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黑龙江哈尔滨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场”、“座位号”书写(填涂)在答题卡正面和背面的规定位置,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处。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4.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5.保持卡面整洁,不要折叠、不要再脏、不要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迁徙(xǐ) 飞窜(chuàn) 铭记(míng) ...B. 炽热(chì) 安详(xiáng) 狡黠(xiá) ...C. 主宰(zǎi) 呜咽(yàn) 劝诫(jiè) ...D. 称职(chèn) 哺育(pǔ) 阔绰(chuò) ...【1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飞窜(chuàn)——(cuàn); .C.呜咽(yàn)——(yè); .D.哺育(pǔ)——(bǔ); .故选B。
2. 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荡然无存 前呼后拥 画龙点睛 B. 震耳欲聋 家喻户晓 当之无槐 C. 灵机一动 妙首偶得 历历在目 D. 不知所错 哄堂大笑 锲而不舍 【2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历年中考试题——2023年整理《《《《《《
【分析】
【详解】B.当之无槐——当之无愧; C.妙首偶得——妙手偶得; D.不知所错——不知所措; 故选A。
3. 对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要以英雄人物为榜样,坚定跟党走、听党话
决心。将“跟党走、听党话”调整为“听党话跟党走”。
B. 通过学校组织的经典诵读活动,使孩子们领悟了文学之美。删掉“通过”或“使”。 C. 我们要发展科技创新的作用。将“发展”改为“发挥”。
D. 看到盛开的丁香花,他马上渐渐地停住了脚步。将“盛开”改为“绽放”。 【3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马上”与“渐渐地”相矛盾,不合逻辑,可去掉其中一个。故选D。 4. 下列相关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号东坡居士 C. 武松——大闹飞云浦 【4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B.柳宗元不是宋代作家,他是唐代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故选B。
5. 下面的情境中,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因防疫需要,同学们必须在家上网课。这天,到了做眼保健操时间,班主任老师在检查学生做眼保健操的情况时,发现有的同学没有打开摄像头。班主任老师想要求没打开摄像头的同学打开摄像头,班主任老师说:
A. “做眼操了,有的同学摄像头怎么没打开?家长在家吗?在家的话看着点你家孩子,他眼睛坏了,你哭都来不及。”
B. “摄像头没打开
,人在吗?别以为我发现不了。马上打开摄像头!要是不听话,返校后看我怎么收拾你。
B. 柳宗元——宋代 D. 郦道元——《水经注》
》》》》》》历年中考试题——2023年整理《《《《《《
C. “上网课眼睛更容易受到伤害,而做眼操对保护眼睛很重要。请没打开摄像头的同学打开摄像头,老师想知道你是不是在认真、规范地做眼操。”
D. “同学们,上网课对我们眼睛损害较大,认真做眼操有利于保护我们的眼睛。请同学们做眼操时,一定要闭上眼睛,动作要规范,注意跟住节奏。” 【5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运用反问句,语气强硬,且对家长所说的话,语言生硬,不得体; B.话语明显带有恐吓性,不得体;
D.“上网课对我们眼睛损害较大”这一言语有“夸大其词”之嫌; 故选C。
6. 结合语境,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项是( )
幸福其实并不难获得。幸福就在你眼中, ;幸福就在你掌心, ;幸福就在你脚上, 。很多时候,我们总感觉幸福离我们很遥远。望眼欲穿,也许我们看错了方向;苦苦挽留,也许我们握错了手;奋力前行,也许我们走错了路。不属于自己的不要强求,已经得到的要好好珍惜。 A. 只要用心就能捕捉 只要移步就能到达 只要合手就能把握 B. 只要合手就能把握 只要用心就能捕捉 只要移步就能到达 C. 只要用心就能捕捉 只要合手就能把握 只要移步就能到达 D. 只要移步就能到达 只要用心就能捕捉 只要合手就能把握 【6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考查排列句序的能力。本题找到题干与选项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可作答。依据“幸福就在你眼中”,第一空应该选用“只要用心就能捕捉”;依据“幸福就在你掌心”,第二空应该选用“只要合手就能把握”;依据“幸福就在你脚上”,第三空应该选用“只要移步就能到达”。故选C。 7. 按教材原文填空。
(1)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3)__________?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历年中考试题——2023年整理《《《《《《
