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1:5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13小时前
在潘赞化担任芜湖海关监督期间,他展现了一段深情的过往。他为青楼女子张玉良赎身,这份深情厚意促使张玉良改姓潘,以示感激。潘赞化欣赏张玉良的聪颖与才情,尤其对绘画的热爱和天赋,因此他聘请教师,全心全意地培养她。
七年,张玉良考入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在潘赞化的资助下,她远赴法国,先后在里昂中法大学和巴黎国立美专深造,与徐悲鸿成为同窗。在意大利,她游学于罗马美术学院的油画班和雕塑班,进一步提升艺术造诣。
十七年,张玉良归国,开始了她的艺术教育生涯,担任上海美专西画系主任和南京大学油画教授。她的画作备受瞩目,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奠定了她在画坛的地位。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再次旅法,画作在法国、瑞士等多国展出,受到高度评价,法国和博物馆甚至英国皇家学院都收藏了她的作品,如巴黎国立现代美术馆的《张大千头像》和《浴后》水彩画。
西方画坛对张玉良的艺术才华给予了极高的赞誉,她被尊称为绘画与雕塑双料艺术家。1959年,她荣获巴黎大学颁发的“多尔烈”奖,这是对她艺术成就的最高肯定,由巴黎亲自颁发。1977年7月,潘玉良在巴黎病逝,安葬于巴黎市公墓,墓碑上刻有“潘玉良艺术家之墓”。1984年,她的遗作两千余件被安徽省博物馆从巴黎运回,部分作品曾在桐城县博物馆展出,她的艺术遗产得以永久流传。
潘赞化(1885—1959),字赞华,号世璧,晚号仰聃。西乡(今练潭乡潘楼村)人。现代知名人士、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