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研究综述与发展趋势

2020-07-28 来源:独旅网
第2l卷第5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Mudanj iang Univers i ty VO1.21 lqo.5 2O1 2年5月 文章编号:1008-8717(2012)05-0098・04 May. 2012 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研究综述与发展趋势 郭宏斌 黄山245041) (黄山学院经管学院,安徽摘要:流动人12是和谐社会建设中需要关注的群体,也是城市社会管理的“重点与难点”所在。总 结与反思当前城市流动人12)I ̄务管理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及工作方法,积极推动流动人12)Ig ̄务 管理体制创新,吸收整合理论界与实践界研究成果,实现政府管理理念的“人本”转变,“用服务推动管理”, 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改革利益相关者的诉求表达机制,探索统筹协调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构与 工作机制。 关键词:流动人口;社会管理;模式;工作方法;公共选择理论 中图分类号:C912文献标识码:A 经济的发展使得人口流动成为了一种社会常 态。频繁的人口流动为城乡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 的贡献。实践证明,哪个地方的流动人口多,哪个 地方的经济就繁荣。但是,大量的流动人口也给流 年《社会建设蓝皮书》指出,北京市登记流动人口 占全市实有人口比重已达40%。如何维护社会治 安、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成为“政治中心” 的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重点。对此,北京市 和我国大多数城市如广州、重庆一样选择了“治安 管理为主”的“流管”模式。该模式由政法委或综 治委牵头,主要办事机构设在政法委或公安局,在 基层有派出所指导的协管员队伍参与管理。强调 “治安优先”是该模式最重要的特征。如采用“以 入地的治安、就业、计生、交通等工作带来了诸多 压力,如何应对与构建新形势下流动人口管理的长 效机制,应成为当前城市社会管理工作创新的重 点。回顾这一领域所取得的进展,总结新时期城市 流动人[1服务管理研究的成就,对于不断加强与创 新城市社会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本文仅 对实践界较为典型的模式进行一个大致的总结和 房管人”、“暂住证管理”等方法确保治安稳定。当 然随着近年来政府执政理念的变化,在治安防范管 理的基础上强化服务是这些城市社会管理创新的 重点,并形成了现在的“治安管理拓展型”模式。 简单的评述,从中检视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基 本脉络与发展趋势。 我国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主要模式及 一、如北京市的鲁谷社区,根据流动人口的需求和群体 特点探索服务内容,实现“四个服务延续”,通过 “拓展服务”推动“治安管理”。如“拓展服务内 容;拓展服务层面;拓展服务保障;拓展服务对象”, 评价 综观近年来的实践,尤其是经济发达的人口流 入地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所做的探索使得目 前的服务管理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 下几种模式: 效果较以前明显提高。“怛由于该模式普遍存在“管 理与服务”断裂,加之现阶段个人诚信的缺失致使 政府部门处于被动管理的尴尬状况,难以起到引导 人口有序流动的作用。[1 ’2.嘉兴模式:专业机构协调型 该管理体制试图通过成立单独的流动人口服 1.北京模式:治安管理拓展型 北京作为“首都”的区位与资源优势一直是“流 动人口”的“首选”,高端与低端人群都热衷于“进 京”寻找“机会”。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 1 收稿日期:2011-12—13 作者简介:郭宏斌(198O一),甘肃兰州人,安徽黄山学院经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社会学。 98 务管理部门(如新市民管理局)来加强流动人口的 服务和管理,从而形成一条良好的沟通协调运行机 制。目前的浙江嘉兴即是该模式的代表。例如,嘉 兴市在市、县成立新居民(流动人口)事务局,该 局局长由政法委副书记兼任,计生、公安、劳动、 卫生、教育、综治等部门抽调骨干集中办公;其主 要职能为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工作,督促职能部 门履行职责。