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对于我们的健康有着很大的意义,是我们的身体至关重要的部位之一,那么面对胃痛的状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胃痛吃什么才比较好呢?所以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准备了针对七种不同胃痛状况的治疗方法,都是实际有效的哦!现在就具体来了解下吧!
目录
1、胃痛的基本介绍 2、胃痛的原因
3、胃痛怎么办 4、儿童胃痛怎么办
5、孕妇胃痛怎么办 6、酒后胃痛怎么办
7、胃痛的民间治疗偏方 8、胃痛吃什么好
胃痛的基本介绍
胃痛,中医病证名。多由外感寒邪、饮食所伤、情志不畅 和脾胃素虚等病因而引发。胃 是主要病变脏腑,常与肝脾等脏有密切关系。胃气郁滞、失于和降是胃痛的主要病机。治疗以理气和胃为大法,根据不同证候,采取相应治法。
胃痛发生的常见原因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等几个方面,导致胃的气机阻滞,胃气失于和降,不通则痛而成。其病变部位在胃,与肝脾有关。临床辨证当分寒热、虚实、气血。一般以饮冷受寒而诱发,胃脘冷痛,得温则舒者属寒;脘痛灼热、痛热急迫者属热;脘痛且胀、嗳气则舒者属气滞;痛如针刺、痛有定处者属血瘀;得食痛甚、拒按者属实;得食痛减,喜按者属虚;若嗳腐吞酸,恶心厌食者属食滞。治疗以理气和胃止痛为原则,并根据寒热虚实证候,分别采取不同的治法。
实证
寒邪客胃:胃痛暴作,恶寒喜暖,泛吐清水,口不渴喜热饮,或伴恶寒,苔薄白,脉弦紧。
饮食所伤:胃脘胀满疼痛,嗳腐吞酸,嘈杂不舒,呕吐或矢气后疼痛减轻,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
肝气犯胃:胃脘胀满,脘痛连胁,嗳气频频,心烦易怒,吞酸太息,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诱发,苔薄白,脉弦;
瘀血停滞:胃痛拒按,痛有定处,食后痛甚,或见呕血便黑,舌质紫暗甚或有瘀斑点,脉细涩。
虚证
脾胃虚弱:胃痛隐隐,泛吐清水,喜温喜按,纳差神疲,甚或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苔薄白,脉虚弱或迟缓。
胃痛检查
1.胃液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酸分泌常有障碍,尤以胃体部慢性萎缩性胃炎时最严重。
2.胃脱落细胞检查是一项较简单的诊断方法,在胃镜直视下,胃内可疑处刷取细胞作脱落细胞学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3.血清壁细胞抗体试验血清胃泌素测定:多数胃体胃炎,血清壁细胞抗体常呈阳性,而血清胃泌素多升高。相反,胃窦部胃炎则血清壁细胞抗体多呈阴性,而血清胃泌素降低。
胃痛的原因
一是由于忧思恼怒,肝气失调,横逆犯胃所引起,故治法以疏肝、理气为主。
一是由脾不健运,胃失和降而导致,宜用温通、补中等法,以恢复脾胃的功能。
导致胃痛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工作过度紧张、食无定时、吃饱后马上工作或做运动、饮酒过多、吃辣过度、经常进食难消化的食物等。胃痛可能有若干因素,但大多数是由胃酸反流引起的。
也就是原本待在胃内的液体逆流入食道。这些消化液中含有氢氯酸(盐酸),这是工业上用来清洁金属的腐蚀性物质。尽管胃有保护膜,以免受胃酸侵蚀,然而,食道却缺乏此保护层。
因此,当胃酸逆流人食道时,会引起灼热,有时严重到你以为是心脏病发作。引起胃痛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大吃大喝,但这并不是唯一原因。有些人并未暴饮暴食,但也患胃痛。
其实,胃痉挛就和食物没有一点关系,它绝大多数起因于精神原因,生气、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等都可能引起胃绞痛。胃部是我们体内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在正常状态下,它应该是不停蠕动,将食道送下来的食物绞碎。如果它的蠕动不正常,就会妨碍消化和吸收,令过量气体积聚,形成胃气,中医称这情况为「呆滞」。
胃呆滞时,吃下的食物不能实时磨碎、送到肠道,因而被迫滞留胃中,半处理过的食物就会任意发酵发臭,形成酸腐气味,亦即口气,同时亦会有胃胀的征状。
当胃部出现溃疡,幽门螺旋菌就会寄生于伤口,导致溃疡处经常发炎;即使用药杀灭细菌,如果饮食恶习不改,溃疡愈合之后,依然会不时觉得疼痛。