(4)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6)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杜甫《春望》)
(7)__________,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题答案】
【答案】 ①. 醉翁之意不在酒 ②. 青草池塘处处蛙 ③. 乡书何处达 ④. 小桥流水人家 ⑤. 落红不是无情物 ⑥. 家书抵万金 ⑦. 最爱湖东行不足 【解析】 【分析】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名句的默写。需要注意“青”“蛙”“抵”的书写,这些都是易错字,要重点识记。 二、阅读(45分) (一)(9分)
阅读《曹刿论战》,回答下面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来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来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加:( ) (2)测:( ) 9. 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10. 为什么说鲁庄公不是一个昏庸的君主? 【8~10题答案】
【答案】8. ①. 虚夸,夸大 ②. 推测,计
9. (1)当权者自会谋划打仗的事,你又何必参与呢?(2)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历年中考试题——2023年整理《《《《《《
10. 示例:鲁庄公不是昏庸的君主。因为战前他诚恳地听取曹刿的意见,战时他认真地接受曹刿的意见,战后他虚心地请教取胜的原因。(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分析】 【8题详解】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测”是“推测,计”;“加”是古今异义词,“虚夸,夸大”的意思。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肉食者(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谋(谋划)、间(参与)”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乘(乘做一辆战车)、战(作战)、于(在)”几个词是重点词语,注意句式倒装。 【10题详解】
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言行举止和事件来分析。从文章中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可以看出,鲁庄公还是一个广开言路,礼贤下士的君主,是一个知道“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的君主;从作战过程看,鲁庄公是一个知人善用,用人不疑的君主;从战后询问取胜原因看,鲁庄公是一个虚心求教,不耻下问的君主。据此可以看出,鲁庄公虽“鄙”,但不“昏庸”。据此理解,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
》》》》》》历年中考试题——2023年整理《《《《《《
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二)(11分)
阅读《汉文读物的特质》,回答下面小题。
汉文读物的特质
①一切用汉字“写”成的读物,都称为汉文读物。汉文读物既具有一般读物的基本性质,又有其特质。 ②汉文读物有悠远的历史源流。从甲骨文算起,汉字已有3500年以上的历史了。其间汉文字体虽几经变易,都没有出现断代情况,更没有产生新的文字系统。正因如此,历代典籍得以流传并保留至今。
③汉文读物有明显的符号简约性。汉文读物能用最少的文字负载最大的信息量。相同内容的一篇文章,汉文要比拼音文字篇幅小得多;同一本著作,拼音文字的书要比汉文的书厚许多。在联合国使用的五种工作文字文件中,汉文读物总是最薄的一种。在语义信息量相当的条件下,一个汉字字符所含的语义信息量相当于3.7个英文宇符所含的信息量。
④汉文读物比起拼音文字更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它会使阅读者的读解形象生动,意趣盎然。例如,看到“萤雪”一词,有的阅读者会联想到车胤以萤火虫的微光照书夜读和孙康映着雪光读书的情景。这样的联想无疑会拓宽思维的广度和加深理解的程度。
⑤汉文读物在形式上有独特的审美性。首先,汉字形体的图像性先天具有一种审美基因。加之书写工具的不同,笔墨运用的变化,布局结构的安排等,使字体显得千姿百态,神采飞扬,气韵生动。其次,有的汉文读物具有句式整齐的特点。相邻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短语、句子,如果结构类型相同,字数相等,就会形成平行、整齐的句式结构,看上去悦目,使人产生一种句式均齐的美感。再次,汉语有很强的节奏和韵律,如果利用押韵、叠音、双声、叠韵、反复等手段,让相同的声母或韵母有节律地重复再现,在听感上就会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婉转的音乐美。
⑥汉文读物魅力独具,已恩哺千年,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它也必将惠泽万世。
(选文有改动)
11. 简要概括汉文读物具有哪些特质?
12. 从第②段看,历代典籍得以流传并保留至今的原因是什么?