但该体制在实践中的最大问题是部门 仅是一种针对流动人口的协调机构,非实权的管理 部门,因而很难真正发挥专业型管理的特点,从而 也很难真正做到部门之间、政策之间的协调和沟 通。 3.无锡模式:大人口机构统筹型 该模式是以“大人口”观为指导,通过某一机 构牵头(如人口计生委)来协调各部门行为,加强 对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的统筹。这种管理体制在原 有政府架构总体上不动的情况下,强调“大人口” 观,通过强化某一机构功能进而协调各部门行为。 目前,采用这种“大人口机构统筹型”管理体制的 主要代表省市是上海、无锡。 例如,无锡市按照 “大人口”的观念,强化市人口计生委的人口管理 服务规划指导职能,在计生委增挂“人口管理服务 委员会”牌子,增设协调处和信息管理处,承担全 市人口综合信息管理、人口发展规划和政策研究、 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综合协调等重要职能。但是,“大 人口机构统筹型”的管理体制难以消除部门利益的 分歧,通过高层会议达到部门协调在具体管理实践 中还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 4.深圳模式:“积分入户”居住证型 该模式是对现有户籍管理体制的一种大胆创 新。意在消除“户籍”对外来人口的排斥,吸收对 流人地经济社会发展有贡献的优秀外来人口“长居 并入户”本地。对持有长期暂住证的人员赋予“居 民”身份,使其可以享受户籍制度所对应的养老、 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一系列便利服务。[4]使外 来人口对所在城市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从而自觉 融入城市,接受城市管理。如深圳市2008年推行 “居住证”制度,以就业人口为对象办理居住证, 将原来单一功能的“暂住证”转变为具有综合服务 和管理功能的“一卡通型”居住证。该证的功能集 房屋租赁、劳动社保、计划生育、教育等多项内容, 体现了管理与服务并重,也显示了流入地政府“兼 容并蓄”的执政理念。但是该模式很大程度上受制 于“流人地政府”的改革决心与财力,如何保障“积 分人户”制度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目前还有待明晰。 以上四类管理体制,其形成多与各地经济社会 发展的差异、目标定位有关。“治安管理模式”由 于采用严格的“公安挂帅”,短期内效果明显,但 服务质量未能及时跟进,导致“政府”与“流动人 口”的关系最终演变成了“猫鼠游戏”。“专业机构 协调型”、“大人口机构统筹型”与“积分人户”居 住证型虽在短期内效果不如“治安管理”明显,但 就长远来看,以服务推动管理应是未来城市流动人 口管理的趋势。 二、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常见的工作思路与 方法 从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实践经验来看,现有 “服务管理”多从“出租屋”人手,常见的做法有: 1.在社区设立出租屋管理员或“房屋咨询中 心”,推行“卡式管理”或“相册管理”,通过人房 同管,准确掌握房屋、房主、租住人之间的关系, 实现流动人口的信息采集。嘲 2.根据流动人口的现实表现,推行分类分层 管理。如将出租户分为:A级高危人员重点管理、 B级一般人员常规管理、C级放心人员管理。并根 据不同的对象,采取区别管理措施。如合肥市西园 社区的“颜色”管理探索。嘲 3.成立出租屋业主协会,推广“旅业”式的 自助申报平台,明确房东的权利和义务、运用经济 杠杆,利用出租屋业主监督管理流动人口。 4.将房地产经纪机构门店纳入社区管理体系 之中,依托搭建房屋经纪机构的出租屋管理数据平 台,做到房地产经纪机构店、公安信息管理系统联 动管理。 5.“社区化管理”工作模式。通过建围墙、堵 路口、设岗亭等措施,对社区内的人、车实行封闭 式社区化管理。将社区警务工作站、流动人口服务 站整合,建立综治中心。 6.“流动人口自主服务管理”模式。建立流动 人口的自治组织,推行“外地人管外地人”,同时 加强自治协会规范管理,明确会员各项工作职责和 工作制度。 三、我国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机制分析 从现有研究来看,有关流动人口管理的文献并 不少见,学者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尤其从户籍角度 解析了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改革及其走向。 学者 们认为,流动人口管理需要创新,需要建立统一高 效的协调机构,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但这些研 究大都缺乏对流动人口管理的制度挖掘。是什么因 素影响乃至阻碍着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改革?多数 学者认为是政府的管理理念,至于具体原因,学界 并未深究,也未产生较有解释力的观点。