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安全标准化简介.20080401doc

2024-08-08 来源:独旅网
安全标准化简介

一、安全标准化的提出

2004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组织起草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质量标准化及考核评级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在江苏、山东的4市26试点单位的安全进行了安全标准化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提高了试点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

根据试点工作取得的经验,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并通过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已于2005年12月16日下发“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试行)和《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考核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的危险化 学品从业单位实施安全标准化活动。 二、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意义

第一,安全标准化管理是预防事故、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基础; 第二,安全标准化是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手段;

第三,安全标准化是实施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强化源头管理的有力措施; 第四,安全标准化是安全专项整治、安全评估、实现企业分级管理、分类指导的进一步要求;

第五,开展安全标准化活动,是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一种有效途径; 第六,开展安全标准化活动,是企业自身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发展的需要;

第七,安全标准化工作有助于推动安全监管部门依法行政。 三、安全标准化的目的

目的是为了规范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稳步提高。 四、安全标准化的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与储存活动的从业单位。

在全国范围内,只要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或储存活动的企业,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无论是合资企业,还是独资企业,都必须按照本规范的要求,实施安全标准化工作。 五、安全标准化的内容 1、负责人与责任

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负责人,应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和基层安全生产责任制,作出明确的、公开的、文件化的安全承诺,并确保安全承诺转变为必须的资源支持。

企业应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推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原则,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 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应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各级管理人员应带头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从业人员负有履行正确的安全生产义务。

1

2、风险管理

企业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应直接负责风险评价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或指导书,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准则,成立评价组织,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应负责组织、参与风险评价工作,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实现管理关口前移,实现左侧管理,实现事前预防,达到消减危害、控制风险的目的。

3、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确定获取渠道、方式和时机,及时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并定期进行更新。

目的是为了使企业认识和了解与其活动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将这些信息及时传达给从业人员和相关方,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规范安全生产行为。

4、安全培训教育

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教育,目的是确保每个管理人员具有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对新进员工进行三级教育(公司级、车间级、班组级),从业人员要进行平时安全培训。 5、生产设施

企业应制定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实行企业管理人员定点承包的安全管理机制。承包点应设置“管理人员安全承包责任牌”。承包人对所负责的生产设施、重要部位负有安全监督与指导责任。 6、作业安全

企业应对作业证实施作业许可管理,履行严格的审批手续。

对动火作业、动土作业、高处作业、起重作业、临时用电作业、抽堵盲板作业等直接作业环节进行风险分析,制定控制措施,配备、使用安全防护用品,配备监护人,规范现场安全生产行为。 7、产品安全与危害告知

企业应对其所有可能接触和产生的化学品(包括产品、原料和中间体)进行普查,建立化学品档案。基本内容包括: (1)名称(包括别名、英文名等); (2)存放、生产、使用地点; (3)数量;

(4)危险性分类、违规类别、登记号; (5)安全技术说明书与安全标签。 8、职业危害

企业如存在法定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危害因素,应及时、如实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接受其监督。

企业申报职业危害的主要内容有: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种类、浓度或强度;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企业未按有关规定申报职业危害项目或申报不实的,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2

责令限期改正,给予处罚。

职业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危害因素内容如下: (1)粉尘物;

(2)放射性物质; (3)化学物质; (4)物理因素; (5)生物因素;

(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危害因素; (10)其他职业危害因素。 9、事故与应急

企业应制定事故管理制度,明确事故报告程序和责任部门、责任人。

企业如果发生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要立即处理外,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积极抢救,妥善处理,以防止事故的蔓延扩大。发生重大事故时,企业负责人应直接指挥,安全技术、设备动力、生产、防火、保卫等部门应协助做好现场抢救和警戒工作,保护事故现场。同时按规定和程序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及有关部门。 10、检查

企业应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定期进行检查、考核,保证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的实现,保证安全标准化的有效实施。

企业应根据安全检查计划,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和日常检查。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责任部门接到《隐患整改通知书》后,要进行分析制定措施,并按期限完成隐患整改。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