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3个生字及有关词语。
3、了解《国歌》的创作背景,体会《国歌》表达的爱国情感,会唱《国歌》。
【重点难点】
1、指导朗读、背诵课文;体会文章的情感。 2、学会相关的字词。
【教学准备】
指导学生在课前学会唱国歌;磁带、挂图。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歌导入:
1、放磁带听国歌,让学生对国歌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告诉学生有关国歌的知识。
(《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创作于1935年,表达了中华人民顽强不屈、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后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板书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不认识的字看生字表或查字典;不理解的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或做上记号。
师巡视了解情况。
1、检查自学情况。
请两位学生读课文,及时纠正。
2、指导读好重点句: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二、交流讨论,理解字词。
1、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理解将不明白的地方坐上记号。
2、交流:
奴隶 被迫 中华民族 义勇军
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介绍“奴隶”的意思,告诉学生义勇军进行曲是指我们的国歌。“义勇军”指人民为了抗击侵略者自愿组织起来的军队,特指我国抗日时期人民自动组织起来的一种抗日武装。
三、指导写字
义:强调笔顺,提醒学生注意撇比捺高,下平稳。
隶:第四画是竖钩,第五画是点。下方张开。
族:左狭窄,右宽大,右边撇横下一个矢。
边指导,边示范。学生练习时强调写字姿势。
四、作业:
一、指名读课文,导入新课。
及时纠正存在问题。
二、品读课文。
1、指导观察图画
图上讲了什么故事?这些发生在什么时候?
2、介绍故事的背景:
当时的中国处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内忧外患,三座大山紧压在头上,只有起来反抗才能救自己救国家。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部分,要求:不理解的做上记号。
(2)交流讨论不理解的地方。
(3)反复读,思考,体会。生自由提问。
(4)重点理解“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想象当时的情景。(亿万人民团结起来,誓死抗日。)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
2、自由练读,体会诗情。
3、指导朗读:呼吁、紧急。教师领读与学生自由结合起来。
4、指导朗读课文的第二部分
指导朗读:“起来”一声比一声豪迈,一声比一声富有激情。“前进”渐弱。
教师示范读,学生展开想象。
三、齐唱国歌,情感升华。
国歌是烈士们用鲜血谱写的,代表着民族的尊严。在国歌响起的时候人们常常不禁热泪盈眶。每一周我们总要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在升旗时要求我们立正、行队礼。
齐唱国歌。
课堂练习
族( ) ( ) ( ) 义( ) ( ) ( )
2、抄写词语P8第3题2遍。
3、说说“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与背诵课文。
2、学会11个生字及相关词语。
3、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4、了解长城、京航大运河的简单知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读文,感悟;学习相关生字词。
【教学准备】
有关运河和长城的资料、图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运河和长城的图片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简介运河和长城的有关知识。(长城:在春秋战国时各国为了相互防御,在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为了防御北方匈奴,将秦、赵、燕三国的北方长城予以修缮,连贯为一,俗称“万里长城”。明代18次修筑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总长约6700千米,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工程之一。)
2、板书课题 2、长城和运河
二、指导初读课文
1、 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录音示范读课文,学生注意感受范读的语调、语感。
2、学生反复练习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将课文读清楚、读明白、读流利。
3、对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
检查自读
(1)指名分两部分读。及时正音。对生字可从字的音、形、义等方面去识记,让学生口头组词,体会字词意思。
驾(驾驶)(驾御)(驾车) 折(折纸)(曲折)(打折)
嘉(嘉奖)(嘉宾)(嘉峪关) 谱(谱写)(歌谱)
(2)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
(3)分角色指名读课文。多种形式指名读课文,直至读通顺、读流利,读明白。
指导读好有关句子
我/ 驾驶着飞机/ 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 出现在/ 我的眼前:像/ 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万里长城/ 谱写了/ 不朽的诗篇。是谁/ 创造了/ 这/ 人间奇迹?是/ 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三、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
嘉:区别于“喜”,将下面的“口”改为“加”第九画横要长。
朽:左右结构,右边是横下竖折折钩,横和木旁的横平齐。
蜿:区别于“碗”,第十三画是横折钩。左窄右宽。
边指导边示范。
学生在练习册上描红练写。强调握笔姿势和坐姿。
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驾驶 曲折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创造
2、男女分角色读课文的第一、二部分。要求比较一、二部分有什么共同之处。 交流,介绍这种方法在诗歌中叫做“反复”
精读课文
过渡引入:作者是从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呢?