13. 分别指出下面三句话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内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1)从甲骨文算起,汉字已有3500年以上
历史了。( )
》》》》》》历年中考试题——2023年整理《《《《《《
(2)汉文读物比起拼音文字更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 )
(3)例如,看到“萤雪”词,有的阅读者会联想到车胤以萤火虫的微光照书夜读和孙康映着雪光读书的情景。( )
14. 第⑤段说“有的汉文读物具有句式整齐的特点”,请你说说下面这副对联是怎样具体体现这一特点的。 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11~14题答案】
【答案】11. 悠远性、简约性、联想性、审美性。 12. 没有出现断代情况,更没有产生新的文字系统。 13. ①. 列数字 ②. 作比较 ③. 举例子
14. 上联“室雅”和“花香”是两个主谓关系的词语,两句对应整齐。“何须大”和“不在多”对应整齐,有均齐的美感。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依据原文第二段“汉文读物有悠远的历史源流”可概括汉文读物具有悠远性;依据原文第三段“汉文读物有明显的符号简约性”可概括汉文读物具有简约性;依据原文第四段“汉文读物比起拼音文字更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可概括汉文读物具有联想性;依据原文第五段“汉文读物在形式上有独特的审美性”可概括汉文读物具有审美性。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依据原文第二段“其间汉文字体虽几经变易,都没有出现断代情况,更没有产生新的文字系统。正因如此,历代典籍得以流传并保留至今”可知,历代典籍得以流传并保留至今的原因是汉文字体没有出现断代情况,更没有产生新的文字系统。。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说明方法的能力。
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引资料、列图表。说明方法的应用是为了让文章更加具体、准确,让读者更好地理解。
第一句“从甲骨文算起,汉字已有3500年以上的历史了”,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3500年以上”说明汉字历史悠久。
》》》》》》历年中考试题——2023年整理《《《《《《
第二句“汉文读物比起拼音文字更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汉文读物”和“拼音文字”作比较,说明汉文读物更能让阅读者的读解形象生动,意趣盎然,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
第三句“例如,看到……”,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例举了人们看到“萤雪”词,会联想到车胤以萤火虫的微光照书夜读和孙康映着雪光读书的情景,以此说明汉文读物比起拼音文字更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第五段中对句式整齐的特点是这样阐述的,“相邻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短语、句子,如果结构类型相同,字数相等,就会形成平行、整齐的句式结构,看上去悦目,使人产生一种句式均齐的美感”,所给对联中,首先上联和下联字数都是五字,字数相等。再看两联的结构,上联“室雅”和“花香”是两个主谓关系的词语,两句对应整齐。“何须大”和“不在多”对应整齐,所以此句符合结构类型相同,字数相等,构成了平行、整齐的句式结构,使人产生一种句式均齐的美感。 (三)(14分)
阅读《不喊冷的男孩》,回答下列小题。
不喊冷的男孩
①初冬的夜晚,我乘车从市里赶往我所在的那座小城。车刚出市区的时候,上来一对母女。母女俩扫视了一下车厢,妈妈轻声说:“后面人少。我们还是到后面去吧。“小女孩说:“后面不更容易……”妈妈说:“但受影响的人也少呀。”于是,两人便坐到了靠近车尾的座位上。
