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5 15:5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5 15:46
《兰亭集序》是东晋时代王羲之的代表作,不仅在文字上文采斐然,字字珠玑,还以其独特书法艺术展现出独特魅力。整篇文章情感丰富,从乐、痛、悲的情感线索中展现出深邃的思想。在结构和章法上,以情感为线索,叙中有情,以情说理,情感色彩迥异,却过渡自然,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造诣。
《兰亭集序》的书法艺术尤为突出,其通篇气息淡和空灵、潇洒自然,用笔遒媚飘逸,大小参差,既有精心安排的艺术匠心,又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自然天成。其中,相同的字写法各异,如“之”、“以”、“为”等字,各具特色,特别是“之”字,达到了艺术上多样与统一的效果。这些都体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独特风格,展现了其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兰亭集序》在结构和章法上的精妙绝伦也令人赞叹。它以情感为线索,叙中有情,以情说理,情感色彩丰富而过渡自然,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表达能力。
《兰亭集序》的书法艺术更是达到了高峰,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从唐人的摹本中,仍可见其“龙跳虎卧”的神采,线条的使转惟妙惟肖,不仅墨色自然,而且下笔的锋芒、破笔的分叉和使转间的游丝也十分逼真,从中可以窥见王羲之书写时的用笔技巧。
《兰亭集序》的真迹据说被李世民置其墓中,但从唐人的摹本中,仍可见其独特魅力。现存最接近王羲之真迹的摹本是“神龙本”,它是由冯承素摹制的,线条的使转十分逼真,墨色自然,下笔的锋芒、破笔的分叉和使转间的游丝也十分逼真。
《兰亭集序》是世人公认的瑰宝,始终珍藏在王氏家族之中,一直传到他的七世孙智永。智永少年时即出家在绍兴永欣寺为僧,临习王羲之真迹达三十余年。智永临终前,将《兰亭集序》传给弟子辩才。辩才擅长书画,对《兰亭集序》极其珍爱,将其密藏在阁房梁上,从不示人。
《兰亭集序》的传承历经波折,最终被唐太宗得到。唐太宗得到《兰亭集序》后,如获至宝。并命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书家临写。以冯承素为首的弘文馆拓书人,也奉命将原迹双钩填廓摹成数副本,分赐皇子近臣。《兰亭集序》的真迹被作为殉葬品埋藏在昭陵,成为了历史的宝贵财富。
东晋时期,王羲之和当时名士孙绰、谢安和释支遁等四十一人在兰亭宴集,为禊事活动留下了珍贵的回忆。王羲之为这个诗集所写的序言《兰亭集序》不仅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也成为了后世书法艺术的瑰宝。
《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 、《临河序》、 《禊序》和《禊贴》行书法帖。公元353年3月3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晋朝顶级军政,在第一大都市会稽(绍兴)举行兰亭盛会,商议国家大事,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中年时的得意之作。