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
“晴湖”不如“雨湖”?
◇ 江南桓进 ◇
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
梅雨季节,窗外宝石山在时晴时雨中变幻莫测,时而淡淡如少女的眉,时而浓浓如黛色的玉,时而一朵雨云轻盈飞过,恍然如仙山……,于是想起了那句“晴湖不如雨湖”的老话。
明代后期的书画鉴藏家汪珂玉,秀水(今嘉兴)人,在其《西子湖拾翠余谈》中评说西湖云:“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有几人哉!”明朝后期的苏杭,经济文化曾经非常的发达繁荣,西湖的美丽曾经在吴越、南宋之后,有过史上第三次高潮,引得各方才子纷纷前来讴歌。那时候的江南文人,才高气盛,领天下风气之先,个个都仿佛是绝无仅有的风流人物。一时的文风,争奇斗艳,以思想有新意新见,能胜出别人为荣,这当然是非常可贵的。但是他们在西湖上说话的腔调,差不多就都那么个德性,“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有几人哉!”——仿佛除了他,这世界上都是无知之辈,都不能懂得西湖了;仿佛不同意他见解的人,都是不聪明的人了,哈哈。山阴(今绍兴)才子张岱则在《陶庵梦忆》中标新立异说,杭州的西湖是“名妓女”,他自以为这见解很有趣,因此宣称“此是定评,确不可易”。——呵呵,还不容许别人有反对的意见。
说西湖“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在某些情况下,也有些道理,——但是不能绝对化。如果说晴湖都不如雨湖,那么下雨了,西湖里的游人就应该比天晴更多,事实上并非如此。看现在风和日丽时的苏、白二堤,那人潮,已经可以用“恐怖”来形容了。——人们毕竟不是傻瓜,不会因为汪珂玉那句“晴湖不如雨湖”,为了表示风雅,就都一定等到雨天才去西湖,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人们更喜欢的还是晴湖。这说明什么?说明看问题不能绝对化,西湖这玩意儿,晴湖、雨湖、月湖、雪湖,各有各的特点,为了夸张这个就去贬低那个,并不科学。西湖是个很复杂的多面体,玄妙得很,不能单用初等数学去理解她。——西湖里,一加一难道一定就等于二?不见得,一个男人加一个女人在西湖里,会演变成非常复杂的戏剧,再后来就会等于三,甚至更多。
人人都知道天晴游湖比下雨好,只有某种时候,雨湖也有些奇特的景象,于是文学小青年就会在迷蒙中诗兴大发,觉得雨中也别有风味,有了天晴时没有的情调,因此就吹道:“啊!雨湖啊,晴湖不如雨湖啊!你们都爱天晴,可我就爱下雨啊!”——其实,他在雨中耽了一会儿,就走了。
夸说“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不过表示变幻或者朦胧或者神秘,也是种难得的美,表示物以稀为贵罢了。或者说,此乃文人的文学语言,故弄玄虚,故作高深,表示一下他的见解与众不同,表现一下他的不同凡响而已。——雨有温柔的雨,也有狂暴的雨,岂可一概而论?从旅游的角度,冬天不如春天,黑夜不如白天,下雨不如晴天,是小孩子都知道的常识。——有时候小孩子也会比大人正确,众所周知,皇帝身上并没有新衣服这个真理,就是天真的小孩子说出来的。——实际上,西湖的晴湖、雨湖、月湖、雪湖,各有千秋,都有许多可以大加赞美的地方,都可以吹成天花乱坠。晴、雨、月、雪是要因时因地而言的东西,硬要比较它们的优劣,评出冠亚军,很难。例如雨湖,就有好多好多种,有冬末初春的绵绵冷雨,有清明时节的纷纷丝雨,有梅雨季节的无尽烟雨,有哀怨秋叶的滴滴细雨,有白茫茫一片的蒙蒙雾雨,又有夏天的阵头雨,吓人的雷
暴雨,还有惊心动魄的台风狂雨,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如此如此,“雨湖”就一定胜过“晴湖”?好像不完全如此吧!