②上车没多久,这对母女便有了动静。接下来女售票员的表现让我感觉到她是一个称职的乘务人员。女售票..员一边大声地喊着:“挺着点,快,塑料袋。”一边迅捷地从司机身后的靠垫处扯出几个塑料袋来,扶着车座,跌跌撞撞地“跑”到车尾,塞给了母女俩。很快,车厢里便飘散着食物酸腐的味道——母女俩晕车,并开始呕吐了。
③这辆车是全封闭的,两侧的车窗打不开。有的乘客拧着鼻子,颇有些不满。售票员嘴里嘟囔着:“谁还没有个不舒服的时候!”“咣当”一声,就把车后部的天窗推开了,霎时,一股凉气压了下来——初冬的风,有些许的寒意。
④不一会儿,车尾的几个乘客便纷纷挤到了前边。车后边只剩下我、一个小男孩和他的母亲,以及那对在清新空气吹拂下明显好受了的晕车母女。
⑤天色逐渐暗了下来,天窗吹进来的风,变得更加凛冽起来。小男孩的妈妈问儿子:“你冷吗?”小男孩摇摇头说:“不冷!真的不冷!”妈妈还是把自己的外套披在了小男孩身上。
⑥车内,静的很。
》》》》》》历年中考试题——2023年整理《《《《《《
⑦这时候,又听见小男孩的妈妈问:“儿子,你冷吗?要不,妈妈给你把天窗关上?”“妈妈,我不冷,这样才凉快呢!”男孩说完之后,看了一眼旁边的小姑娘,关心地问:“妹妹,你冷了吧?”说着,便把妈妈加在他身上的外套披在了小姑娘身上。
⑧车内,一路的静寂。
⑨到达小城的时候,已是华灯初上,大家开始收拾行李准备下车。我发现,那对晕车的母女刚一下车,男孩立刻把女孩还给他的外套裹在了身上。
⑩下车后,男孩的妈妈唠叨了起来:“你不是说你不冷吗?我说关上窗户,你说不用,看冻成了这样……”她一边说,一边埋下头,给儿子紧紧地系好衣扣。男孩规规矩矩地站在妈妈面前,任由她含着无限疼爱地埋怨。
⑪末了,男孩低声地说:“妈妈,对不起。我想,开着窗子,旁边的妹妹和阿姨会好受点……” ⑫而此刻,那对晕车的母女已消失在夜色中,男孩的这句话她们已经听不到了。
⑬这个世界,好多暖心的话就这样独自飘散在风中,好多付出的人就这样默默地屹立在岁月深处,而沐浴过爱的恩泽的人,却浑然不觉。即便如此,呵护、扶持、帮助、关怀,这些人世的温暖依旧会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准时降临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⑭行走世间,人会偶感寒意,但温暖却无处不在。
(选文有改动)
15. 第②段加点词语“动静”具体指什么? 16.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小女孩母女扫视车厢后,选择坐在车尾的原因是什么?
(2)下车后,小男孩为什么“规规矩矩地站在妈妈面前,任由她含着无限疼爱地埋怨”?
17. 文中的“我”为什么感觉女售票员是一个称职的乘务人员?请结合第②段画线句的内容,有理有据地进行回答。
18. 第⑤段母子对话后,文中写到“车内,静得很”;第⑦段母子对话后,文中又写到“车内,一路的静寂”。两次对话后,文章为什么都强调车内很静?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19. 文章结尾句的含义是什么? 【15~19题答案】
【答案】15. 晕车呕吐
16. (1)自己晕车,怕影响别人 (2)一是对不起妈妈,二是认为为了那对母女值得。
17. 因为她发现刚上车的母女呕吐,一边大声喊,一边“迅捷”地“扯出几个塑料袋”,“跑”到母女身边,“塞”给她们,表现了对乘客的关爱,所以“我”感觉是一个称职的乘务人员。
》》》》》》历年中考试题——2023年整理《《《《《《
18. 强调车内很静,渲染了车上的氛围,烘托了温暖却无处不在的主题。文中说“好多付出的人就这样默默地屹立在岁月深处”,这里不光指那个“不喊冷的男孩”,也指乘客,他们被小男孩的行为所打动,理解并原谅了那对“肇事”的母女,展现了原本拥有的善良,烘托了温暖却无处不在的主题。
19. 生活在世上,有时难免会遇到困难、挫折等让人感到不舒服,但我们的社会却处处充满理解、宽容和爱,让人感到温暖。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理解。从“女售票员一边大声地喊着:‘挺着点,快,塑料袋。’一边迅捷……”和“车厢里便飘散着食物酸腐的味道——母女俩晕车,并开始呕吐了”,可知“动静”是指母女俩晕车呕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1)从②段“上车没多久,这对母女便有了动静”和“母女俩晕车,并开始呕吐了”,可知母女俩又晕车的毛病;从①段“母女俩扫视了一下车厢,妈妈轻声说:‘后面人少。我们还是到后面去吧。’小女孩说:‘后面不更容易……’妈妈说:‘但受影响的人也少呀。’”来看,她们不想影响别人。