直到肖周 燕等人提出的“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似乎为长期 困惑的理论界找到了一个突破口。[1 l】该观点认为 地方政府喜欢将流动人口作为实现目标的外在要 素而非天然的服务对象,并根据流动人口对“政绩” “流动人口管理”政策的取舍其实质是一种公共选 择,同样涉及成本与收益,当然也追求效用最大化。 作为公共选择主体的“政府”也是具有理性和私利 的“经济人”,具有自己的动机与利益需求,关心 政策的成本和收益。【12】因此,作为“经济人”的 管理主体 作用的大小来决定采用何种管理体制。当然,其他 的一些利益相关者也间接影响着流动人口管理体 制改革的公共选择过程。如政府职能部门(经济、 公安、劳动、计生等)与本地居民、流动人口等, 他们在流动人口管理中形成了如下格局: 管理客体 经济部门 塾:垄墨 些丝塑重要! 茎垫 目标激励人口流人 流 本 公安部门 垫盟 堕歪亟垫△旦筮 目标:立足防范.加强管理 由 地 …—.谣熬煎 扒金、一撂蓝据 基李公越愿务_…件,借助外界的同情和干预来表达诉求 ………………一 动 地 央 政 管理理念 大政方针 \ 渠道:无法定渠道和合法组织,往往通过破坏性行动和社会性事 k\ 方 劳动部门 动机:促进流动人口就业,维护权益,同时防止对本地 居民就业造成冲击 人 居 府 政 教育部门 计生部门 动机: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同时防止过分影响本地居 垦王塞墼亘垂量塑 缝 目标:量力而行为流动人口子女提供适度服务 口 民 府 效 燕趔远垫△旦 豆荭强 盐笙 目标:充分掌握信息。落实计生政策 运壅!丝 垫盒蕉星:熊 鎏 厶旦堕塾些:鎏室 撞曼童墨丝亟亘丝堕 渠道:政府和合法组织直接代表本地居民的利益.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代言 间接利益相关者  、直接利益相关者 图1 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改革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在该格局中,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流动人 口和本地居民是流动人口管理体制的直接利益相 关者。而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利益相关者在制定政 策时并不享有均等权利。地方政府拥有行政权威, 在格局中居于核心地位;本地居民也可以通过选举 人大代表或地缘影响地方政府决策;而流动人口管 理却处于无人代言的“失声”状态,对地方政府决 策的影响偏小。 四、我国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趋势与 走向 改革与创新可做出如下路径选择: 其一,进一步强化政府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 把促进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作为社会管理的基本 目标。如运用“新市民”理念,积极推行“流动人 口本地化”政策,强调用开放、包容、平等的理念 善待他们,全面落实在就业、住房、医疗、社会保 障等方面享有与本地市民同等的待遇,建立完善流 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变暂住为常住,促使流动人口 平等地融人城市成为“新市民”,用“服务推动管 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治安管理”, 其二,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改革利益相 关者的诉求表达机制。应当看到,流动人口管理体 制改革主要取决于政府的行为模式,同时也受到其 他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因此,政府除了积极转变自 还是“专业机构协调型”和“大人口机构统筹型”、 “‘积分入户’的居住证型”的流动人口管理体制, 其人口管理体制的形成都是在考虑改革成本的前 提下,多个利益相关者根据自身的约束条件进行选 择并相互博弈,尤其是政府主导下的政府内部各部 门之间的博弈的结果,因此,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改 革,根本在于政府行为模式的改革。其管理体制的 100 身行为模式外,还应为各利益相关者提供表达诉求 和平等博弈的制度环境。允许流动人口建立代表自 身利益的组织并使之合法化,增强其诉求表达和利 益博弈能力。 其三,整合与探索统筹协调的流动人口服务管 的基本模式和特征[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 理机构与工作机制。针对目前流动人口“多头管 社科版),2010,(2):92. 理”,缺乏统筹协调的现象,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 [4】南方日报.