开展能源消耗在线监测试点。落实“能效领跑者”和“能效之星”制度,深入开展企业能效对标活动。加强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在建材、化工、钢铁等行业培育20 个能源管理中心示范项目。分行业制定并严格执行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对超标企业实施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水价等差别价格政策。扎实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协调推进公共机构、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节能。

  四是抓好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落实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加快循环经济地方性立法进程。培育100 家循环经济示范单位,完成19 家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工业固体废物、餐厨废弃物、废旧铅酸蓄电池、城市矿产等综合利用,抓好再制造产业“以旧换再”,力争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4% 。着力抓好清洁生产,推广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先进技术,支持一批清洁生产审核重点项目,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单位1000 家。

  五是强化节能管理机制。严格实行节能评估审查制度,依法推动节能评估审查工作。建立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完善能源环境交易平台,开展节能量交易试点,逐步推行节能量交易制度。加强节能标准体系建设,力争完成66 项标准修订工作。强化节能管理能力,建立健全节能管理、监察、服务“三位一体”的节能管理体系,培训能源管理师1400 人、用能设备操作人员1000 人、节能高级管理人员300 人。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完善预警调控制度,加强节能监察执法。

  (七)以组织运行监测保障为抓手,努力在巩固工业发展向好势头上取得新突破

  加大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力度,保障各类生产要素供给,推动工作指导转变,巩固工业经济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强化运行监测分析。完善调度快报和预测预警系统,加强对重点行业、企业和产品生产情况,用电量、货运量等先行指标,以及企业投入产出效益、单位产品能耗、劳动生产效率等情况的跟踪监测分析,全面准确把握经济运行动态和提质增效成果,及时提出对策建议。有效跟踪宏观政策和产业发展新动向,注重对不同时期热点难点问题的把握,更好地引导和服务企业。认真实施工业运行调控指导意见,突出抓好一季度经济运行,搞好春节生产组织和节后生产恢复,确保首季开好局。

  二是搞好生产要素保障。抓好电煤储备和煤电运综合协调,足额兑现省内电煤合同,进一步扩大外煤入鲁,确保重点电煤订货量1.2 亿吨;实施电煤储备与发电量计划挂钩考核奖惩政策,确保统调主力电厂电煤库存全年平均不低于20 天、重要节点达到30 天。积极应对电力供应偏紧形势,增强生产供应能力,扎实做好有序用电工作,深入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电力保障。抓好成品油市场供应,推进车用汽柴油升级,开展国Ⅳ标准汽油使用情况部门联合检查,落实好20xx 年1 月1 日供应国Ⅳ标准柴油相关工作。强化与金融机构的交流合作和信息对接,帮助企业缓解融资难题。

  三是推动工作指导方式方法的转变。坚持以改革统领工作全局,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深化改革的方向和重点,自觉破除思维定势、行为惯性和路径依赖,积极推进和参与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大力加强调查研究,坚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重点围绕推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等重大问题深入研究,谋划思路,提出对策,努力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在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上下功夫,在研究行业趋势、企业动态和市场需求上下功夫,在培育引导需求、改善产业生态、推进政策协调上下功夫。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承接好国家下放事项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审批改革,削减审批事项,缩短审批时间,提高为企业服务水平。把行业协会、学会等中介组织作为行业管理的重要支撑,更多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支持行业协会积极承接行业管理基础性工作,推进行业自律和健康发展。

  同志们,做好20xx 年经济和信息化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努力促进经济和信息化持续健康发展,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