(2)从⑨段“那对晕车的母女刚一下车,男孩立刻把女孩还给他的外套裹在了身上”和⑪段“妈妈,对不起。我想,开着窗子,旁边的妹妹和阿姨会好受点……”,可见,小男孩一是觉得对不起妈妈,二是认为为了那对母女值得。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理解。画线句主要写了人物的动作,“迅捷”“扯”“跑”“塞”等,写出了女售票员动作敏捷,表现她对乘客的关心。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理解。从第一段得知,时间是“初冬的夜晚”,后来“天色逐渐暗了下来”,因此,有渲染了特别氛围的作用;从结尾的议论“这个世界,好多暖心的话就这样独自飘散在风中,好多付出的人就这样默默地屹立在岁月深处,而沐浴过爱的恩泽的人,却浑然不觉。”“行走世间,人会偶感寒意,但温暖却无处不在”看,有烘托主题之意。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关键句理解。抓住三个短语,本句的意思便一清二楚了。“行走世间”,人生活在世界上;“偶感寒意”,偶尔会遇到困难、挫折等让人感到不舒服;“温暖却无处不在”,社会处处充满理解、宽容和爱,让人感到温暖。 (四)(11分)
阅读《自由要以邻为伴》,回答下列小题。
》》》》》》历年中考试题——2023年整理《《《《《《
自由要以邻为伴
①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勾画了一个未来社会的愿景——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自由要以邻为伴。
②邻者,可以是社会,也可以是自然。社会有动力,自然有活力。对社会,要融合;对自然,要敬畏。自由要以邻为伴的意思就是,自由要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③自由要以邻为伴,就是要树立视邻为朋友,视邻为伙伴的观念。古人说“虽有兄弟,不如友生(朋友)”,今人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都说明一个道理:要把自己置于社会大家庭之中。自己生活,也要让别人生活;自己追求幸福,也要允许别人追求快乐。让个人的自由成为别人自由发展的“助推器”,而不是“绊脚石”,更不是“灭火器”。
④自由要以邻为伴,就是要善于合作,善于沟通。陶潜有诗云:“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意思是邻居朋友经常来我这里,谈谈过去的事情,人人畅所欲言。既然是邻曲、朋友,就要“时时来”,就要“谈在昔”。只有“时时来”,勤走动,才能增进友谊;只有“谈在昔”,多沟通,才能求同存异。无数事实都证明:合作、沟通,使人与人之间、家与家之间、国与国之间……和谐相处,共享自由。
⑤自由要以邻为伴,就是要爱惜自然,敬畏自然。爱惜自然,我们就能尽享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不敬畏自然,自然就可能反噬我们。风景秀丽的肯尼亚内罗毕国家公园内,列车行驶在标准铁路上,而大象、长颈鹿等动物从桥梁式动物通道下悠然通过。人与动物,独乐、共乐,其乐融融。与之相反,由于人类的乱砍滥伐,南美亚马逊河流域的雨林正在以每年24000平方千米的速度消失,这相当于每小时有六个天安门广场那么大面积的雨林在消失。人类不理性的行为严重地破坏了当地生态系统,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断恶化。人类只有心怀爱惜和敬畏之情,才能与自然和谐相融,真正体验到自由的真谛。
⑥在社会主义新时代,自由只有做到了以邻为伴,才能有助于建立和谐社会,有助于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助于实现我们伟大的强国梦。
(选文有改动)
20. “自由要以邻为伴”的意思是什么? 21. 文章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22. 第③段画线句的含义是什么?