另外,中医学视人为一个整体,脏腑之间互为影响。肝若过热,会影响胃液的分泌,这情况称为肝气犯胃。以五行学说解释,肝属木,脾属土,而木克土,因此肝火过盛会令胃部同样过热不适。
1.肝气犯胃。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之疏泄失调,横逆犯犯胃,气机阻滞,胃失和降则胃脘头痛正如沈金鳖所说:“胃病,邪干胃脘病也。惟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若气郁化火,可致疼痛加重;火郁日久,致肝胃之阴亏耗,则病程每多缠绵;如久痛入络,络脉损伤,则见吐血,便血等症。
2.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过食生冷肥甘之品,以致脾胃受伤,食滞中焦,气机不利而产生胃脘疼痛。或因寒凉伤中,胃阳被遏,正邪交争,而胃痛乃作。
3.脾胃虚弱。病后脾胃受损或素体脾胃虚弱,中阳不振,寒从内生,以致脾不运化,胃失和降,而发生疼痛。胃阴素虚或病久阴伤,胃失濡养,胃气不和亦能发生疼痛。
上述病因,既可单独致病,又往往相互影响,而出现寒热互见、虚实错杂、阴阳并损之证候,临证时必须灵活掌握。
病因病机
寒邪客胃
胃为五脏六腑之大源,主受纳腐熟水谷,寒邪客于胃中,凝而不散,阻滞气机,可致胃气不和而疼痛;
饮食不节
饥饱无常,或过食甘肥,食滞不化,气机受阻,胃失和降引起胃痛;
肝气犯胃
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失条达,横逆犯胃,亦可发胃痛;
劳倦内伤
劳倦久病,脾胃虚弱,可致脾阳不振,胃失温养,内寒滋生,中焦虚寒而痛;
气滞血瘀
气滞日久,瘀血内结,气滞血瘀阻碍中焦气机,而致胃痛发作。
判断胃痛,比较正确的方法是以疼痛的位置为主,例如:左上腹疼痛或左上腹不适,并将疼痛的时间,如饭后一小时、空腹等,及所伴随的症状做完整说明,如打嗝、胀气、胸闷、恶心,呕吐等,以便于医生的诊断与治疗。具体来说,你可以按以下四个步骤说明。
1、疼痛的位置
胃位于上腹部,胸骨下放凹陷、肚脐上方(靠近心窝处)处。如果将肚子划分为四个区域来看,左侧偏中上的部分这一区域的疼痛,最有可能是胃痛。不过,也有可能是食道、十二指肠、胆、肝或胰等疾病引起,所以还需要以疼痛的时间、伴随症状等,作为判断的准则。
2、疼痛时间
胃痛是发生在餐后或餐前食用某些食物后?或在过饥过饱暴饮暴食等状况下发生的。由于胃不适大多与进食有很密切的关系,因此,从饮食的时间、习惯、内容、种类等作为辨别的准则,也较有准确性。
3、观察症状
胃不适伴随症状繁多,如打嗝、胀气、恶心、呕吐、腹泻、胸闷等,由于每种疾病表现的症状不同,如果伴随胸闷烧心、吐酸水、打嗝等症状,可能是食道疾病;假如伴随空腹疼痛、饱胀饿痛、打嗝具酸味、甚至吐血等症状,可能是胃溃疡,但如果打嗝、黄疸、发烧等症状,与胃可能无关,或是胆囊的问题。因此不能忽视腹痛外所伴随的各项症状。
4、到医院检查
如果情况复杂,难以判定是哪个位置不舒服及发作的时间与疼痛的性质,应马上到医院请医生帮助诊断与检查,这才是最直接且准确的方法。
专家建议,认为自己有胃痛症状的人,最好不要因为上腹部一痛就断定为"胃痛",急到医院诊察,告诉医生自己是"胃"痛,这样可能会造成误诊或是延迟病情。最好以疼痛的位置及症状的表象来形容病况,在经全面的诊断后,才能认定是否为"胃"的问题。
胃痛怎么办
1.邪客胃型
证见
胃痛暴作,畏寒喜温,得温痛减,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
散寒止痛。
方药
1、主方:良附丸(谢元庆《良方集腋》)加味处方:高良姜12克,香附10克,荜拔10克,吴茱萸、陈皮、炙甘草各6克。水煎服。
2、中成药胃气痛片,每次5片,早晚各服1次。
3、单方验方:荜蔻散(方药中等《实用中医内科学》)处方:荜澄茄、白豆蔻各等份,共研细末,每次服1.5~3克。
2.饮食停滞
证见
脉弦滑。
治法
消食导滞。脘腹疼痛胀满,嗳腐吞酸,恶呕,大便不畅。舌苔厚腻。
方药
1、主方:保和丸(朱丹溪《丹溪心法》)处方:神曲12克,山楂15克,莱菔子12克,法半夏10克,茯苓12克,陈皮6克,枳实10克,连翘12克,布渣叶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保济丸,每次1瓶,每日2~3次。
3、单方验方:鸡香散(方药中等《实用中医内科学》)处方:鸡内金、香木缘各10克,共研细末,每次服1~2克。
3.肝气犯胃型
证见
胃脘胀痛,疼痛连胁,嗳气频繁,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苔薄白,脉弦。
治法
疏肝理气和胃。
方药
