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勇气》的作者帕克。j帕尔默是一位作家、教师、活动家。他独立地从事关于教育、共同体、领导、精神和社会变革等方面问题的研究。是美国高等教育协会的资深会员,也是幼儿园到十二年级的教师养成计划的创立者等等诸多称号。被誉为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最有影响力的领导者”之一。
本书是一本具有开创性的对教师生涯进行探索的书。作者以轻松的文笔,探讨教师的内心世界。观念发人深省,对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有很大启发。
利用寒假简单先看了一遍,有些理论和文字还没有读懂,没有理解,还需慢慢去品读。下面摘抄了一段:
“当我们把某种认定的方法技术捧上天的时候,就使得采用不同教法的老师感到被贬低,被迫屈从于不属于他们的标准。这时,他们必然会感受到痛苦。”
的确,在现实的教改实践中,时不时会有某种“教学方法”的流行,在流行的季节里,正如大家对“名牌服饰”的追随,不论内心是否真正认同,不论是否真的契合自身特质,大家都会自愿或不自愿的去使用,惟恐自己被排除在潮流之外。这样的使用,效果可想而知。做为一个普通教师,我不敢惶论这种流行的是与非,但我真的感受到“理性消费”的必要。当我们要选择某种“流行”的时候,我们应该先深入的去了解它,也深入的追问自己“这种方法所体现的价值是我所推崇的吗?我有推行这种方法的个性特质和优势吗?”。帕尔默认为“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的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这与我们中国的说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当我初遇“尝试教学法”的时候,那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的乐趣。而当年的激励纳粹“棒、棒、你真棒!”每次在别人的课堂听到就不自在,在自己的课堂使用也觉得羞愧,那时,我也会责备自己的落伍,而今,帕尔默终于令我释然,与其违心地痛苦地“时尚”,不如真实地坦然地放弃!
“也许课堂既不应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应以学生为中心,而应以主体为中心”
我们的教学经历了“学科中心说”“教师中心说”,而今已步入“学生中心说”,学生和学习过程比教师和教学过程更重要,教师的角色在促进者、学习同伴和必要的监控机制间转换。而帕尔默认为这几种方式均有启发性和优点,但又未能完全解决问题,要么教师成为权威,要么学生永远不会犯错。他提出应该以“第三事物”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专注这一“伟大事物”,构建复杂互动的真正学习“共同体”。在“共同体”中,没有单方面的教学者,也没有单方面的接受者,更没有单方面的成长者,它就是一个五行相生相克的“相互影响”的系统。在这样的系统里,真正的教学和教师的自我完善也就产生了。读到这里,帕尔默为我们描绘的美好愿景宛如就在眼前,只是,要实现它,真的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不过,我们已经上路了,不是吗?以主体为中心是不是又是一种新的“主体中心说”呢?
这本书不同的人读会有不同的感受,就像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一样,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和作者某些观点相符,会引起我的共鸣,他呈现了一个奇妙的心灵世界!还需反复去读,反复去琢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