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驷院士总结协和办学经验是提出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严格要求、严密方法、严肃态度”这一“三严三基”的方针,在国内医学界得到普遍认同,为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这样的基础是怎样一回事呢?年轻医生们怎样才能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呢?
首先要明确的是,打基础是一个过程。老医学专家们认为,临床医生们的这一过程需要5-10年时间才能完成,可以称之为“基础年”。这一阶段主要是当好住院医师,打下的医学基础质量,含金量。吴阶平院士认为,这10年是医生们的自然成长阶段,主要是感性认识,逐步取得经验积累和业务进步。
可现实中,许多年轻医生对从医头10年的基础积累过程缺乏认识,缺少思想准备,收获与进步不大,有不少人甚至停滞不前了或后退了,很难攀上第二或第三个10年的高层阶梯。
看一看前辈的做法,了解他们当年是怎样打基础的,无疑会对我们大有裨益。吴阶平院士讲自己做实习医生、住院医师时的经历,核心是“为做好医生学本领”。当时,不论在病房见习还是听课、读书,吴老都是本着学本领的目的,对临床中的所见所闻,教师和上级医生的言行举止,分析问题的方法,各种学术活动,都进行观察和思考,努力从中学到本领。他举例说,诊疗了几例阑尾炎后,感到临床表现、病理表现、手术难度有不少差异。遂给自己提出要求,术前尽量分析炎症的程度,腹膜腔内的反应,阑尾内有无粪石,阑尾的位置等,在病历中记录对上述问题的看法、根据。为达目的,在病史采集、体检、临床分析中更加细致周到。同一个病例,有意识地对待后,所取得的经验远多于一个简单的诊断。因此,学本领成为他成长的开始,也是人生的转折的开始。因为第一个10年的基础打好了,就很容易攀上吴阶平院士所说的医学人生的第二个阶段,即自学成才阶段。
吴英恺院士做实习医生、研究生、住院医生时的做法和体会斯,不着急、细心看、多思考、当好助手,从多帮到多会。他常常在鞋盒盒抽屉中练习打结的基本功。重视学会和掌握好“床旁艺术”,即细心听取病史介绍,系统进行体格检查,反复进行临床观察,在此基础上进行临床分析,做出临床判断。他要求自己每进一步都要在学术上有所进步,刻苦钻研,自强不息,勇于攀登。王澍寰院士做住院医生视也重视学本领,他介绍的钻研阑尾炎诊治绝活,其过程和方法有如一副精彩的金字塔攀登图。
初入医门,搭基础就是学本领,学的是临床专业技术的基本功,并不断实践,总结成自己的经验。同时,还要兼顾其他多个方面的基础学习和训练,如科学思维能力、与同事和病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能力、临床科研能力等,不断从理论上提高认识。经验和认识发生了质变,就会使自己的临床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客观地说,在5-10年的临床过程中,每位成功的医生都会有几次或多次这样的质变,每次都会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基础攀登的过程,就是这样的岁月的时空中不知不觉地逐步走完了它的历程,医生们也逐步地走向成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