其实,明朝人说了半天,还是没有能超过北宋文豪苏轼的名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东坡先生早就指出过,“晴湖”、“雨湖”,各有其妙,一个是“晴方好”,一个是“雨亦奇”。并且准确地给西湖作了结论,说西湖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女西施!——东坡先生说得非常符合实际,所以后人因此而公认,西湖又叫“西子湖”。喻西湖为西施美女,才是真正的千古定论。张岱说西湖是“名妓女”,视游客(包括他自己)如嫖客,明显太过分了,所以也就没有人去理睬他的这一怪论。
愚以为,如果把西湖当作围棋,东坡先生的棋力、功力、学力是九段,汪珂玉、张岱等后生,充其量还没有超过七段。
烟雨江南,江南烟雨,听起来蛮蛮有诗意,但杭州话又说“潮妞妞”、“湿达达”,阴雨连绵,缠绵不休,从前那老城内的旧民居,墙上都会生出许多霉菌毛毛,还有“蜒蚰蝼”之类,在潮湿发霉的墙上地上“腻心”(杭话,恶心的意思)地爬着,无数只小白蚂蚁讨厌地在老木窗前飞舞,——所以,梅雨又叫霉雨,——实际上那些个黄梅天,并不都具有诗意,并不都是很舒服的日子。
老杜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自古以来,文人就是爱夸张和海吹,——不夸张和吹嘘,如何号称“文学”?(注)但是江南百姓知道,那些江南水乡的实际民间生活,与文人们的多情诗意,并不都是重合的。
晴湖不如雨湖?——雨太多了,人们还是盼望着天能早点儿晴哦。
2011年6月18日戏笔
—————————————— 注:
我这样挖苦“文学”,并非存心与文学过不去,无文学无以传远,无文学无以消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文学。但是,民国以来有些文人,过分地吹捧文学,把文学吹到神坛之上,仿佛唯有文学能救国家,能“改造”国人的灵魂,某些文学家和今天的某些所谓“经济学家”一样,把自己看成了救世主,醉醉晕晕的,哈哈,其实文学和经济学一样,并没有那么伟大!看看民国的那些文学家,又真的“改造”了谁?实实在在地说,文学不过是花言巧语的学问,小说不过是酒后饭余的消遣物,文学家不过是很会说话,很会说故事,能把假的说成像是真的,也就是很能作巧语花言的专家而已。再仔细看看某些所谓的“经济学家”,也不过是某些厂家的广告代言人罢了。
—————————————————————— 附文(1): 偶感一则
这世上,许多人是用自己的脑子思考的,但也有不少是依靠从众心理,懒得思考的。最能打动懒得思考群体的是简单、绝对、极端的东西,所以那些“聪明”人,总是喜欢弄些简单、绝对、极端的东西蛊惑懒得思考者,以便获得更多的“粉丝”,从而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例如,看看“娱乐圈”什么的,那些烂到已经恶心的人物,居然还有那么多的“追星族”,就知道这世界是多么的奇妙了。
2011年6月18日戏笔
———————————————— 附文(2): 西湖的云景
“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也就是:雪湖>月湖>雨湖>晴湖,——难道西湖的风景,雪湖才是最最好?
此语显然过于夸张、简单、绝对、极端。西湖风景,非常复杂,
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方向角度,排列组合,有无数个不同的镜头,雪、月、雨、晴各有妙处,也会各有不足处。例如,大雪三尺,湖面冻牢,寒风凛冽,千山鸟绝,最美最好玩?又例如,同样是晴湖,风和日丽的春天和炎热夏天的毒日下,能同日而语?……
而且,与晴、雨、月、雪相比,云则更有无穷的变幻,西湖的云景,又岂在晴、雨、月、雪之下?一年到头,那云景的变幻,云霞画出的惊人彩图,是一部永远看不完的电影。不仅晚霞如仙境,朝霞也非常动人,尤其是宝石山上。从前葛岭初阳台上看日出,是佳绝胜景。原先山上树木稀少,视野开阔,不远处钱塘江宽阔如海,旭日东升,如看海上日出。清代时有个苏州文人到初阳台上,极目一望,几乎晕倒,他在游记中说那景色,太豪爽了……
西湖的云景不仅晚霞、朝霞好,还有雨云、白云之妙。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因此西湖有“双峰插云”一说,云穿山腰,如梦如幻。又或雨后放晴,天空深蓝,白云朵朵,缓缓而飞,或像这,又似那,躺在草地上,悠哉悠哉地望着它们,此情此景,岂在雪湖、月湖、雨湖之下?
总之,西湖风景是立体的,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不是用个简单的算术公式就能完全表达的。“雪湖>月湖>雨湖>晴湖”之类,并不是什么科学的真理,不过是古代某些愤世嫉俗的文人的夸张之词,他们常常喜欢自我标榜,自以为是非常孤高、十分冷峻,是与世俗相反的“名流”,是举世无双的“高人”,是绝无仅有的“雅士”,如此如此,而已而已。
2013/6/17又补充
————————————————————
“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的句式,也算不上独创,——古来就有“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之类的鬼话,呵呵。
看看上图(来源于本地媒体杭州网),如果有人这时候站在湖边,说他就是喜欢雨湖,那应该是他的自由,无可非议,但是他如果硬要对你说什么“晴湖不如雨湖”,你会不会觉得他太过矫情,甚至觉得他的脑子出了点儿问题?
—————————————————————————————————————————————————————————————————————————————
【 原创作品, 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自《西溪随笔》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