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世纪我国土地改革的内容分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3:22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1 13:21

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根据地的土地路线规定: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意义:调动了一切反封建因素,保证了土地的胜利。

  2、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的土地: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意义:减轻封建剥削,提高农民抗日和生产积极性;保障地主利益,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3、战争时期:区土地改革,按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实行耕者有田,农村人口平分。贯彻区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消灭封建剥削,发展农业生产。意义:使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和生产的积极性,成为战争迅速取胜的可靠保证。

  4、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建国初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特征: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意义: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土地改革以后,引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大规模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涌现的农业劳模是耿长锁。

  1953至1956年开展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实行“自愿互利”原则,方法是“典型示范逐步推进”,主要步骤有:互助组—社会主义萌芽;初级社—半社会主义性质;高级社—完全社会主义性质。到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

  5、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和一平二调(绝对平均分配、无偿调用公私财产),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结果: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影响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