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公司不发放绩效工资不属于违法行为,但用人单位必须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否则劳动者可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如果劳动报酬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用人单位应支付差额部分,并可能被要求支付赔偿金。
法律分析
公司不发绩效工资的,如果是员工未达到标准的,则不是违法行为。绩效工资是单位工资发放的一种方式和制度,只有达到一定的标准,也就是任务量,才可以获得绩效工资的。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第八十五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拓展延伸
如何应对公司不给予工作任务和绩效的情况
面对公司不给予工作任务和绩效的情况,员工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应对。首先,与上级或人力资源部门沟通,明确了解公司政策和规定,以确定是否存在违法行为。如果确实存在违法行为,可以考虑寻求法律援助或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其次,主动与同事和上级沟通,了解背后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例如主动参与其他项目或提升自身技能。此外,可以寻找外部机会,如参加培训课程、寻找新的工作机会等。最重要的是保持积极心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以应对这种困境,并为自己的职业发展铺平道路。
结语
在公司不发放绩效工资的情况下,员工未达到标准并不构成违法行为。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和第八十五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约定和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但并未明确规定绩效工资的发放。因此,员工可以通过与上级或人力资源部门沟通、寻求法律援助或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等方式来解决问题。同时,员工也可以主动与同事和上级沟通,提出解决方案,并寻找外部机会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为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三条 【保密义务和竞业限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八条 【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五条 【未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等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