1、主方:柴胡疏肝散(张介宾《景岳全书》)处方:柴胡、枳壳、赤芍各12克,香附10克,郁金12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⑴气痛散,每次2克,每日3次。
⑵金佛止痛丸,每次1~2瓶,每日2~3次。
3、单方验方:姜附散(方药中等《实用中医内科学》)处方:姜黄18克,香附(炒)15克。共研细末,每次2~3克。
4.肝胃郁热型
证见
胃脘灼痛,痛热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治法
疏肝泄热和胃。
方药
1、主方:化肝煎(张介宾《景岳全书》)处方:栀子12克,牡丹皮10克,白芍15克,陈皮6克,青皮10克,吴茱萸6克,黄连10克,蒲公英30克,佛手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叁九胃泰颗粒冲剂,每次1包,每日2次。
3、单方验方:柴胡公英汤(刘国普验方)处方:柴胡12克,白芍15克,枳实12克,蒲公英30克,法半夏、黄芩各10克,砂仁6克(后下),甘草6克。水煎服。
5.瘀血停滞
证见
胃痛日久,痛有定处而拒按,痛如针刺或刀割,或见吐血黑便。舌质紫暗,脉涩。
治法
活血化瘀。
方药
主方:失笑散(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丹参饮(吴谦《医宗金鉴》)。
加减
处方:蒲黄、五灵脂各10克,丹参15克,檀香6克,砂仁6克(后下),延胡索12克,香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吐血或黑便者,可加三七末6克、白及15克。2、中成药金佛止痛丸,每次1~2瓶,每日3次。3、单方验方⑴五枯散(方药中等《实用中医内科学》)
单方验方
瘀阻胃痛方(武汉市中医院验方)。
处方:当归、丹参、乳香、没药、白芍、甘草、海螵蛸各30克,共研为末,每次8克,每日3次。
6.胃阴亏虚型
证见
胃脘灼痛,嘈杂似饥,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
养阴益胃。
方药
主方:一贯煎(魏之琇《柳洲医话》)
加减
处方:北沙参15克,麦冬12克,生地黄15克,枸杞子12克,当归6克,白芍15克,川楝子10克,佛手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中成药
珍珠层粉,每次2克,每日3次。
单方验方
⑴百合丹参汤(方药中等《实用中医内科学》)
处方:百合30克,丹参20克,水煎服。
⑵阴亏胃痛方(郭海峰《新中医》1974)
处方:沙参、麦冬、天门冬、白芍各12克,糯稻根、太子参各15克,佛手9克,砂仁3克。水煎服。
7.脾胃虚寒型
证见
胃脘隐痛,泛吐清水,喜温喜按,纳差,便溏,神疲乏力,或畏寒肢冷。舌淡,脉细弱。
方药
主方:黄芪建中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处方:黄芪18克,白芍15克,桂枝10克,白术12克,党参15克,干姜6克,木香6克(后下),大枣5枚。水煎服。
中成药
⑴胃乃安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
⑵香砂六君子丸,每次9克,每日3次。
⑶附桂理中丸,每次1丸,每日2次。
3、单方验方:虚寒胃痛方(于瑞珍等《山东中医杂志》1984.2)处方:党参、黄芪各12克,干姜10克,茯苓、白芍各20克,炙甘草15克。水煎服。温中健脾。
其他疗法
1.贴敷疗法
⑴老生姜60克,葱30克,捣烂炒热,趁热敷痛处。
⑵食盐250克,炒热用布包好,热熨腹部,冷后再炒再熨,每次敷半小时。
2.埋线疗法
以下叁组穴位轮流使用,用羊肠线埋植。
①足叁里(左),胃俞透脾俞;
②中脘透上脘,足叁里(右);
③下脘,灵台,梁门。每次间隔20~30天。
3.针灸疗法
1、艾灸
中脘,足叁里,神厥。适用于虚寒性胃痛。
2、刺灸法
实证
治则疏通瘀滞,和胃止痛。
处方中脘内关足三里。
方义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之所会,可以健运中州,调理气机;内关宽胸解郁,行气止痛;足三里乃足阳明胃经合穴,“合治内腑”可疏调胃气,导滞止痛。
随证配穴寒邪犯胃—胃俞,饮食停滞—梁门,肝气犯胃—太冲,气滞血瘀—膈俞、公孙。
操作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寒气凝滞可温针灸,或背俞拔火罐。
虚证
治则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处方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