23. 阅读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1)一段时间以来,云南野象群离开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路游荡。它们沿途破坏,啃食庄稼……使当地财产遭受损失,人民生命受到威胁。
》》》》》》历年中考试题——2023年整理《《《《《《
(2)当地政府积极采取行动,“盯住象”,“管住人”。他们采取地面人员监守与无人机跟踪相结合的方式,24小时不间断地对象群进行监测,确保每头象都在监控范围内。同时,他们投入大量人力,出动各类车辆,适时择地设障堵截、投放象食……尽最大努力避免人象遭遇,确保人象安全。
当我们的邻伴野象群“自由”地闯入我们的生活,干扰了我们的自由时,你怎么看待我们人类的措施与做法?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20~23题答案】
【答案】20. 自由要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1. 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
22. 要把自己置于社会大家庭之中,与别人和谐相处,自己追求幸福,也要允许别人追求快乐。 23. 人类采取各种措施,避免人象冲突,充分践行了与自然和谐相处敬畏自然,敬畏自然界的生物。 【解析】 【分析】 【20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从文中搜集信息的能力。细读文章,我们可以从第二段中找出“自由要与邻为伴”的含义,即“自由要以邻为伴的意思就是,自由要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据此作答。 【21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此题考查的是论证方法及其作用。通常考查到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第⑤段画线句列举了“风景秀丽的肯尼亚内罗毕国家公园”和“南美亚马逊河流域的雨林”两个例子,运用了举例论证,同时这两个事例一正一反形成鲜明对比,所以这里又有对比论证。据此作答。 【22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中句子的理解。“让个人的自由成为别人自由发展的‘助推器’,而不是‘绊脚石’,更不是‘灭火器’。”一句用“助推器”“绊脚石”“灭火器”等比喻,生动形象的阐释与人和谐相处的原则,我们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要树立视邻为朋友,视邻为伙伴的观念,自己追求幸福,也要允许别人追求快乐。据此理解作答。 【23题详解】
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章的中心论点“自由要与邻为伴”来分析材料中云南野象群的事例。我们可以看出事例中人类的做法很好的印证了“自由要以邻为伴,就是要爱惜自然,敬畏自然”的观点,人类只有心怀爱惜和敬畏之情,才能与自然和谐相融,真正体验到自由的真谛,也就是说只有在充分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才能享受自然带给我们的快乐。
三、作文(50分)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原则,自由要以邻为伴,就是要爱惜自然,
》》》》》》历年中考试题——2023年整理《《《《《《
24. 命题作文
泰山、黄山……都是自然界壮美秀丽的山,理想、成就……都是人生要努力攀登的山,苦难、挫折……都是人生要跨越的山。
请以“面对那座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4题答案】 【答案】例文
面对那座山
面前的那座山,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有没有信心、决心去翻越这座山!
记得以前,我的语文成绩并不那么优秀,总是上不了90分,在82与88之间徘徊。在期末考试时,因为语文成绩不高,而降低了总分,所以拿不到前3名。当时我十分着急,老师多次找我谈话,说:“你的语文成绩不那么优秀,有想过是什么原因吗?是因为平时没复习?”我低着头一语不发,其实老师误会我了。我每天都预习、复习到深夜10点才睡,可是为什么成绩就提高不了呢?
这个问题就像一座大山,压在我心里,使我喘不过气来,整天无精打采的。有一天,妈妈看出来了。她和蔼可亲地问我怎么了。憋了很久的烦恼、痛苦,一下子化作泪水,像泉水般从眼睛里涌出来。妈妈一把把我抱进怀里,轻轻抚摸着我的头发,倾听我的哭诉。妈妈听后,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女儿,其实语文并不难学,关键的是要把课文弄懂、弄透,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不懂就要问。只要你已尽了力,用了功,成绩一定会有所提高的。妈妈相信你能战胜困难,创造高峰。”听了妈妈的这一番话,我不再哭了,擦干眼泪对妈妈说:“妈妈,我知道了。我一定会战胜它的。”说完,飞快的跑到房间里做起作业来。
从这一刻开始,我决定了!我要把语文成绩提高,超越班上的同学!于是,我比平时更加认真,更加努力地学习。课前我预习一遍又一遍,把练习题也做了,课文内容也熟透了;课堂上,老师提问题,我都积极举手发言,做好笔记;课后,把课堂上老师讲过的重点内容全复习一遍,并把老师布置的作业认真完成,还看课外书,并积累名言警句。
我日复一日地实行计划,终于,到了期末考试。我满怀信心进入考场,又满怀信心地走出考场。结果,我语文考到了96分!我兴奋极了,并不是因为分数高,而是因为我有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决心、恒心!