学生起齐读相关部分。你从哪儿看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引读——(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这景象很奇异,这一句该怎样读?指导读好这一句。
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
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交流。出示有关长城的图片。
远远望去,长城像什么在大地上?指导说话(长城像巨龙一样盘旋在大地上。……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相机板书:巨龙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引说: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它是—— 指导说话。指导读好这两句话。试背。
启发思考:读了这两句话,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理解“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过渡:万里长城是这样的雄伟、壮丽,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
运河的奇异表现在哪儿?
引读:运河像…… 及时板书:绸带
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风景秀美)你从那些词可以看出?
及时板书: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引读: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
介绍: “京杭大运河”是运河的全称。再读这两句,试背,思考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作者把“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可见中华民族的祖先——?师生对答末两句。
指导朗读全文。先欣赏配乐朗诵,再让学生练习朗读。
练习背诵
结合板书,回顾课文内容,尝试背诵。
课堂练习
P11第四题 指导说话。
附板书:
长城 巨龙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东(山海关) 西(嘉峪关)
运河 绸带 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北(北京) 南(杭州)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18个生字,其中6个只识不写,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重点难点】
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南沙群岛。
【教学准备】
挂图、资料、投影、磁带。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挂图,显示南沙群岛概貌。
简介南沙:宽广无垠的大海真美呀,浪花飞溅,蔚为壮观。一派“烟波荡荡接天河,巨浪悠悠通地脉”的迷人景象。这就是祖国的南大门,美丽富饶的南沙群岛。
板书课题:3、美丽的/ 南沙群岛 指导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
1、学生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尝试识记。
2、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要求读清字音,读通句子,将不理解的做上记号。标上自然段序号。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及时纠正。
重点正音:辽阔 簇 讴歌 繁衍 海域 碧波浩淼
4、反复练习读课文,让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思考每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三、感知全文内容
引导学生边读边看图边思考:(出示中国地形图)南沙群岛位于------------。
口头回答:南沙群岛是祖国的---------也是------------。
在课文中画出有关句子,齐读这三个句子。
教师小结: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不仅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而且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指导识字、写字
巩固生字词
认读生字词,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浩瀚 海域 岛屿 辽阔 繁衍 星罗棋布 心旷神怡
查字典,说说带点字的意思。
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
礁:看清结构,左右结构,左小右大。
域:左右结构,“或”上有撇。
2、指导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练写。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1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康复、意外”造句。
3.能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有关词语,自己解决问题。
4.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桑兰面对重大不幸,坚强乐观,积极对待人生的精神。
【重点难点】
学会带问题读课文,自己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示图)同学们,你们知道她是谁吗?(桑兰)
2.介绍桑兰:我国女子体操队员,1981年2月生,浙江人,曾多次参加重大国际比赛,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3.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桑兰,(板书课题)齐读。
过渡: 桑兰所必须“承受”的“一切”是什么?她是怎样“承受”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少字。
2.检查。
(1)出示词语。
体 操 选 手 国 际 赢 得 第 四 届
摔下来 固定套 询 问 治 疗 脊 椎
配 合 毅 力 瘫 痪 气喘吁吁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注意操、赢、摔、疗、椎等字音)
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自由轻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
4.讨论交流。
(1)失声痛哭: 控制不住而大哭起来。
(2)剧痛: 剧烈的疼痛。
(3)气喘吁吁: 上气不接下气。
5.全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
思考:桑兰承受的“一切”指什么?那么,她面对着突如其来的打击,她是怎么承受的这一切的?
三、理清脉络。
第一段(第1节):些桑兰迅速成长的过程。
第二段(第2节):些桑兰在运动会上意外受伤。
第三段(第3-6节):写桑兰以顽强的毅力,勇敢的面对挫折。
第四段(第7节):写桑兰以惊人的毅力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赞誉。
四、指导书写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