方义脾胃虚弱,中阳不振,运化失职,升降失常,取胃之募穴中脘,健运中州,理气止痛;配胃俞,俞募相合,和胃健脾;脾俞乃脾经背俞穴,温运中焦;足三里为胃之合穴,调理脾胃,理气止痛。
随证配穴虚寒甚—气海、关元,胃阴不足、虚火上炎—内庭。
操作毫针刺,补法,亦可温针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3、穴位注射法
选穴参照刺灸法穴位。
方法选维生素B1或维生素B12,或当归注射液,穴位可交替使用,每日1次,每穴注射0.5ml。
4、耳针法
选穴胃脾神门交感十二指肠耳背脾
方法毫针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亦可揿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5日更换1次。
4.饮食疗法
⑴砂仁煲猪肚
猪肚250克,砂仁10克,共煲至猪肚烂熟,盐调味服食。适用于肝气犯胃型。
⑵豆腐石膏汤
生石膏30克,豆腐2块,加适量水煲2小时,调味饮汤。适用于肝胃郁热型。
⑶百合糯米粥
百合30克,糯米60克,加水煲粥,粥将成加入冰糖适量,熔化后服食。适用于胃阴亏虚型。
儿童胃痛怎么办
学龄期(7~14岁)的孩子如果患胃病,有时候会感到不规律的腹痛,持续时间不一,而且有的溃疡还不一定伴有腹痛感,这让早期发现确诊更加困难。患儿还可能觉得胸骨下方不舒服,部分紧张的家长甚至会担心是不是心脏出了问题。
学龄前(3~6岁)儿童对腹痛已经有了模糊认识,但是仍不能准确区分疼痛位置。“来就诊的学龄前儿童,超过80%都说自己是肚子痛,可是一检查,压痛点明显在上腹部。”所以很多家长会在孩子的“误导”下怀疑是肠蛔虫在作怪,使得真正的病因迟迟未被发现。
至于婴幼儿(满月~3岁),他们还不能表达自己的感觉,一旦感到腹痛,往往会啼哭不止、食欲不好、厌食、呕吐、消化道出血等,还会有黑便、血便等症状。正因为婴幼儿不能自述病史,家长如果再粗心大意,或者对上述症状自行曲解和处置,导致被送来医院的这个年龄段的患儿,往往病情相对严重。
儿童胃病常见五大原因
父母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孩子容易得胃炎
成人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超过半数都是在儿童时感染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以“人—人”、“口—口”为主要的传播方式和途径,在家庭内有明显的聚集现象,父母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其子女的感染机会比其他家庭高得多。有的父母长辈在给婴幼儿喂奶时,先自己用嘴试试牛奶的凉热,还有的家庭所有成员共用一个漱口杯,中国家庭还不习惯用公筷,所有筷子都在一个盘子里夹菜,这些习惯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可能。
家长开食店,孩子胃遭殃
家长开食堂,往往就会忽视掉对于儿童饮食结构以及食用量的控制,从而导致儿童的胃部受到损伤。另外,儿童是非常喜欢模仿家长的,如果家长的饮食习惯不够健康的话,那么儿童的饮食习惯也会出现问题。因此想要保护好儿童的胃部,家长就要做好榜样。
换牙期,胃病或由牙病起
牙齿是消化食物的第一道工序,需要给胃“把好关口”。如果在嘴里没有被咀嚼到位,食物到了胃里,胃的蠕动和胃酸分泌也就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久而久之就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家长从小就应教育孩子保护牙齿,养成每天两次刷牙的习惯,尤其是睡觉前的一次。同时不提倡小孩子用牙签,给孩子剔牙时,应该用牙线替代牙签。
滥用退烧药,损伤胃黏膜
孩子生病,不少家长爱擅自施药,殊不知这样可能适得其反,虽然暂时缓解了不适症状,却可能导致孩子的胃黏膜损伤。小儿胃黏膜的血管丰富,但是各种消化酶的分泌少而且活力低,消化功能差。况且儿童的体质和胃黏膜的个体差异大,一些比较常见的抗生素和退烧药,成人服用问题不大,但是孩子可能受不了。区文玑提到,更有家长看这种退热药没效果,就换别的药来逐个用,无意中将孩子的胃当成了“实验室”。
儿童生病用药时应该注意,尽可能选择对胃影响小的药物,以减少胃黏膜损伤。一些退热镇痛药可以放在餐后吃,或者同食一些护胃药,避免给婴幼儿空腹服药。给孩子去热也不一定非服药不可,还可以选择物理降温,但最保险的办法还是及时就诊,听取医生意见。
上学就胃疼,是不是装病?