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
》》》》》》历年中考试题——2023年整理《《《《《《
困难,我终于战胜了你!我以后再也不怕你了,我还要感谢你,是因为你,让我有了信心、决心、恒心,来面对你眼前的山! 【解析】 【分析】
【详解】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面对那座山”。从题目给出的材料“泰山、黄山……都是自然界壮美秀丽的山,理想、成就……都是人生要努力攀登的山,苦难、挫折……都是人生要跨越的山”看,这里山既指有形自然的山,也指无形的山:正面的如理想、成就、目标等,反面如生活中所遇到的苦难、挫折、困难等。因而,在构思时,“那座山”可以是实指,如家乡的山、泰山、五指山等,叙写自己面对“那座山”相关的故事;“那座山”可以是虚指,叙写自己生活中取得的成就或困难、挫折等,叙写自己面对“那座山”的心态、做法。选择符合题意、深有感触的素材,抒写自己的成长体验和人生感悟,表达积极健康的思想。体裁上,可记叙,可议论,选择自己最能驾驭的体裁作文。 25. 材料作文
东汉时有一个少年名叫陈蕃。他自命不凡,一心只想成就大事业。一天,他父亲的朋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
上面这则材料至少给了我们以下一些有益的启示: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大事大业;长者的指导与教诲,有助于年轻人的成长;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人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不能自命不凡。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得抄袭,不要套作;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5题答案】 【答案】例文
成大事者需关注小节
东汉时有一个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他父亲的朋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陈蕃怀有成大事的胸怀固然可贵,但却不屑于做琐碎的小事,忽视小节,殊不知“屋”也是“天下”的一部分,“扫天下”又怎么能够排斥“扫一屋”呢?
由此看来,成大事者也需关注小节。
》》》》》》历年中考试题——2023年整理《《《《《《
纵观历史,可以看到,有许多人因关注小节而做出了大事情。
“别人讲话时,不要插嘴;别人站着时,不要坐下;和别人在一起,不要读书或看报;事先没有得到允许,不要看别人的书或写的东西……”这是美国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14岁时抄在笔记本上的部分“守则”。可以说,这都是些容易被忽视的小节,甚至是很拘束人的小节,然而,华盛顿却把它看作了自己成长所必需的“维生素”。假如他不关注小节,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很难想象他日后会受到众人的拥戴,当上美国总统。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处理国际事务时,非常关注小节。一次,在为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及夫人送行时,亲王的飞机刚起飞,我国送行的人们就散开准备离去,只有总理仍笔直地站在原地,并叫回了散开的人。正是他这种对待别人认为的小事时一丝不苟的态度,赢得了众多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许。由伟人们的例子不难看出,关注小节能够赢得人们的好感,从而获得众人的认可和支持。
关注小节,可以及时把握成大事的机会。一片草叶割破了手,鲁班发明了锯;一个苹果落地,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阿基米德发现了阿基米德原理 观察老鹰在空中飞行的动作,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开水壶的盖子被蒸汽顶起,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小节中包含着成大事的机会,包含着成大事的重要条件,他们正是因为关注了小节才抓住了成大事的机会,为自己成大事奠定了基础。
相反,忽略小节会贻误大事。一个滑落在跑道上的小铁片造成了空难,一份翻译错误的电文造成一场战役的失败。常言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可见,忽略小节往往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小节不仅关乎上文所论及的治国平天下这样的大事,其实也关乎修身齐家这一类的大事。成大事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内涵与目标。一个踌躇满志的青年,以天下事为己任,对他来说忧国忧民是大事;一个家庭主妇,心里装着全家老小,对她来说安排好一家人的生活是大事。无论其内涵如何,可能都需要他们在成就大事的过程中去关注小节,只有如此,才能在自己的生活领域内做出对个人或对社会有益的大事。
今天,关注小节不仅是国民素质的一种反映,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一些人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丢垃圾;在禁止吸烟的地方所随意吞云吐雾……这些看似小节,但不知小节不拘,大事难成。愿年轻的朋友们从小事上着手,在细微处努力,最终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 【解析】 【分析】
【详解】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是东汉时陈蕃的故事,从题干中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成就大事业”,可见其有远大的抱负。但再看其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可见其最小的理想都没能实现。当别人指出他的不足时,却表现自命不凡,振振有词,说什么“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不愿意接受他人的指导与教诲。由此,文章可从成大事者需关注小节;要虚心接受他人的教诲;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要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不能自命不凡等方面来立意文章。选择符合题意的素材,叙写成长中的人生经历或感悟,抒写自己的情感体验或人生感悟,表达积极健康的思想。体裁上,可记叙,可议论,选择自己最能驾驭的体裁作文。
》》》》》》历年中考试题——2023年整理《《《《《《
》》》》》》历年中考试题——2023年整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