不仅要让外来工“稳得住”,更要“住得 理工作的领导体制建设,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构, 稳”[EB/OL]. 是今后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5]郭宏斌.黄山市荷花池社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 要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行政资源进行充分 务的新模式【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整合,理顺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和服务工作多元主体 2009,(1):80. 格局。同时,还要推进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和服务的 【6】法制日报.“红黄蓝”绘出流动人口“颜色管理” 工作创新,实现管理和服务工作主体的多元化。 图,合肥流动人口管理样本解读[EBIOL]. 改革开放30多年,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创新 【7]李泽福.从湖州市的实践谈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 实践表明:以“服务”为取向的有效政府管理和融 对策【J】.公安学刊,2008,(1):20. “教育、服务、维权、管理”为一体的流动人口服 【8]李玲等.大城市流动人口特征及管理【J].人17研 务管理模式,将是“户籍制度”废除之前城市社会 究,2001,(2):49—50. 管理改革的方向,更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体 [9】陈颐.对外来人口管理体制的思考[J】.江苏社会 现。 科学,2006,(5):142. 参考文献: 【10]彭希哲等.权利回归与制度重构【J].人口研究, [1】鲁谷社区流动人1:7服务管理方式的创新研究 2007,(4):7-8. 【EB/OL].http://www.bjshjs.gov.cn,2010—09—29. [1l】肖周燕.我国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机 【2】嘎日达等.北京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基层工作的 制及路径选择[J】.人口研究,2009,(6):97. 模式与困境[J】.新视野,2009,(5):32. [12](美)史蒂文斯著,杨晓维等译.集体选择经济学 [3】刘谦,赵华鑫.目前我国流动人17:7服务管理实践 【M】.上海:三联书店,1999. (1-接97页)容易地找到问题所在:类似于父爱 成一个多元参与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从而国人能 主义和臣民意识的部分传统政治文化已经不适用 够放心地享用美味食品了。 于当下的中国。我们需要对传统政治文化有所扬 参考文献: 弃,同时吸收西方有益的政治文化。政府、市场和 [1]http://ifnance.sina.com.cn/roll/201 10328/0700960 社会之间的地位应当要逐步趋于平等,而不是政府 1323.shtml监管漏洞让瘦肉精有机可乘. 独大。这样的话,在食品安全监管中,政府就不会 【2】奚旭初.“瘦肉精猪”打垮多少监管者?[J】.人民公 是唯一的监管者,企业、消费者以及次要的利益相 安,2011,(6). 关者也会自觉地承担起监管的责任。 [3】百度百科一河南瘦肉件.http://baike.baidu.tom 从改革开放开始,经济一直受到重视,因而市场体 /vie、^,/5426522.htm 制的建设已经走上正轨。然而我国的公民社会却还 [41 5 ̄]泽华.从臣民意识向公民意识的转变【J】.炎黄 很弱小,所以政府与社会之间需要更多的耐心和信 春秋,2009,(4):77. 心,政府要对公民社会的成长拥有耐心,包容成长 [5]http://finance.sina.tom.cn/consume/xfinspl/20 1 1 0 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同时,社会要相信政府逐 426/06439750364.shtm.我国生猪养殖分散规模 渐改良的决心,体谅其治理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不大。猪肉安全从何破题. 在这样的相互理解下,政府应鼓励多元主体参 [6】刘亚平,颜昌武.从“变化”走向“进步,'.三氯氰胺 与到食品安全的监管中来,不仅监督企业的运营, 事件的启示[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也监督政府的执法,同时也培育了公民社会。如此 版),2011,(2). 这般,相信未来便不会有以上的恶性循环,而是形 1O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