孩子的不良情绪、精神问题和学习压力等,可能会导致一些身体症状,临床上也发现一些儿童胃病与此相关。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导致的儿童胃炎,通过抗幽门螺旋杆菌药物治疗,通常1~2周就会产生明显疗效,但是这种孩子来说效果不佳。
情绪引发的胃病问题,并不是一个罕见的现象,而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比如,升学考试压力大的孩子、初次住校的孩子等等,这些孩子都会因为紧张的情绪或者压力而患上胃痛、胃炎等疾病。所以绝不能认为儿童的胃痛是装出来的。
遇到这种情况,在医院确诊后,家长要学会正确引导。在让孩子坚持服药的同时,和孩子多沟通,保证其休息时间。不要给孩子增加压力,创造一个轻松和相互理解的家庭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药物发挥最佳疗效,让孩子尽快康复。
孕妇胃痛怎么办
孕妇胃疼不必太过紧张,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即可。
1、适当减少饮食量
因为孕期激素和子宫压迫的原因,肠胃功能会减退,而很多孕妇又在孕期大量进食高营养食物,导致胃部超负荷运转,造成胃痛。所以应适当减少每次的进食量,尤其是其中含糖量较高的食物应减少进食。胃痛时可以喝点粥和汤类。
2、半坐卧位
如果孕妇胃痛感觉强烈,疼痛难忍时,采取半坐卧位可以减轻疼痛。
3、穴位按摩
(1)揉内关:内关穴位于手腕正中,距离腕横纹约三横指(三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在两筋之间取穴。用拇指揉按,定位转圈3-6次,两手交替进行,疼痛发作时可增加。
(2)点按足三里:足三里穴位于膝盖边际下三寸(相当于四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在胫骨和腓骨之间。以两手拇指端部点按足三里穴,平时3-6次,痛时可增加,手法可略重。
4、药物治疗
对于孕妇来说,药物治疗是最后的手段,而且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否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哦!这是因为孕妇的身体状况与平时并不相同,需要考虑的因素也增多了。当然,如果情况确实不好的话,那就必然需要去医院进行治疗了。
孕妇胃痛预防
孕妇在日常生活中数以饮食,少吃多餐,适当运动,是可以有效预防和缓解胃痛的。预防胃痛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的饮食,少食多餐
三餐定时、定量、定点,一天也可以吃4~5餐,吃饭时间最好控制在30~60分钟。进食的过程要从容,心情要愉快。三餐都不宜被忽略或合并。吃饭的时候最好固定在一个气氛和谐温馨的地点。且尽量不被外界干扰而影响或打断用餐。
2、食用新鲜食物,少吃刺激性食物
少吃酸辣食物,平时的饮食应供给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利于保护胃黏膜和提高其防御能力,并促进局部病变的修复。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同时注意营养的均衡。
3、适当进行运动锻炼
饭后半小时内不要躺倒,吃饭时尽量坐直,可避免胃酸上返。日常可以适当锻炼: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立,双手轻放膝上,身体微向前弯。深吸一口气,吐气时轻慢收缩腹部肌肉,但一定不要勉强用力,否则会感到不舒服。将肺部气体排出,放松肌肉。保持该姿势5~20秒,不要憋气,重复4~7次。这个动作对缓解消化不良与便秘很有帮助。
孕前已有胃病的孕妇,或者无法鉴别胃炎还是妊娠引起的胃痛,建议到医院去看看,防止胃部不适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