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短视频对青少年思想行为影响的调查研究

2022-06-11 来源:独旅网


短视频对青少年思想行为影响的调查研究

在国家“提速降费”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手机流量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且费用越来越低,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有事没事打开手机上的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放松一下,已经成为人们娱乐消遣的主要方式。这些时长短、更新快、内容丰富有趣的短视频,不仅快速抓住了成年人的心,也吸引了广大青少年,并让他们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一、青少年——短视频重度爱好者

为了解青少年短视频使用情况,一方面对90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另一方面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国家共青团发布的《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及网络安全情况调研报告》、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问卷进行了整理研究,初步掌握了青少年使用短视频的动机、时长、频率、场所等方面内容。

通过对900名中小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到:

1.使用比例:约83%的学生使用短视频类APP,其中约20%沉迷其中,对学习影响严重(其他17%的学生未使用,主要原因是家长管教严格,个别学生是因为不感兴趣);

2.使用原因:好玩且可打发时间是他们喜欢观看短视频的主要因素,其次是使用方便、大家都在玩,再次是分享生活、交友;

3.短视频网龄:已经使用短视频1年以上的学生约占45%,使用半年至1年的,约30%,使用时间半年以内的约25%;

4.使用场所:约80%的学生在家里使用,其他使用场所包括学校、交通工具上、公共场所,但比例较低,均在10%以下;

5.钟爱的平台:抖音是约70%学生的首选,另有部分学生观看快手、西瓜视频,或多个短视频平台轮流观看;

6.使用时长及频次:70%的学生会每天都使用,时间集中在午饭和晚饭后的休息时间,每次观看时间40-60分钟不等,节假日观看的时间则会更久,长达2-4个小时,频次也会更高;

7.观看内容:观看内容90%为休闲搞怪类,极少部分学生会主动观看知识学习内容;

8.使用行为:使用短视频时,约85%的学生以被动浏览推送内容为主,浏览到喜欢的内容时会点赞、分享、转发,主动搜索的学生较少,约占15%;

9.拍摄内容:约15%的学生会主动发布短视频,内容主要是分享生活、展示才艺、模仿搞怪;60%的学生会在家长的要求下被动配合录制搞笑短视频;

10.对防沉迷系统的看法:约90%的学生不知道抖音、快手等平台有“儿童/青少年模式”,部分知道该系统的学生表示有多种避开方法。

以上调查问卷表明,青少年已经成为短视频的重度爱好者,“防沉迷系统”未起到“防沉迷”作用,短视频除了帮助青少年消遣时光,在生活、学习方面价值有限。

这个调查结果受样本所限,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与国家共青团、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问卷调查结果有众多吻合之处。如共青团《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及网络安全

情况调研报告》表示,“有20%的青少年表示‘几乎总是’在看短视频,‘每天看几次’的比例也接近10%”。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青少年家长的调查结果称,“72.6%受访家长觉得青少年容易被搞笑炫酷的短视频吸引”“92.1%的受访家长觉得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现象普遍。”

二、短视频内容良莠不齐,误导青少年思想行为

短视频使用门槛低、操作简单方面、内容简短、更新频繁、视频感染力强等特点,抓住了青少年兴奋点,成为他们消遣时光的主要方式。短视频平台为了增强用户黏性,也会根据用户使用习惯,通过智能计算,不断推送更多类似短视频,吸引青少年频繁打开、长时间观看,无形中影响着他们的娱乐方式、阅读习惯、价值取向等思想行为。

首先,妨碍青少年培养良好生活、学习习惯。一个短视频时长15秒,无数个短视频滑过,时间一分一秒溜走,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过去了,这严重挤压了青少年正常学习时间。刷抖音、上快手、看西瓜视频取代体育运动、户外活动、才艺学习、阅读书籍、参观展览等成为青少年主要休闲方式,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无从谈起。

其次,阻碍青少年进行独立思考。由上面的调查可知,85%的学生是被动浏览平台推送的内容,这让他们习惯于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思考、有效选择。此外,短视频虽然画面感染力强,但内容简单、形式单一,只能调动起他们视觉、听觉方面的浅官感受,无法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形成发散思维、培养逻辑框架,无法提高他们甄别是非、解决问题的本领。

再次,妨碍青少年形成健康审美观。短视频平台虽然在国家监管部门的指导下,逐步走向规范化,但其内容仍然泛娱乐化有余而知识性不足,且良莠不齐,有些视频恶俗、浮

夸、出格、危险。青少年尚三观尚未成型,会被误导认为那些夸张、做作、恶意搞怪的行为便是有趣,从而养成不健康的生活情趣,形成低俗审美观。

最后,影响青少年心理成长。《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及网络安全情况调研报告》称,高达71%的青少年遇到过网络欺凌,短视频评论区域会出现讽刺、辱骂、带有侮辱性的词汇、图片、动态图。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在面对网络欺凌时,多数不愿告诉父母,默默积在心头,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走向极端,电影《少年的你》已经发出警示。

三、多方合力,引导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抱负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因此,短视频平台、家长、学校、政府等各方需要共同谋划,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共同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生活、学习、用网习惯,树立理想抱负。

首先,短视频平台方要优化防沉迷系统,加强内部管理。平台方要继续加强对“青少年防沉迷系统”的技术研发力度,不断提高对青少年用户的识别精准度,解决监管盲区、容易被破解的问题,扩大系统覆盖范围。在推送内容时,利用大数据技术为青少年用户使用行为进行画像,设置特定标签,针对性推送人文历史、科普知识、益智休闲等方面的内容。强化内部管理,落实自纠自查的责任;制定惩罚措施,加大对一些传播低俗趣味、网络谣言博主的打击力度。

其次,家长要以身作则,培养良好用网习惯。家长要了解青少年使用短视频的心理动机,在他们使用时进行陪同,引导选择青少年模式,帮助选择观看内容,逐步提高他们甄别优质内容的能力。此外,家长也要改变自身上网习惯,多利用互联网进行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不要逼迫孩子配合拍摄搞笑视频,为他们树立良好用网榜样,因为据第44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30-39岁年龄段的人群是网民的主力军,主要用网爱好是社交和短视频。

再次,学校增设时间管理内容,引导青少年合理规划时间。比如,开设时间管理方面的课程、讲座、游戏活动等,培养青少年的时间管理意识,帮助他们主动规划学习、娱乐时间。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业余生活爱好,多进行体育锻炼、美学熏陶,给予他们更多在公众面前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平台。

最后,政府要把握好监管和推动创新的关系,构建新型监管体系。对政府而言,要考虑到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互联网模式,已经成为互联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监管要审慎。重点要拿捏好管理和推动创新的平衡点,在完善法律法规,确定短视频平台责任的同时,不断丰富监管技术和手段,创新与平台方的系统治理机制,构建适应短视频发展特点、惩罚结合的新型共建治理体系。

综上,短视频紧密伴随着青少年的成长,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社会要对短视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它并非百害而无一利,比如可以拓宽视野、学习知识,关键在正确引导,让他们在合适时间、花费合理时长、观看适宜内容,这也是对企业技术、家长素质、学校教育、政府执政水平的多重考验,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